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研院的建議書可以在這裡下載:
https://www.sinica.edu.tw/ch/articles/44
臺灣貨幣金融改革政策建議書(111年8月出版)(完整版)
央行的回應大概就是說我們GDP成長沒有不好,但仔細看建議書就知道,重點不是GDP,
而是薪資成長停滯、經濟扭曲偏向出口,民間消費低迷。
https://imgur.com/U0uS82j
註解1 https://imgur.com/5UMoVW7 人均國民所得成長慢、薪資成長停滯
央行自己也有提到上述現象,他們的解釋是因為薪資成長低迷、人口老化,消費成長率低
https://imgur.com/Php6xXT
https://imgur.com/QRcRQI2
1981-1997、1998-2021比較,GDP成長率放緩(央行說這是正常現象)、民間消費貢獻大減
(前者有一段時間是匯率低估,1985年美國施壓以後才開始緩慢升值,大概1989才正常)
(如果拿1989-1997來平均可能民間消費的貢獻會差更多)
剛好台大經濟系教授、央行理事陳旭昇有寫過文章分析匯率與薪資成長、GDP成長的關係
本人粉專寫過整理文:
https://reurl.cc/yMA8Dl
https://imgur.com/PBtVumg
故事要從2017年中研院的一篇文章說起:
https://reurl.cc/9pnkna
https://imgur.com/jGh0NYe
為什麼GDP成長,薪資卻不漲。裡面提到了一些因素,例如工時,但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
貿易條件這件事。因為實質GDP要扣通膨(使用GDP deflator),實質薪資也要扣通膨(CPI)
但二者的通膨概念卻不一樣,最主要的差距來源就是貿易條件,即出口相對於進口的價格
因為台灣貿易條件惡化,所以台灣GDP可以成長,但薪資卻停滯。
陳旭昇的文章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提問,貶值政策是不是導致貿易條件惡化的原因:
https://econ.ntu.edu.tw/ter/new/data/new/TER50-1/TER501-2.pdf
https://imgur.com/PCpJMke
理論上貿易條件惡化可能是貶值的原因,但反過來也有可能是貶值造成貿易條件惡化
在經過一些vector autoregressive模型之後,答案就是,貶值是貿易條件惡化的原因
結論就是彭淮南上台以後壓低匯率,造成貿易條件惡化,再造成GDP成長但薪資停滯。
理論上貶值有利出口、不利進口和消費,台灣的歷史經驗也顯示這理論符合現實。
1989年匯率合理以後、彭淮南上台之前,台灣的經濟成長引擎是民間消費。
新台幣升到大概24.5,台灣沒有大額貿易順差,經常帳/GDP接近0,顯示匯率平衡。
反觀這幾年經常帳/GDP來到14%以上,顯然匯率有低估嫌疑。
並不是台灣依靠出口,所以匯率必須弱。
相反,正是因為台灣匯率被人為壓低,所以才會只能依靠出口。
1990年代彭淮南上台前,台灣匯率沒有低估,出口、進口大致平衡,那是很多人覺得經濟
最美好的年代。
最後看看中研院建議書的名單:
https://imgur.com/sVnlwDE
一群院士、國內外大學教授、業界精英,甚至7/8召開的研討會還有多位Fed官員參與
https://imgur.com/ekLvZTv
達成的共識就是台灣央行目前傾向壓低匯率和利率、通膨應該考慮資產價格
https://imgur.com/wUXTcHM
這些學者和Fed官員 vs. 透明度堪憂被美國罵了才要改善、說升息房價會漲的楊金龍,
我是相信前者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