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一下我的看法
1. 從自己熟悉的產業開始 或是你工作所處的產業
很多眉眉角角坊間投資書不會提到 自己經歷過才了解
比如你在半導體業 你會知道這是需要整合上下游才能勝出的寡占市場
不只是技術領先 產能 良率 資本支出 人才吸引度 配合顧客程度 缺一不可
在食品業 各家廠商也有自己的寡占市場 大成的飼料 卜蜂的肉品 統一的乳品飲料
這些產品為何形成寡佔?受消費者歡迎 還是因為有獨家配方技術沒得選
這些東西了解後 你就會大概知道這家公司的營業利基在哪 夠不夠穩固
未來的成長性如何 或有沒有廣大的潛在市場
再依據自己是要追求成長股還是穩定配息 來決定是否投資
2. 這家公司產品覺得好用嗎?如果自己覺得好用 別人的看法如何?
顧客黏著度高不高 在經濟不景氣時還願不願意掏錢消費?
拿AAPL來說 這幾年服務部門營收占比持續上升 以最近2023Q1發布營收報告來看
硬體部門大多衰退 而服務部門卻逆勢年增6.4%
這顯示只要留在蘋果生態圈內的消費者
不管經濟多不景氣 還是願意掏錢出來付給蘋果 這就是強大的護城河
我自己這兩年也是一直加碼AAPL 因為非常喜歡iOS介面 APPLE music
當你覺得很喜歡這家公司產品 別人也一樣時 有可能就是你的寶藏
3. 這家公司有沒有定價權?就是有沒有漲價權力
甚至是在景氣衰退時還是能成功漲價 或者是只能任由政策宰割
拿台積來說 依據新聞報導 今年的漲價客戶全部接受 甚至蘋果也得乖乖買單
要知道蘋果壓榨供應鏈是毫不手軟 能對世界最摳的業主漲價 一定有過人之處
而漲價代表可以提高產品附加價值 進而提升毛利
要不是台積需要大量資本支出 不然這就是巴老說的最划算生意
不用花大錢支出就能隨意漲價
4. 自己有沒有固定的投資目標或策略 如果想要穩定配息現金流
那你就不應該投資高資本支出行業 最好是賺大錢又沒成長性的公司
因為沒有必要保留盈餘投資 就只能發給股東 而且配息也要穩定
像長榮今年配70元 明年不知道還能配多少 就別考慮
如果自己還想專注本業 希望在三十年後退休資產最大化
那就別考慮配息 應該關心它有沒有廣大潛在市場
每投入一元資本能不能賺超過一元回來
如果投入資本報酬率很高 還硬要它多配息 那是傷害股東權益的做法
5. 不要太看重本益比 因為各產業乃至於各公司的合理本益比隨時都在變化
拿美股來說 很多盈餘爛到不行甚至虧損的 卻還是有很高的本益比
因爲它的營收持續增長 只是因為尚需研發支出 或是被GAAP會計規則拖累
導致帳面上盈餘不好看 但華爾街看的是未來成長性 這在科技股上尤其明顯
美國投資人有個很特別的投資傾向 只要公司營收有成長性
大多願意為它長期付出很高的本益比 因為營收是獲利之本
不是有賺錢就是好公司
如果盈餘來自於一次性獲利(如賣土地) 沒有持續性
那麼這種的盈餘品質就很低 真正來自於本業改善 銷售貨品增加的盈餘才是高品質
以亞馬遜來說 二十年來每年本益比都相當高 破百更是家常便飯
但扣除掉GAAP的干擾後還原的盈利能力相當驚人 這就是超級潛力股
6. 這裡就有點算題外話了 一旦你根據自己的研究判斷 選定一檔股票
就好好培養他 不要輕易變動 因為你研究過了 做足功課 就能抱得穩
然後耐心等待 不要妄想今天買明天就變飆股 那太講求運氣成分
當面對自己的股票崩跌 不是驚慌失措 而是很高興的要逢低加碼 你就成功了
不要太在乎總體經濟指標或政府政策干擾 這些東西大多會增加你犯錯的機會
把心力都集中在公司體質的好壞 要不要加碼或停損只依照公司體質決定
也不用太在意財報數字 那些都是後期指標
只要前面幾點有好成績 終究會反映在財報數字上
推薦你三本書 花一千塊買這三本書好好看一看
勝過那些幾十萬的投顧課程
https://imgur.com/TJViHW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