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資歷大約三年多,從2020年初開始進場,剛好碰到疫情
以下沒有投資標的的買賣建議,純屬心得分享,請投資人盈虧自負
https://i.imgur.com/POllrzB.jpg
2020-2021,股市12197-8523-14732
疫情黑天鵝+中期大反彈
將原先要償還學貸的錢開始投入,接著每月不定期不定額投入,主要分成幾大類,傳產型
(台泥、亞泥、統一、興農、遠東新),金融股(華南金、開發金、元大金、台新金、永豐
金、中信金),再來是加入電子五哥(仁寶、英業達、緯創、和碩)、其他(大聯大、燦坤)
...等等
核心持股算是金融股吧,其他以高股息個股為主
會買這麼多標的,起初是想著分散風險,領股東紀念品 (像是買到19元的中信金)這沒有
誰對誰錯,自己開心能持續下去最重要
https://i.imgur.com/qNKCFw6.jpg
2021-2022,股市14902-15159-18619
超級大多頭主升段+末升段
這段期間真的是信心爆棚期,
開始加入壽險(富邦、國泰、潤泰,開發金也是併入中壽)
原先想說欸!何不乾脆讓壽險公司幫我賺,最會投資的公司不就是金控壽險? 以至於富
邦買在70以上 國泰60
當初傻傻買的潤泰,(22年碰到淨值風暴,23年配息0)
剛好後來碰到美國強升息打通膨,股債雙殺
2022,18619-13928-12629-15000-13981
先是確診(有拿到防疫險理賠也一起投入)
碰到空頭,有幸接觸到《正二哥》的文章
七月跟著國安基金進場,把一些股票換股到正二
其中,買入跌到75的廣達,有領到一次配息
終於把五哥湊齊了(廣達、緯創、和碩、仁寶、英業達)
https://i.imgur.com/gre4ZwY.jpg
https://i.imgur.com/TDc1iEN.jpg
https://i.imgur.com/L1Ge9oT.jpg
https://i.imgur.com/vV274bI.jpg
https://i.imgur.com/dy3huaM.jpg
https://i.imgur.com/i03UHKF.jpg
https://i.imgur.com/PHFFUaF.jpg
有抄底到7X的 正二,到現在也有一路買到130的
現在回頭一看真的是目前資產增加最多的原因
https://i.imgur.com/FzaXOCe.jpg
2023,股市觸底反彈14224-15973-17401
AI元年主升段?
某日營業員跟我介紹質押,其實當初我已經觀望很久,
我是永豐證券交易,已經看了「元大金好借」一年多
還為此開戶,但是元大投資先生的APP介面我實在是不喜歡,剛好永豐推出活動就順勢質
押了,
主要是看了《清X君》介紹生命週期投資法,
(有興趣可以自行研究),簡單講就是你投資生涯到退休時,假設總資產是2000萬,就算股
債比6:4,對股市的曝險金額其實還是很高;而年輕時資產很少,可以透過槓桿,雖然短
期曝險增加,但是拉長到退休時運用資產配置,都是贏過一般無槓桿股債配。
再來是當初存股的高殖利率股 :緯創、廣達,變飆股...
最後,能分享的就是
1. 存股不要死腦筋,不要糾結什麼啊你賣出獲利,你就是短線價差仔,不是存股族。想
砍就砍,不管是賺錢停利,或是賠錢停損,賣出換到更好的標的,或是保留現金(當作資
產配置的一部分),永遠相信自己當下就是做了最好的選擇
雖然現在緯創廣達一張都沒有獲利入袋,但是光看帳上獲利就能增加自己的「心理帳戶」
2. 當初我也是瞧不起高股息ETF(56 878),結果今年以來打臉市值型,還好我有分散到電
子五哥抱到現在,當然一定有「均值回歸」的一天,到底要賣出或是持有,沒有人有正確
的答案
3. 資產配置
我自己原先是大概抓 壽險、金融、傳產、電子,1:1:1:1,
而且都是高殖利率題材,所以在熊市大跌時相對抗跌
當然壽險那些 (beta=1)算是損失慘重,就砍掉換成正二
不要集中在同產業,或用ETF來分散個股,
就算是同產業,也需要適度分散風險(友達群創彩晶、長榮陽明萬海?),如果當初只買了
仁寶,目前績效也不會增加這麼多
目前的核心持股就是市值型槓桿型ETF,
也透過先前標的質押,開始買入其他能降低短期波動的股票(如美債、鴻海、金控、現金)
,哪裡跌倒哪裡站起來之壽險淨值大回升(富邦、國泰、開發、潤泰),最近又開始想佈局
營建類股,又買回了亞泥(每次買都賠錢)、冠德、華固(除息後賣掉了換成中信金)
補充很多人詢問的質借
我是用永豐證券的,利率在APP上ETF3% 個股2.5%
https://i.imgur.com/jkJnySM.jpg
但是營業員幫我拿到2.5-2% (沒有開辦費 沒有手續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