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對岸投入不是新聞
關鍵是到底有沒有可能會成功?
根據常識,國家人口跟市場決定他的產能
超級產業不可能在一國之內完成
蘇聯解體後人口剩1億7千萬,就做不出航母了
飛機也搞不出來,日本才1.3億人
一樣,做飛機也失敗了,一般的航母勉強能做
晶片也是一樣的道理,需要巨大的市場
目前要集合全人類的能力才能創造這樣的產業
那下限在那裡?
比如說造車,有知名汽車品牌的國家
人口一般不低於5000萬人
巴西航空工業成功了,他們的人口是2億
波音跟空中巴士,如果按市場看
需要3-5億人左右的市場
所以國家能獨立擁有航空業的下限
應該在該國至少要有2億中產人口
超大型商船也是中韓獨霸一方,看來也是不簡單
至於晶片,仔細換算成人口數
美國3億
日本1億
歐盟4.5億
英加紐澳1億
四小龍算1億
以上差不多就是發達工業化國家的人口
也就是說,養活整套半導體,是10億人的內需市場
中國跟印度剛好有超過10億人可以使用
只是印度現在收入還不高,剩下中國
其實從這個角度來看,只要每年大量投入資金
加上中日韓半導體業的近水樓台
完成就是遲早的問題
到時候超級工業化國家就有可能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