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你第四第五篇文章大概懂你的意思了,你有你想表達的道理,但這不符合會計規則,成
本就要用最簡單的會計成本來計算最直觀也才有標準,我在100塊買的成本就是100,漲到68
0賣出,之後再用680買的成本就是680,這是一筆新的交易跟前面賺賠多少無關
假使我在400塊買了漲上600又跌回400賣掉,就會計帳來看我就是沒賺沒賠,這很合理啊,
成本就該指買進的價格,照你的說法成本毫無標準可言,400-600這個區間任何時間的某個
價格都可說是成本,這完全不合理
後面你說成本起始點可以有無限多個,其實你說的那個不是成本起始點,那個是基期
勞動基金2021 年以2020年作為作為基期來算賺 4511 億
勞動基金2022 年以2021年作為基期來算賠 5124 億
前一年結餘的金額其實不能說是成本只是作為計算的基準
※ 引述 《Capufish》 之銘言:
: 1. 【成本是什麼?】
: 許多人認為自己「買入成本」才是唯一的成本
: 對,這個幼稚園學生都知道
: 但如果這麼簡單我也不需要寫這麼多篇
: 來,先問你一個問題
: 勞動基金買入成本 100 億
: 第一年賺 30 億
: 第二年賠 20 億
: 現在勞動基金賺多少?
: 你會發現,這個問題的答案
: 取決於你的「結算時間」是從哪到哪
: 如果你用「買入成本」去看待,那應該是賺 10 億
: (100 + 30 - 20 = 110)
: 如果你用第一年底做為「當時的成本」去看待,那應該是賠 20 億
: (130-20 = 110)
: 兩者的計算都沒問題,但哪個才是正確的?
: 答案是:「你的成本起始點到底在哪裡?」
: 你得先有這個標準出來,才能知道你的成本多少,進而推進獲利多少
: 我們常說的「今年賺多少」、「今年賠多少」
: 指的就是有一個明確的區間
: 然後再用這個區間去看報酬率或是獲利
: 你得先有區間,才能知道成本起始點
: 因此會隨著區間的不同,成本起始點也會不同
: 2. 【此刻的市價,就是你的成本?】
: 「買入成本」只會有一個
: 「成本起始點」可以有無限多個
: 如果用年度來看,2021-2022 賠多少賺多少
: 很多人算得出來,也覺得很合理
: 但如果用「月份」來看可不可以?
: 當然也可以,我第一個月賺 10 萬,第二個月賠 5 萬
: 請問你第一個月賺 10 萬的「本金起始點」是從哪來的?
: 當然是從那個月開始的,「那一刻」開始計算的對吧
: 第二個月賠 5 萬的本金起始點是從哪來的?
: 是從第一個月底的「那一刻」開始計算的
: 有一個明確的成本起始點,才能計算那段時間真正的損益
: 你能夠接受「一年」的損益計算
: 也能夠接受「一個月」的損益計算
: 為什麼今天損益計算縮短到「一天」你就不能接受了?
: 有人是當沖的投資策略
: 對他而言,今天賺 5 千,明天賠 2 千
: 他每天都會重新結算自己的成本心理帳戶
: 每一天都是重新開始的成本
: 這就是我說的,對市場來講,成本只有一個
: 就是你當下的總資產是多少,成本起始點就是多少
: 市場不會關心你的「買入成本」
: 他只會看你現在有多少錢(總資產),這些錢,就是你的成本
: 市場會將成本的結算時間,更新到極致
: 也就是市價多少=成本多少
: 市場並沒有買入成本這種東西,市場的價格,就是成本
: 以台股來講
: 現在是 13000 點左右,這就是台股此刻的成本
: 如果你那麼愛看「買入成本」
: 台股剛開始的時候大約 100 點左右
: 到現在還是賺 12900 點喔
: 假設,有一個人從 12682 點開始買
: 台股從 18619 跌回來 12682
: 依照買入成本來看,其實也沒有損失
: 跌掉的 6 千點都不重要
: 沒跌回成本,你都還是賺錢
:
: 3. 【獲利看市值,賠錢看成本】
: 有位版友提到,賭徒為什麼那麼喜歡賭?
: 假設拿著本金 1 萬,賺到 10 萬
: 他的心理獲利是 9 萬
: (用當下總市值去看自己有多少錢,超爽的)
: 但當 10 萬又全部賠光的時候
: 他的心理虧損是 1 萬
: (只用成本來看)
: 你會發現,這是一種極端的雙重標準
: 賺錢了,用市值來看自己有多少錢(獲利 9 萬)
: 賠錢了,用成本來安慰自己沒損失(虧損 1 萬)
: 哪有這種賺錢就看市值,賠錢就看成本的做法?
: 有的,大多數人就是這樣去思考的
: 台積電衝破 680,我現在賺了多少錢
: 台積電跌破 400,我零成本,沒差啦
: 你會發現這兩種計算基準是不同的
: 賺錢的時候,你會看總市值去判斷自己賺多少
: 賠錢的時候,卻反過來用「買入成本」去判斷自己沒虧錢
: 奇怪,怎麼上漲或下跌,你都賺錢?
: 上漲,你看市值是賺的
: 下跌,你看成本還是賺
: 這應該是投資界裡面最厲害的心法了
: 永遠都賺,沒有賠錢的時刻
: 4. 【雙重標準】
: 讓我舉兩則新聞為例
: 勞動基金去年大賺4,511億
: 勞動基金大虧5124億元
: 2021 年賺 4511 億
: 2022 年賠 5124 億
: 請問勞動基金這樣是賺錢還是賠錢?
: 嗯,看買入成本,肯定會認為賺錢對吧
: 因為勞動基金的成本「超級低喔」
: 怎麼會賠 5124 億呢?
: 這邊你可能會說,但是勞動基金今年確實賠了 5000 億啊
: 嗯,勞動基金可以看今年的報酬說賠 5000 億
: 你的投資帳戶就可以從「買入成本」回推說賺錢?
: 假設你跟勞動基金持股完全相同
: 就會出現很怪的現象
: 勞動基金賠錢
: 你個人基金沒賠錢(因為你從買入成本回推來看)
: 若你願意從「今年」來看
: 也就是不管你的買入成本是多少
: 直接用去年底的最後一天做為「新的成本起始點」
: 你得出的結論才會跟勞動基金一樣
: 今年賠了多少錢
: 但很奇怪,看勞動基金的時候,你會認為他賠錢
: 但看自己的帳戶,又把成本拉回到更遠的地方
: 安慰自己說:「從成本來看,雖然今年大跌,但我還是賺錢」
: 如果你看到這邊還是看不出來哪裡矛盾,那我盡力了
: 你是正確的,就用買入成本看吧
: 只要用買入成本看,你永遠都沒有虧損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