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股板的先進大家安安
本身不是金融背景,雖然做了點功課但又覺得無法解答我內心的疑惑
因此想請教各位先進下列四個問題大家各自有什麼看法呢
最近開始工作想定期定額投入一筆錢(約5,000~15,000NTD/月)到股市
持有時間也會以長期為主,希望能維持至少10~20年不會特別動到
本次考慮的標的有以下四種
1.市值型ETF
2.股利型ETF
3.金融/代工股
4.券商主力基金
Q1:市值型ETF的隱憂
若把臺股拉長來看,在疫情爆發之後台股才有明顯的漲幅
若在拉鋸不定,多頭不明確的時期
如回到疫情前,臺股始終在7000~10000點左右遊走
當時的股市圈是否會如今日一樣吹捧市值型ETF呢
況且市值型ETF中臺積電的比重往往佔比超過五成
假設臺積電未來的營運不如預期,市值型ETF是否也會因此受到打擊
還是會因為透過調整比重來規避掉某些公司市值降低對基金造成的衝擊呢
Q2:市值型ETF VS 主動型基金
先前看過股板有人比較十年殖利率,結論是除了券商主力基金外
大部分的主動型基金很難打贏大盤
不過券商的主力基金(統一黑馬、野村基金)這些券商的主力基金往往超越大盤
雖然持有成本與風險比起市值型ETF高許多,但殖利率卻也大勝被動型ETF
若以被動市值型ETF為主,主動型基金為輔,這種配置常見嗎
Q3:股利型ETF VS金融/代工股
家人比起金融股更喜歡代工股,就現金殖利率來看某些代工股確實高一些
但股價波動也相對大
若則金融股,雖然股價波動小,但就填及機率與天數來看卻又不如0056
若想要領現金股利重新再投入,又想確保填息機率與天數
是不是選擇股利型ETF是唯一解呢
若趁除權息時買入股票,金融股是否又會比股利型ETF在價格上更具優勢呢
Q4:該如何建立投資組合
因為長期投資的緣故還是希望主要以穩健為主
主體以市值型ETF佔比最大45%再加上輔助的主動型基金20%
最後是股利型ETF/金融代工股35%,這樣的配置是否合理呢
還是說定期定額本身每次投入金額不大,如此細分反而增加了購入成本呢
如果是大家,會如何利用定期定額來規劃自己的投資組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