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發現真的很久沒PO文了,身為26年的台股資深投資人、PTT股板20年板主、創投前顧
問、兩家生技公司董事,有感於近年投資ETF風氣越來越盛行,許多投信公司迎合大眾口
味、利用投資心理謬誤,推出越來越多充滿投資陷阱的高股息ETF,再加上許多無財經相
關背景卻號稱財經網紅的推波助瀾下,許多投資大眾對高股息ETF已陷入瘋狂下,個人認
為應該要有所警覺,畢竟這關係一輩子的財務規劃。而為什麼應該要避開存高股息ETF?
列出下面幾點,可以思考看看。
1. 羊毛出在羊身上。配息並不會讓你多賺,因為配息會從股價扣掉,除非填息。但沒有
人保證成分股一定會填息,因為這取決於這些成分股未來的走勢。
多頭時期,ETF可以享受經濟成長成果;遇到空頭,越投資產越縮水,是否能堅持繼續投
資? 就像台股自1995-2015年,長達20年的時間,都在3000-10000點上下循環,ETF並無法
大幅增加資產,試問一個人有幾個20年?是近幾年持續多頭,才讓人有ETF會不斷成長的
錯覺。而現在2萬點了,台股的歷史高點,只能說現在才要存ETF的人,萬一將來跌了,會
不會領到股息卻賠了價差,再一次當了韭菜?
2. 失去複利的效果。這些高息的ETF常標榜配息月月幫你加薪,殊不知一旦股息領出來花
用,而不繼續待在市場,將失去複利的效果,財富累積將大打折扣。若是領到股息再買入
ETF呢? 除了損失手續費、證交稅外,並沒有其他好處,不如一開始就選不配息的ETF,讓
部位永遠留在市場。當需要用錢時,再賣出部分ETF就可以。
3. 扭曲的平準金運用。平準金的原先功能,是確保不同時間買進ETF的投資人,雖然成分
股在固定的時間配息,仍能領到同樣的配息,不會因為買進的投資人變多了,稀釋原先說
好的配息。然而,現在的高配息ETF,例如最近爆紅的00940,標榜殖利率8%,但就算是一
般高配息的公司中華電、金融股等,也不過4-5%,這3%的差額就會由平準金補,這已非平
準金原先的功能,因此等於是自己的錢配給自己,可以說是另類的龐式騙局。這在ETF多
頭市場也許沒問題,反正前面投資人的配息不夠,由後面的投資人補;一旦空頭來臨,持
有ETF的投資人會不會越來越少?最後結果會如何? 令人不敢想像。
4. 扭曲的選股策略。就像前面所說,一般高配息的公司也不過4-5%的殖利率,但為了達
到8%,除了頻繁動用平準金外,就是納入去年配息超高的成分股-長榮海運。具一定產業
知識與投資經驗的人都知道,海運是景氣循還股,在2020年前,海運業歷經了多年不景氣
,長榮也是多年虧損跟零股利;2020-2023年海運景氣大好,長榮因此配息超高。然而202
4年後,海運業再度供過於求,可以斷言長榮的股價中長期
又將開始下跌、股利大減,甚至配不出股利。而長榮佔00940持股近10%,長榮將來的下跌
會不會造成00940跌價? 長榮將來配不出現金股利,會不會造成00940必須拿更多平準金去
補差額? 這都是需要擔心的。
5. 過於消極的選股策略。配發高額現金股息的公司,通常處於成熟穩定的產業,因此不
需要大量資本支出來擴張,例如金融股、電信股等;相對的,公司成長小,股價的上漲空
間也少。而年輕人的承受風險能力較高,高風險伴隨高獲利,若年輕時不靠風險較高的投
資組合+時間,讓資產不斷翻倍,只靠每年5、6%左右的配息,在這個通膨高漲的年代,年
輕人不但無法財富自由,甚至將更難翻身。
6. 不利的稅與費用。在台灣,資本利得(低買高賣)不用繳稅,但利息所得要繳稅,包括
所得稅跟二代健保。假如這些配息讓你的所得提高到另一個級距,說不定你的配息還不夠
補增加的所得稅;更有趣的是,這些配息還是來自於前面說的平準金,也就是你自己的錢
,然後還要多繳稅給國家。
ETF除了保管費、經理費(00940為0.33%,有些ETF甚至到1%),還有投信更換成分股的成
本:手續費+證交稅為0.6%,當然是由投資人買單,通常半年更換一次,一年就是1.2%,加
上保管費、經理費,總共就是1.5-2.2%了。原先給你的8%殖利率,等於只拿到6%,而這6%
還要繳稅,真正拿到的就更少了。若是小資族,投入金額少,加上月月配,每次配息的轉
帳費就又吃掉原本就少的報酬。可以說這個金融遊戲裡面有蟲,會吃掉你很多的利潤。
總的來說,不要掉入投資心理謬誤的陷阱,遠離高配息ETF,對於年輕人與小資族,才有
翻身的機會;對於中產階級或中年朋友,才能早日實現財富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