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wen12305 (偏鄉替代役)》之銘言:
: 十幾年前讀的經濟學都告訴你
: 無風險利率泛指LIBOR或美國國債利率
: 隨著世界經濟情況改變,LIBOR退場,無風險利率現在只剩美國國債利率
: 但這幾年FED接近無限的QE,加上美債膨脹速度超快
: 過去的經濟學理論開始不再受用,現行的貨幣政策和危機都充滿未知數
: 近代經濟學理論應該會在這幾年有重大調整
: 這時大家還覺得美債利率會是無風險利率嗎?
: 或是說,大家覺得美債利率還能稱為無風險利率多久?
: 還是說,其實大家都跟美元共生死,是不是無風險根本不重要?
【快快樂樂小學生學貨幣理論101】
如果把錢比喻成水,
錢從一個人跑到另一個人身上比喻成水的流動。
那經濟好,
代表水流又快又大。
經濟差,
代表水流又慢又小。
但經濟好時物價會變高,
有些人會很難活下去。
經濟差時物價會變低,
有另一些人會很難活下去。
因此要控制水流,
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
所謂的貨幣工具,
就是控制水流總量的工具。
「理論上」如果流動的水變多了,
流速和流量會變快 (經濟好但物價變高)
反之會變慢 (經濟差但物價變低)
每個國家都有類似中央銀行的東西,
也就是讓銀行借錢的銀行,
有人去跟銀行借錢時,
銀行會跑去中央銀行借錢,
銀行拿到錢後提高利率後再借出去,
不然銀行賺不到利息錢。
所以央行利率提高,
大家就不想借錢,
外面流通的錢就會慢慢變少 (流速慢物價低)
央行利率降低,
大家就很想借錢,
外面流通的錢就會變多 (流入快物價高)
但這種控制錢的總量的方法有點慢,
所以有更直接的方法,
就是發債卷。
央行看外面的錢太多了,
就會發債券。
直接拿債券換現金回收外面流通的錢,
外面的錢變少了流速就變慢了。
央行看外面的錢太少了,
就會自己把債券買回來,
買回來要用錢買,
所以外面的錢變多了流速就變快了。
所以債券的利率要比借給銀行的高,
不然借不出去。
換句話說,
「債務」是控制發行鈔票總數的工具,
不是甚麼「國家缺錢所以跟你借錢」這種個人金融的概念。
確實有國家等級的違約發生過,
但那是因為該國發出的債務是用美金計價,
該國沒有那麼多美金外匯可以償債,
這種事你要發生在美國是不可能的,
原因... 你要說美國可以自己印美金也行啦,
但發出債券的當下本來前就已經算印出來了,
不是要還你錢才印美金的 :p
當然,
美元失去它的價值是可能的,
貨幣太氾濫、國力太虛弱、外星人攻打地球,
甚麼都有可能發生,
但這和美債風險是二個不同的話題,
不要混為一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