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模擬一個情境,假設現在回到2003/6/30。
你是一個任職服務業月薪26000,勞健保費為:
投保額 費率 自負額
勞保 26400 0.12 0.2 634
健保 27470 0.0517 0.3 426
勞健保 1060
令房租生活開銷佔所得一半,剩下一半為:
(26000-1060)*0.5=12470
每個月1號看0050收盤價,如果夠買一張就買入,不夠存到次月。
每個月檢視一次,實在懶得找歷年零股交易資料,故簡化不買零股。
買股手續費為0.001425,無打折。滑價為收盤價+1tick。
至今你月薪都沒漲還是領24940的死薪水。在這種最不利的情境下,
你只做一件事情,定期定額買0050,現金股利也再投入。
最後你的股票淨值會是多少:
定期定額淨值=所持股票*收盤價+未購買股票的累積投入金額。
https://i.imgur.com/4cfVHfU.png
我想你一定聽過有些人會講「單筆一定能屌打定期定額」
那麼我們再捏一個方法,這是另外一種極端,你就是一開始有100萬。
你把錢全部all in進去不管它,而每年定期的現金股利就是你的額外現金流,
每次領到錢,比如說26張2.5元的現金股利,在還沒扣2%補充保費的時代
你可以拿65000,你都把它拿去買你想要的東西。
那麼這麼長期而言績效差別會是多少呢?
https://i.imgur.com/IG2X2sT.png
大約差了一倍。只是這要花多少?18年。
而所謂的「定期定額最後一定會追高買成本越攤越高」
那麼我們就抓每次買股票的金額來抓成本,來看平均成本為多少?73.3元。
而你一開始就有100萬,跟你一開始就每個月花1萬多買0050,哪個比較容易做到。
定期定額。
當然你可以說,我怎麼會知道18年後0050未來會漲到156元?
對,沒有人知道。但同樣正如價格長期會漲也會跌,也並不是每年都像是20,21年
狂漲,所以最終還是取決於,你有沒有按照計畫持續地買進而已。
你要問的東西,基本上都是本質上跟券商借錢,你只放一點點錢當保證金
來做期貨、外匯價差合約。股票的存股跟定期定額在這個領域就會無效。
因為制度上有結算日,我們再舉個例子。你不需要花俏的python,
我就只用excel的隨機跟對數常態分佈函數來捏出一個虛擬的期貨價格:
這是一個假的100天交易日的"長期"價格
https://i.imgur.com/hGyptu7.png
我們就假設你預期可見的未來價格會漲回10000點,所以你就攤平做多。
但你做的是近月期貨合約,或者說你只能等20天,之後就會結算
https://i.imgur.com/PEXpCbT.png
儘管它下個月真的漲到了10000點,但對你的合約損益不會有任何幫助。
當然你可以講我繼續在結算日買次月合約轉倉。
但根本來說,由於契約跟比賽是有時間限制的,所以你只能在有限的時間
做最有效率的事情,才會有所謂的停損、部位大小、方向等考量。
然而就股票來說,你的結算日可以說可以延遲到無限遠,而且你只要有錢
可以不斷地再投入,且不會有最低保證金口數限制,這個才是股票商品的優勢。
如果你要以存股再投入,最終是想賺取股價的淨值報酬。那麼你不需要再學
其他領域因為受制度限制的方法。
方法永遠都是越簡單越有效。你只會懊悔早知道我就早點做。
但比起懊悔,只要你還有收入,現在做總比不做要好,剩下就是
你願不願意花時間驗證我這篇講的是不是對的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