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pigpigpig000 (Peter)》之銘言:
: 最近看了風傳媒、智富、股乾爹都有提到
: 最近FED的處理方式回顧歷史來看
: 都不是軟著入的可能情況
: 反過來說,這次硬著入的機率非常高
: 首先會遇到升息升不上去不得不降息
: 降息之後,隨之而來的是經濟大衰退
: 如果是走這一條路的話
: 不確定股市會跟著經濟率退的基本面下跌
: 還是會走自己的路
: 現在怎樣的因應方式會比較好呢
有三種方法可以因應
1.資產分散:
資產分散講究的是資產間報酬率呈現低到負相關較好
原因是投資組合的風險是資產間共變異後的波動,因為相關係數
低可以降低總風險。
2.Managing Tail Risk 管理厚尾(肥尾)風險:
十幾年前有本書叫做 "黑天鵝效應",簡單說 我們常看到一些對股票
的風險指標中有個叫做"標準差",用來描述股票波動。
"標準"這兩字其實就有點問題。其公式中 用以計算平均離差的 n-1
就把過去的風險平均化了。
譬如說 SP500 長期波動度假設是 15%,所以可能會用這樣的長期風險
去配置SP500的部位,且簡單的相信SP500 波動大概就是這樣。
但在事件發生期間,股市波動常常動輒4、50%起跳。
例如1:
在日波動3%,年化3%*252^0.5=47.6% 的預期市場波動下,
跌7%的機率為 約 2.33個標準差,機率為1%。
例如2:
在日波動1%,年化1%*252^0.5=15.9% 的預期市場波動下,
跌7%的機率為 約 7個標準差,機率為9.13472E-12
兩者在不同波動預期下,跌7%的發生機率相差10億倍。
所以基於長期歷史的標準常態波動度在真實市場是 不可用的。
為了管理或避免這樣的風險發生,就產生了買保險的作法
參考 Managing Tail Risk With Options Products
https://reurl.cc/8qzglM
簡單說就是 long Put,或買進波動度的交易策略。
3. 目標波動度策略
自2008年後開始發現依靠資產配置降低總風險的方式並不能有效降低極端
風險,因為當系統風險發生時,投資人紛紛急忙抽離資金使得各種資產類別
產生相關度高的下跌情況,脫離資產間歷史的相關性,因此開始朝向總風險
控制的方式著手。學者 Dachraoui(2018) 在觀察美國SP500市場發現:
"波動持續性上漲或下跌與後續報酬率呈現反向關係 。這個發現與1952年
馬可維茲的投資組合分散,透過資產間負相關性降低波動有著”質”意義
上的不同。Dachraoui也發現這樣的現象存在歐洲與亞洲的股票市場。"
關於風險資產曝險比例
1.如果投資人完全跟隨市場,不隨著風險高低增減部位,則投資人部位為L。
2.假設投資人在波動度大於等於30%時降低50%部位則
L=if(vol>=30%) then L=50%
3.若投資人設定一波動目標σ_T,且根據前一期市場波動狀況增減部位,
則L_t=σ_T/σ_(t-1)
相關研究請參考 https://ah.nccu.edu.tw/item?item_id=143109
目標波動策略投資組合在台灣股票市場之表現,張瑋珊,政大碩論,2019
具體做法這裡就不另贅述,有興趣的多爬文
4.結語
曾經聽過一個很臭屁的中華開發交易員說,只要是上漲就沒有風險,
"風險波動不重要"。
好像~~~~也對,
但風險升高,後續走勢如何的相關研究非常多,
人不能掛無事牌,多了解一分總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