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請益] 續扣0050還是換台股基金

作者: dsrte (把握)   2024-05-07 02:19:55
※ 引述《midas82539 (喵)》之銘言:
: 討論被動追蹤指數基金的ETF,跟主動式基金誰較好,
: 首先你必須要了解,基金跟銀行是怎麼靠銷售基金賺錢的。
: 而他們怎麼在你眼皮下扣除權益值,也就是:
: A. 交易成本類:手續費/稅費
: B. 內扣費用:經理費、保管費、後收型分銷費、信託管理費(銀行)
: 有些網站或者銀行他會跟你說去他們買不用繳手續費,但實際上這類後收型基金
: 會有一個你看不到的成本:分銷費。
: 這個東西最早是1980年代美國基金搞出來的,基金公司必須要給予銀行誘因
: 理專才會有動機代銷,但錢要從哪裡來?答案就是你這個投資人。
: 以美國的12(b)-1費用來說,這類作為對銀行的行銷費用,會以0.2~0.3%內含扣除。
: 台灣則是0.4~0.6%,股票型基金大多為0.6%。
: 搭配提前解約內扣的遞延手續費,你就可以懂他們是怎麼從你手上確保行銷費。
: 假設有一檔基金是以1%等差為遞延手續費,若你在以下的期間內解約需內扣:
: 未滿一年:解約當下淨值*-4%
: 一年:解約當下淨值*-3%
: 兩年:解約當下淨值*-2%
: 三年:解約當下淨值*-1%
: 超過三年:無遞延手續費
: 那麼搭配分銷費大致你拿到的淨值會是:
: 年度 遞延手續費 分銷費 淨值扣除額
: 0 -4% 0 -4%
: 1 -3% 0.6% -4%
: 2 -2% 1.2% -3%
: 3 -1% 1.8% -3%
: 4 0 2.4% -2%
: 5 0 3% -3%
: 6 0 3.6% -4%
: 7 0 4.22% -4%
: 由於有遞延手續費的懲罰條款,所以基金並不怕你提早解約。
: 而理性下你只能等遞延手續費結束,然而由於分銷也是內扣,故實際上你放越久,
: 對於基金來說這個你不會看公開說明書,看了你也不在乎的0.6%內扣分銷費
: 長期累積下也可以確保足夠的行銷費用,從而從你的手中確保給銀行的獎金。
: 羊毛終究是出在羊身上的。
: 雖然理論上,直接先付手續費的前收型就可以規避這種問題,
: 但為何台灣主要都是標榜0手續費的後收型基金呢?
: 因為你各位多半都只會看0手續費。甚至作為挑選基金的標準之一。
: 甚至這個是內扣費用,所以在帳單上你也看不見這個隱形成本。
: 接下來我們談被動跟主動基金的內扣費用差異,所導致的績效良窳問題。
: 主動跟被動是完全不同的思維,被動就是完全放棄選股跟擇時,做ETF公司
: 會委託指數公司做一套編列指數,成分股比例、每年調整次數都寫好。
: 它只期望賺到這些成分股在調整前的市場報酬。
: 主動基金要贏,就只能靠擇時與選股來拚,也就是你看到的一些號稱smart beta、
: 期權策略、XX因子(EX:高股息,動能),或者XX產業,以10檔以內重壓超過50%成分股
: 只要選股或是擇時是可以不斷成功的,那麼它可以贏ETF。
: 然而問題就在於,事情並不是那麼簡單。
: 為了便於說明,我們舉一個遊戲為例子來說明好了。
: 我們假設有一個射擊對戰遊戲A,它是一個最多4v4人類的零和遊戲。
: 只有你殺光敵方隊伍成員,或是達成任務目標你才會贏該回合。沒有和局機制。
: 假設有一個人偶然地發現一個bug等級的方法:
: 他發現這遊戲的射擊判定寫得很爛,例如狙擊槍不會有彈道計算,
: 僅僅是你的狙擊鏡準星為基準,開槍的指到對方就算打中,但遊戲並沒有考慮到
: 如果玩家在開槍瞬間用滑鼠左右晃。所以這時判定就會變成整個左右晃的掃射寬度。
: 當然,如果他不講自己用,那他可以創造可以多次重複的優勢。
: 然而如果他寫成攻略文公開,使一堆人模仿。
: 或是其他人研究他到底是怎麼把我打死的,而發現這個bug而公開這問題。
: 在公開後所有玩家都能模仿這個優勢,那麼對原先用的人來說會造成什麼?
