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不是什麼航酸還是什麼水手
: 只是看這個獲利跟營收對比股價來看
: 長榮海因減資過
: 所以eps 跟是市場本益比都不一樣
: 陽明海21年賺48.73
: 22年賺51.71
: 陽明海運股價當時高點是234.5
: 234.5/48.73 本益比不到5倍
: 這可是市場當時最瘋的時候,然後不到5倍
: 那現在公布第一季2.69
: 4月0.84
當我聽到算EPS的聲音時,那不就是傳說中咕嚕咕嚕的水鬼嗎?
好啦,我開玩笑的
關於陽明四月自結的稅後0.84塊錢,我是這樣看的,四個字
「符合預期」
之前提過,陽明海運一個月的營業成本大概在110億左右,因此每個月的營收只要超過110
億就是賺錢;陽明四月的營收是149億,扣掉營業成本,再加扣一些有的沒的稅金,得出
0.84這個數字是很合理的
而如果我沒記錯的話,季報上面會多一些不一樣的,比如說以季為單位認列營收的收入、
利息之類的;所以在做單月自結的時候可能數字比較低,但做季報時因為認列了一些有的
沒的東西,所以可能比較高,也可能比較低。就跟你看陽明海運去年每個月的營收都在盈
虧線附近,但第二季季報出來直接賠錢,不是因為第二季的營收明顯爛超級多,而是它在
季報裡面認列了40億的盈餘未分配稅虧損
因此,按照運價在四月底開始上漲,SCFI運價指數也開始大漲的情況下,應該會開始反應
在五月、六月的營收上;樂觀來看,陽明Q2的財報如果單季的EPS突破3的話,這也是很合
理的預測
但這表示陽明海運的合理股價是多少呢?
我覺得合理來說,本益比跟本淨比之類的工具,都只是幫你評估一支股票目前的股價價值
屬於偏高還偏低、有風險還是沒風險,諸如此類的;但這是當股價放在基本面時的合理估
算,而不是在股價本身有題材可以炒、上漲時的估算方式。換句話說,這是做中、長期的
估算方式,因為長期的價值投資可以看這些數值,來計算投資回報率,例如股價300的金麗
科應該是沒甚麼買的意義,你套死它也配不出半毛錢給你;但是如果你是純粹做短期的,
那是不需要看這個的,800塊的華城有啥不能買?本益比40、50倍算是問題嗎?只要有題材,
股價可以拉,就算軋死空仔也能讓你賺錢,看個毛的營收跟本益比?
所以換句話說,我當初在70-40的區間買陽明,紅海危機開始時加碼,是因為我估計只要獲
利提升,公司本身的價值必然會增加;就算陽明海運一年賺8塊,股價40或是50,那也是挺
好的,換算成股息發給我,殖利率也是挺高。但問題是,一年能賺8塊錢的公司,股價45塊
的,你有看過嗎?我是沒有。所以當公司未來的獲利有大幅提升的預期時,股價必然上漲,
漲到哪裡並不是看市場給的本益比或本淨比,而是看市場對未來獲利的預期到哪裡;而如
果你現在殺進場的話,顯然是開始追價,在賭題材跟運價能不能維持,或是繼續突破到可
以讓你大賺一筆的程度,這個時候算本益比或是本淨比都沒意義的
換句話說,如果航運公司可以維持每年賺40到50塊,難道230的陽明會貴嗎?
主要的問題是它不能維持,所以2023年的股價才會跌得很慘
所以當然必須承認,現階段的上漲股價有炒作的現實,而大家快樂進場搭海盜船炒作的時
候看的是市場氣氛,而不是股價的本益比或本淨比之類的東西;股價漲是反映公司獲利提
升跟未來分配盈餘必然提升的現實,而不是漲已經知道的事情。但那是因為我的成本40幾
塊,無論怎麼算都會賺,現在進場成本70塊的,你當然要很小心會不會現買現套之類的問
題。但我個人的觀點是,在氣氛還在、運價問題還能炒的時候,陽明的未來預期獲利還有
提升空間,多少不知道;等到海運順暢、通航問題塵埃落定時,那時候你才應該看一下手
上的股票價格是不是對你而言風險太高了
順帶一提,我其實很看好長榮財報開出來單季破10的EPS
畢竟研究一下長榮的財報,會發現它一個月的營業費用大概是200億上下,換句話說,每季
大概是600億;而今年Q1,長榮的營收大概是880億,這中間有近300億的空間。而看長榮去
年的單季EPS,50億可以有2.47塊,大概每20億營收有1塊錢EPS,所以我想2024的Q1營收,
應該是有很多遐想空間的
https://imgur.com/a/MoTSiOb
: 我就不負責任0.84*3=2.52
: 還比第一季少
: 今年我對他好一點 下半年爆發 總年賺15元
: 那不到5倍的本益比?股價該多少為合理
: 陽明也不是小股本
: 主力會想炒到哪
: 以下討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