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文的動機:
當然是小小的虛榮心
還有看看交易紀錄反省一下今年的過程
另外想看到"倖存者偏差"的推文而已
主要是警惕自己 錢越來越多
以後選股時 要更全面性地去思考風險
並留下一定現金 避免毀滅性打擊
也提醒自己生活品質不要提升太快
避免逆風的時候痛苦加倍
報酬部分:
2022年底淨金融資產約7638萬 (去年有發年報)
2023年底淨金融資產約12228萬
報酬率60.09% 絕對金額+4590萬
把總花費450(換車21x/繳稅10x/生活費孝親費等12x)加回去
報酬率會更高點 報酬率65.9% 絕對金額+5040萬
今年感謝大盤幫忙
雖然沒有買到任何AI/重電股等熱門股
只有買一點點AI港
不要跟大神比的話 績效在業餘等級還不錯
沒有對帳單 因為手續費折扣有換券商 成本有亂掉 也懶重設
加上滿大一部分還是未實現損益
就附上主帳號庫存金額
https://imgur.com/a/tnpyYRw
另外加上現金還有一千多
跟兩個小孩各6xx萬的股票帳號 跟自己1xxx萬的私房錢帳號
就不附上
如果有人質疑真實性 讓你不舒服
你就當我是個越南人 以上都是越南幣值
請不要寫信跟我借錢
我們家的錢跟資產9成都在老婆小孩名下
我只是個家裡的打工仔
自評分數:78分
今年終於站穩了九位數了
從2020年疫情開始自己親自操作
當時也不到千萬
這2020-2023四年的績效
https://imgur.com/a/iKWC5ky
自己給自己的標準 不開槓桿下(做空不算槓桿)
贏台灣50 5%以上是60分
打平正二(正二該年為正為前提) 有80分
被扣分比較多的地方就是耐心不夠 有錢手癢就想作怪
回頭看自己的歷史低能操作表
不然就可以明顯贏正二
今年又增加了兩筆 後續會說明這兩筆
實際報酬率比想像中的高點
主要是今年開始現金比例提高到資產0-15%
因為沒有工作現金流了跟一年多後想換房
之前有工作時 股票幾乎占到淨資產100~125%以上(信貸/信用卡0利率分期等)
隨著資產增加之後股票頂多占到85-90% 報酬率要先打個8.5-9折
操作方面:
先說賠錢的部分 今年賠最大筆的
自己年度低能代表作 買長榮認售
在板上有發文過 大約賠了270萬 佔了當時資產3% 算是有點重傷
其實按照計畫走 應該是小賺打平 再差也是小賠幾十
但最後執行計畫時 打算除息前一天最後45分鐘賣
被某家權證券商(統X)搞了
五分鐘才報價一次 流動性只有平時的3-4成不到
該家券商的權證只賣出了4成
留下4-500萬的權證 連吃兩天漲停 只剩5成的錢
(當時慌了 現在回想起來 應該要反向買一些認購或是期貨來對沖
只能說自己的準備還是太差)
當初規劃時 也有想到流動性 分散三四家券商權證買
但這家券商量一直丟 超好買的 這家就買最多
後來google後 才知道這間的權證歷史 權證老手都不推薦
只能說自己沒查清楚
套一句版友說的 再買權證我就是王八蛋
(一年當一次王八蛋就好了)
第二筆就是新光R1的清算案
以賠的金額來算還有2檔股票比這檔多一些
但其他2檔都是計畫內的賠
這檔低能在 自己還沒搞不清楚稅制
只看清算價就覺得有套利空間
腦衝買了600張 最後弄清稅制 原來還要扣稅
搞清楚合理價
果斷認賠 一周賠了40萬
自己歸納賠錢最大的原因
就是手賤 因為當時重壓的上洋跟小壓的汎德永業剛獲利了結 現金太多
但又一時間找不到自己看得懂又能重壓的標的
就甚麼都來一點 分散打 急著買
歸納那段時間的操作 有賺有賠 小賠100收場
賺錢部分:
主要獲利就4檔股票
賺超過千萬的
上洋跟兆聯 都發過標的文 9成的獲利都是這兩隻貢獻
都是壓8-9成
另外還有兩隻 賺幾百的
汎德永業>版上有發過營收文 也是生活選股 挑車時發現的
還沒買完 就一路漲上去了
就不發標的文了
寶陞>>2022買的冷門股之一 去年很後悔的一支股票
當初思考邏輯 聽到有人介紹八方雲集
主打美國連鎖概念股 覺得概念很好
自己覺得寶陞純度更高 結果死魚一整年
結果八方去年漲翻天
幸好它今年轉上櫃有高點 獲利了結 彌補了一下
操作感想:
獲利方面
今年沒有什麼大進步
跟去年差不多 套路就一樣
上一年的年報有大概介紹 有興趣可以找一下
自己還在思考優化出脫股票的策略 特別是買到總股份1%以上的股票
虧損方面
自己還要精進部分 是耐心跟克制貪心 少犯錯誤
要是沒兩個上面白爛的操作
報酬率可以提升7%附近(不僅少賠310萬 後續重壓的報酬會更高)
以紀錄來看
自己白爛操作的損失金額跟比例是比去年增加的
算是還要修練的部分
未來的想法:
最近思考要更上去突破還是待在這個階段就好了(舒適圈)
現在的投資就是業餘投資
一周頂多花15小時在研究股票
每天打電動或是處理家務時間都比股票多
個人手工業玩法
如果要追求效率極大化 就該公司化 專業化
開個公司 請工程師把自己的選股策略或是想看的數字寫成系統
然後把一些雜事 交給程式或是助理
要多去參加法說會或是投資研討會 認識更多人 交流想法
把有把握的標的數量增加
減少買賣股票因為數量規模造成的摩擦跟等待期 才能極大化獲利
很多生活雜事也該外包出去
但自己懶得管理加上有點社恐 連打掃都自己來 不想請家務打掃大姊
目前資金也小 搞個公司 弄個小辦公室 請個1-2個人
少說也要100-200萬 還超過家庭年生活費
或許等小孩大一點 時間更多點 再來思考職業化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