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我烏鴉嘴在Steam版說一說晚上收購案就發生了XD
※ 引述《bemusement (曳尾塗中)》之銘言:
: 交易從動視暴雪角度來看是利多,
: 就像前面很多人說的,
: 微軟算是有資源有心做遊戲的公司,
: 而且再怎麼樣也很難更爛了。
過去軟軟算是放生放比較兇的一個乾爹
常常買下來就讓你自己玩,慢慢玩,躺著玩
不過前年去年開始有點變化,343和Zenimax都有被整頓
尤其343,乾爹給錢給時間還延期,結果端出一個令人失望的東西
不過343和Zenimax規模和ABK不能比,未來ABK兩年內應該會有一波大清洗
: 但是從微軟角度是不是划算尚未可知,
: 花這麼多錢去收購,
: 近期動視暴雪遊戲評價不佳,
: 在短期內要看到明顯獲利回報很難,
: 長期則要看微軟收購後新的管理層如何經營了,
: 很多人說動視暴雪只剩下IP根本不值錢,
: 我覺得真的值錢的就是IP,
其實Blizzard在產品面上面比Activision豐富太多了
Activision基本上就是一個COD,每年營收就壓在COD上面
2021的Vanguard爛到不行,直接拖垮Activision的獲利能力
反觀Blizzard在訂閱(Subscription)、微交易(Microtransaction)、買斷(Box)
都有完整的系統和機制
另外就是,Battle.net和Blizzard過去建立起的localization團隊也是A或M$沒有的
事實上當初要是CMA和EU過不了,M$有一度是想把COD (接近整個Activision)切出去
Blizzard的價值絕對沒各位想像中低
: D4雖然後來被玩家罵到不行,
: 但是有多少人是衝著暗黑這個IP下去玩的,
: 不用行銷不用口碑自然就能吸引大票玩家買遊戲,
: 這就是IP的價值,
: 如果現在同一遊戲換成是不知名的IP,
: 大概就沒多少人會玩,
: 甚至連知道的人也不多,
: 至於遊戲口碑不佳造成IP價值下降就是未來新經營者要面對的問題了。
IP還有個很重要的,就是影視和周邊
基本上目前Starcraft (籌畫中)、Diablo、World of Warcraft其實都有影視化的本錢
看到League of Legend影視化的成功,雖然是個大虧錢的項目XDDDD
(Riot的財務直接跟我說的)
但整個project其實帶來的效益還是正面的
光是從未玩過lol的觀看者大概就佔了60%
你說,M$這麼大的帝國,搞個串流獨佔這些影視作品要怎麼輸?
: 至於人才的問題,
: 只要能改變經營策略提供資源自然就能吸引人才回流,
: 以微軟的財力倒是不用太擔心這部分。
我老實說人才是個大問題
過去六七年,先不提Activision,那邊本來就是一個投機主義的文化
Blizzard那堆老臣架空的架空,跑路的跑路,裁掉的裁掉
沒有說那些老臣一定可以做出好作品
但他們對遊戲和工作室的熱愛是無庸置疑的
所有遊戲工作室都會碰到同樣的問題: 當你規模夠大Pipeline開太多條時
財務要怎麼規劃? 要怎麼像股東和投資人負責?
就算是Supercell這種規模相對小且靈活的公司,也必須面對這個問題
Activision當初搞得解法就是,引進大量顧問業媒體業或FMCG的大頭來做管理
結果這些大頭一進來就先裁員想辦法美化bottom line
結果整個組織變成頭重腳輕,D越來越多,但中階主管和底下執行者裁光光
接著把A和B除了Dev以外的report line整併,全部由A主導
但A過去十年還在零售業思維,B很早就幾乎全面產品都數位化且模式多元化
加上A過去幾乎就是每年COD豐年祭割韭菜一波就開始放假
對於複數產品線經營完全沒任何概念
同時A對於手遊敏感度極低,內部完全沒人才知道怎麼追蹤和運用數據
尤其是亞太區手遊重鎮更是玩到崩盤
微軟併購完成後,管理層勢必要經過大清洗
FPS端就是讓Activision的工作室海除了COD順便支援其他產品
不知道會不會看到用IW引擎的Halo?
然後把localization和QA也整合,包括Zenimax系列去整合全球市場的工作效率
最後就是行銷團隊,目前Xbox、Zenimax、AB都各自有行銷團隊在各地
要怎麼整合我看會非常血腥XDDDD
不過遊戲和傳統零售業完全不一樣,甚至跟一般軟體業也不一樣
舉例來說,Xbox亞太區的hub在澳洲,AB也在澳洲,但M$本身在新加坡
但Xbox本身對日韓台等國市佔率低到可憐 Activision在韓國極弱 日本稍強
Blizzard在韓國很強,但日本非常弱
因為澳洲人對東亞市場就是一片迷茫,根本不知道怎麼經營
目前AB/Xbox假如繼續同樣的老路市場大概就那樣了
甚至還會縮水,因為PC/Console本身在整個遊戲市場裡面是萎縮的
併購完成只是開始,後續才是軟軟爸爸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