: 由於一堆人用同樣招數跟你廝殺,所以這個方法就完全沒有優勢了。
: 你還要想怎麼防治這個bug招,例如丟閃光彈避免對方瞄到你之類的。
: 那這跟股票與金融市場有啥關係?有,因為本質上來說是一樣的。
: 你可以看到像是古典的技術分析方法,特別是追高殺低的趨勢追蹤,
: 大約在1970年代以前是很優秀的做法,但隨著像是丹尼斯公開後,
: 這個東西也開始被其他人模仿用,甚至賺他們反向的停損錢,順勢系統
: 雖然還是可以賺錢,但已經不像以前那麼賺。
: 基本面分析也是一樣,單一因子比如說本益比在現在大多已經失效。
: 諷刺地是,如果有一個人公開了他怎麼找到便宜但有價值的股票,
: 那麼這個方法就會被不少人競爭而競買同樣公式下浮現的標的。
: 這時會發生什麼事情?就是股價反應攀升的速度,會遠大於你期望變便宜的速度。
: 因為會做的都已經知道了,而多人競爭下而導致擇時的時機更為稀少。
: 當然如果這些標的股票,最終因為大盤漲而賺錢,那他還是可以獲得市場報酬。
: 但單純的單一因子的擇時選股方式,已經很難達到超額報酬了。
: 結果來說,就是雖然金融市場價格並非完全隨機有效率,但隨著知識與資訊的普及
: 超額報酬的獲得機率會越來越低,最終導致市場波動越來越快,越來越有效率。
: 主動基金要贏就只能再從部位跟持股的調節來著手,而達到ETF漲,
: 但是他持有比例高於ETF,所以反映到報酬率才能打贏。
: 然而你的盈虧都是反映在部位 x 價格波動,所以這個代價就是反向時你就會落後。
: 另外由於你的部位增多,而且會需要調整所產生的交易成本,
: 基金還是會把這些錢的來源,用同樣伎倆來跟投資人收,也就是內扣費用。
: 基本上由於內扣費用已經先行扣除了,所以你在權益曲線上看不到。
: 只能從同性質但不同內扣率的基金/ETF來逆推出差異在哪。
: 在台灣,兩者的內扣統計量為
: ETF 基金 差異比
: 眾數 0.44% 1.76% 400%
: 中位數 0.36% 1.49% 414%
: 平均 0.37% 1.38% 378%
: 最大 0.49% 6.11% 1247%
: 最小 0.18% 0.03% 17%
: 我們就退百步,不討論極端的最貴內扣,就看最頻繁出現的眾數,
: 來當作你隨機射飛鏢買基金/ETF,大約內扣費最有機會是多少。
: 兩者還是差了4倍。
: 0.03%那個如果你要問的話,那麼低的內扣率大多是貨幣基金。
: 因為交易成本跟外匯保證金一樣,已經反映在買賣的點差裡面了。
: 不過你要買貨幣基金...算了,你要買也是可以。
: 拉回來,在擇時/選股等方法論的因子投資,長期會因為被公開與模仿下
: 而逐漸喪失超額報酬,主動基金只能靠部位控管來試圖打贏。
: 並以內扣費用來確保交易成本跟獲得最基本的管理收入,
: 那麼這兩者一來一往下,會造成什麼問題?
: 答案就是,大多數時刻,基金的年化報酬會低於ETF。
: 資料來源:
: https://fund.cnyes.com/search/?focusTab=1&order=accReturn5Year
你給的這個連結,0050 就是元大卓越50基金,5年的報酬率133%
排在哪裡? 第七頁
所以大多數基金報酬率輸被動型 ETF ?
現在輸這麼多,以後追得上嗎 ? 只會差更多
因為股市長期是多頭
選購基金不是賭博和射飛鏢,
就跟一般人選股一樣,先了解公司過去的經營情況
也就是看基本面或是看績效, 看後照鏡開車
選購基金等於是選擇一家投資團隊,
投資人當然是看過去中長期績效, 和近期績效
篩選出投資團隊(基金)
甚麼過去報酬率不等於未來報酬率
或是甚麼看後照鏡開車
這種其實是話術, 不知是從哪裡開始的
應徵工作時,A拿出過去一堆優異的學經歷, B甚麼都沒有
或是C過去表現平平(大學讀私校), 最近一年表現很好(研究所考上台清交)
D過去表現平平, 現在也是表現平平
假如你是老闆, 你會說過去績效不等於未來績效, 或是看後照鏡開車
然後押寶B和D ? 這跟擲爻有何區別
每個老闆都是錄取A, 然後也會給C一點機會試試,
因為A的績效一直很穩定,C則最近有顯示出它的潛力
然後滾動式檢驗其工作表現
很多人都以為買了就是一成不變, 實際上大家都是滾動式檢討,
先多方篩選, 錄取有潛力的員工(基金), 然後滾動式檢討工作表現
不是重壓單一支,也不是單筆進場, 分批進場或是定期定額
投資個股, 不也是先做好功課, 了解公司經營情況,再決定要不要投資
而且也是有賣出時機, 就是公司績效有問題時
並不是買了就不會賣
以基金公司的立場來看, 他們經營了幾十年, 當然也是希望自己業績越來越好
有人會希望沒有投資人來買他們的基金的嗎?
