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Glamsight (安穩殘憶)》之銘言:
: 為因應美國升息
: 加拿大、英國與歐盟等央行湧現升息壓力
: 但與其相異的是不用多說包含我大央行
: 壓力承受程度與其外匯存底息息相關
: 根據上個月的公告,我大央行外匯存底 5,489.63億美元
: 別說減少了,甚至還比五月底增加 1.09 億美元
: 身為一個外匯存底全球第五 (by Wiki) 的泱泱大國
: 484 根本可以不 care 美國升息
: 世界這次能跟得上台灣嗎?
來從央行資產負債表談談台灣的匯率和利率政策吧
首先要對整體數字有個基本概念,所以我把比較重要的數字列在下面
央行的資產負債表規模19兆
資產端
國外資產 16兆
對國內金融機構債權 1.6兆
其他
負債端 17.8兆
通貨發行 3兆
政府存款 0.24兆
金融機構準備款 2.4兆
定存轉存款 0.5兆
郵政儲金轉存款 1.6兆
央行存單 9.1兆
其他
可以看出這是典型的出口國家央行資產負債表組成
即資產幾乎全由國外資產構成
再來看看其他幾個重要的資產/貨幣數據
金融帳 (2021年底)
對外資產總額 ~80兆 ($2.7T)
對外負債總額 ~40兆 ($1.3T)
流動性金融資產
M1b 25兆
台股總市值 45~50兆 其中外資持有 ~20兆
保險業總資產 ~30兆 其中對外投資(主要是債券) ~20兆
另外對比數據
國民生產毛額(2021) ~22兆
中央政府總預算 2~2.2兆
年度貿易順差(2021) ~2兆
把這些數字大致的規模記住了,就比較能理解央行的匯率和利率政策邏輯
M1b 25兆 + 外資持有台股20兆 = 45兆 + 其他對外負債20兆 = 65兆
65兆 vs 對外資產總額 80兆
短期貶值壓力是有,但是顯然不可能崩潰,反而有很大的長期升值壓力
台幣資金市場熱錢仍然淤積在央行存單中(9兆)
但是大部份國內金融機構受限於風險控管,無法再提高國外資產佔比
國外金融機構因為有其他安全的套利標的,對台幣/美元對興趣缺缺
另外進出口企業+民間+保險以外的金融業
持有~60兆的對外資產,約等於3倍的GDP或是30倍的政府年度預算
在這樣的資金環境下
央行升息=央行提高9兆的存單利率=拿央行的利差來補貼金融業
理論上金融業應該自負利差風險,而不是叫央行讓利
9兆台幣的存單,升1%就產生900億的利息支出,中央政府預算才2兆
這接近10%總預算的利息是誰要出呢?
財政部不可能同意發國債,難道是叫央行吞下去?
但央行吞下去的結果也是壓縮總預算
因為總預算要量入為出,少了央行的900億勢必影響總預算規劃
所以央行現在就是敵不動我不動 匯率反正還在30附近 靜觀其變
即使FED七月再度升息3碼
央行也是會先觀察台幣資金市場的流動性變化以及匯市變化
再來決定9月的貨幣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