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請益] 存股獲利的迷思

作者: icelaw (深綠-理性超然-覺醒公民)   2022-11-06 14:50:21
我查了一下 行為經濟學的定義
講白點 你發文講的心裡帳戶的bra bra bra
就是你望文生義的東西
人家本來的論點 才不是你講這種東西哩
講白這只是你自己的見解 硬套在別人創出的名詞 拿來用而已
講白點人家是在講消費者的行為與心態
才不是你講的這種莫明奇妙的算報酬的方法
來看看以下人家講的東西是什麼
心理帳戶(Mental Accounting)
心理帳戶(Mental Accounting)的概念,最早是由2017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理察·塞
勒(Richard Thaler)提出。
塞勒認為除了錢包這種實際的帳戶之外,每個人其實都有心理帳戶,人們會透過心理帳戶
來進行各式各樣的經濟決策。
人們會把在現實中客觀等價的支出或收益,在心理上劃分到不同的帳戶中
舉例來說:
工作很辛苦所以獲得的薪水,會被歸類到「勤勞」的帳戶中;
年終獎金則被歸類到「獎勵」帳戶;發票中獎則被歸類到「天上掉下的禮物」帳戶中。
勤勞帳戶裡面的錢,人們會精打細算來使用;
獎勵帳戶裡面的錢,則會用比較輕鬆的態度花費,例如過年時拿去買新衣服;
天上掉下的禮物帳戶,人們則會更隨意的花費、更容易衝動花費掉。
但實際上,勤勞帳戶的1萬元、獎勵帳戶的1萬元、天上掉下的禮物帳戶1萬元,這些帳戶
的金額都是相同的,但卻會影響人們的消費決策。
再舉例來說,如果你在看電影的路上弄丟價值500元的電影票,你會想說算了、電影就不
看了。
但如果今天你還沒買票,而是弄丟了500元,這時你並不會改變去看電影的決策。
同樣都是500元價值的損失,但最後造成的決策卻完全不同,這就是心裡帳戶的影響,因
為500元現金和電影票,其實分屬兩個不同帳戶。
人們受到心理帳戶的影響層面非常多,
研究發現當人們使用信用卡或其他無現金支付方式時,往往願意比用現金支付更多;
而當使用現金而不是信用卡支付時,他們反而會更準確地記住購物金額,背後的原因就是
信用卡和現金是不同的心理帳戶。
如果你想要更精明理財、理性消費,不陷入心理帳戶的陷阱,建議就先清楚自己的心理帳
戶有哪些,並且換位思考想一想,來抑制衝動花費的行為
作者: Macgyver3164 (Chia wei-Lin)   2022-11-06 15:59:00
心理帳戶或是成本帳戶根本就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預期未來股價
作者: Anderson0819 (炸醬牛肉烏龍麵)   2022-11-06 16:02:00
正二哥本行是保險不意外
作者: greedypeople (普通人)   2022-11-06 18:00:00
我以前看HOWARD MARKS他也不認同效率市場 而獲利來自其他人的不理性 但同時他也講 這市場的瘋狂有時能撐得比你久
作者: hanhsiangmax (陪我去台東)   2022-11-07 11:48:00
舉一反三在這個時候就變成不被允許的事情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