你看元大00940,不就因為賣得很好, 所以員工發獎金
而基金公司讓人家想來買(投資),
取決你給予甚麼樣的報酬(績效)
還有賣的產品(基金)導向, 是主打甚麼市場,
波動小的退休族, 還是現金流, 還是成長兼具現金流
這些都會影響投資人購買的意願
基金公司也是在乎自己能給出什麼績效, 投資人也是滾動式檢驗,
你賣的東西沒那麼好, 又收很貴,
有人比你好, 還比較便宜, 自然就會流失客戶
在金融市場混, 大家應該都很聰明
而且其實內扣費用是看不到的, 根本也不重要
大家是看你提供什麼樣的績效
內扣費用根本就看不到
: 內扣費用參考中華民國證券投資信託暨顧問商業同業公會
: https://www.sitca.org.tw/ROC/Industry/IN2211.aspx?pid=IN2222_01
: 2023年年度資料,定義為各基金內扣費用基準。
: 定義參數:
: 資料區間:近3年。由於基金年度成立年差異會導致不一致,故採用近3年。
: 低於近3年成立的基金不納入,因為我沒原始資料。我也懶得弄了。
: 報酬率:由於我內扣費用是用2023年資料,避免用到之後的未來資料,
: 故採2021~2023/12資料。
: 超額內扣:主動基金-ETF內扣百分比差額,顯現主動基金內扣比ETF多收多少
: IRR:2021~2023年IRR
: 內扣佔比:超額內扣/(主動IRR-被動IRR)
: 若主動IRR-被動IRR=0,則為100%。代表它本來是能贏的,但因為超額內扣
: 才導致它打贏的超額IRR又藉由內扣而扣回到自己手裡。
: 這個數值是有些人會反駁:只要基金賺得多賺的比內扣高不就好了。
: 然而問題在於,並不是所有年分報酬率都一樣,避免不同年份的累積報酬率差異迷思
: 我們用年化報酬率來算平均每年報酬,而主動基金每年贏被動基金的超額報酬,
: 它又藉由內扣費用扣除了多少百分比,最後形成你看到的權益曲線。
: 以下是不同產業風格的股票型ETF/基金的差異:
: 5G
: 代碼/統編 名稱 內扣 報酬率 超額內扣 IRR 內扣佔比
: 00881 國泰台灣5G+ 0.44% 20.47% 6%
: 77549343 元大全球5G關鍵科技ETF基金 1.19% 14.63% 0.80% 5% 30%
: 42532205 路博邁5G股票基金 2.28% -12.27% 1.10% -4% 17%
: 電子股
: 0052 富邦台灣科技指數 0.19% 14.28% 5%
: 0053 元大台灣電子科技 0.34% 14.69% 5%
: 73989256 景順台灣科技基金 1.75% 14.55% 1.49% 5% 100%
: 18480065 安聯台灣科技基金 1.75% 59.09% 1.49% 17% 12%
: 綠能/電動車
: 統編/代碼 名稱 內扣率 報酬率 超額內扣 IRR 內扣佔比
: 00896 中國信託臺灣綠能及電動車ETF基金 0.44% 14.95% 5%
: 88185256 國泰全球智能電動車ETF基金 1.17% 19.47% 0.73% 6% 56%
: 73694788 合庫AI電動車及車聯網創新基金 2.29% -8.17% 1.85% -3% 66%
: 你可以看到,在這三個類別中,只有安聯台灣科技基金有打贏。
: 而為啥它能打贏,就它持股是重壓像是力旺的高價股,所以反映在價格波動上,
: 就可以打贏相較59%台積電的0052。這個時候"因為超額報酬而把超額內扣比稀釋"
: 的說法才會成立,然而在以上有同性質、具有可比性的10個例子中,
: 成功的例子也只有1例,相較你更容易看到劣於只想賺市場報酬的ETF,
: 甚至實質績效還劣於ETF為負值的也有,你就知道就連基金要打敗大盤,
: 如果你公允地算ETF跟年化報酬率,那麼很難有基金能長期大贏大盤與ETF。
: 必須要注意的是,這個回測並沒有預設你是多久贖回,所以以分銷費跟手續費用
: 就不會考慮,如果你是實際買入的,大概贖回拿到的錢多半會更少。
: 那麼基金是要怎麼適應ETF這種"威脅"?很簡單,就不要跟它硬拚就好。
: 所以你可以在基金清單看到一個很有趣的事實,雖然基金還是有1000多檔,
: 但實際上跟ETF同台競爭,或至少在名稱上就跟你說我要跟你拚的基金很少。
: 大多數還是從其他ETF並沒有涉足的市場中,來繼續用本文講的方法維生。
: 至於ETF近年發展還反而造成金管會認為"有害",只能說真的很少的人
: 會注意ETF跟主動基金,它們為何會能造成績效差異跟內控比問題。
: 而僅僅是從很表面的片面就來斷定誰優誰劣。而主動式基金內扣普遍高於ETF
: 就算管制ETF讓它更難推出新商品,我想也無助於投資者選擇基金。
: 因為實際上內扣的差異與結果就在那邊。算過不會想買的人就是不會買。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