法定最低工資升高
-> 依照供需法則,對勞工的需求會減少
-> 失業率增加,最終對經濟造成負面影響
經濟學的教科書一直是這麼教的
在1990年代,普林斯頓大學兩位學者挖了一堆資料出來研究
因為在美國,聯邦政府規定的基本工資,地方政府可以進一步調高
所以有些地方,會有最低工資不一樣的狀況
像是紐澤西把最低工資從 4.25 調升到 5.05 (增加了 18% 以上)
同時隔壁賓州保持不變
這兩位學者 David Card 和 Alan Krueger 就對這樣的東西進行研究
卻得到很不一樣的發現....
有興趣可以看這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8H4yp8Fbi-Y
或者這篇文章
https://www.economist.com/schools-brief/2020/08/15/what-harm-do-minimum-wages-do
簡單的說,供需原則的假設之一是效率市場
但真實世界的市場效率,離理想很遠
加上雇主,就是資方,談判籌碼一直遠超過勞方
所以會有實際薪資低於理想供需平衡線之下的狀況
只要基本工資調整沒有突破這個平衡線
對總體經濟的影響不但不會是負面的,還很可能是正面的
因為,拿基本工資的勞工獲得加薪時,這些金額
通常會直接用在改善生活上,直接促進經濟
但同樣的錢流入資本家的口袋裡時,他們不一定會把它拿來進一步投資
所以,在90年代,如果你問經濟學家,
調漲基本工資會不會對經濟造成負面影響,七成以上會跟你說 yes
但是現在,說 yes 的已經不到五成了
從他們兩個人的研究之後,持續相關的研究一直在做
而學界的看法也一直有分歧的地方
不過,基本工資跟通膨同步,這部份的問題比較小
美國的話,基本工資是討論調整的,像拜登是把 15 塊美金的基本工資作為政見
歐洲國家例如法國(沒記錯的話),則是直接把基本工資直接每年依據通膨調整
其實我覺得這樣的做法滿不錯的
減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煩
如果除了依照通膨,還需要更進一步的調整,那時候再討論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