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新聞] 不計台積 台企成長淪4小龍末座

作者: coolgigi (markus)   2024-06-21 21:44:59
: 但在排除台積電後,前百大企業市值平均規模僅140億美元,低於日本369億美元、香港
: 365億美元、印度328億美元;整體企業的平均規模為12.3億美元,低於印度19.6億美元、
: 日本15.9億美元、香港15.7億美元。
: 在2023年台灣企業獲利的平均毛利率、淨利率為25.7%、13.57%,利潤率低,會受到國
: 際匯率變化,影響國際競爭力;與4小龍前百大企業營收成長率相比,台灣企業平均僅7.5
: %、R&D平均金額3.03億美元、跨國併購金額62億美元,都是4小龍中最後1名。
: 蔡鴻青表示,排除台積電後才是台灣經濟的真正樣態,企業的競爭力在全球市場中仍有待
: 提升,企業規模就是國際競爭力的憑證;並提醒,台灣的家族企業保守,不太去併購、融
: 資,雖然企業資金狀況好,相對其他國家,台灣企業在國際市場中併購力道不足。
: 蔡鴻青強調,許多傳產、供應鏈的毛利低,且過度依賴供應鏈訂單,少了定價的談資,並
: 過度依賴內需市場,未來需透過轉型、國際化支撐長期發展,也呼籲政府應給與更多支持
: ,協助經濟主力的中小企業突破規模瓶頸,成為台灣經濟新引擎。
這就像台灣成天都有一些學者鼓吹 台灣要發展品牌不要只做代工一樣
但這些人根本不了解台灣經濟的本質 就是單純用美國的思維看台灣
首先, 台灣有近99%都是中小企業(98.83%) 中小企業定義請自己google
簡單地說, 一部手機 三星可以只有幾十個外部供應商(生產零件的主要是三星電子子公司)
但在台灣(或中國)變成了幾千個供應商
每個供應商都只做其中1~2項, 不但專精, 而且會想辦法降低成本, 或研發
這是台灣很多大企業 研發費用不必那麼高的原因之一
事實上 台灣的模式是很多美國和德國學者最推崇的完全競爭和變形蟲模式
也因為如此, 台灣公司一般規模也不會像日韓美印企業這種大, 因為這些企業大多是
財閥式 全包式的運作, 但台灣是能外包的就外包
其次 台灣購併金額較小? 平心而論, 台灣企業的國際化低是真的
但要以購併來判定競爭力 那有點不務實 台灣企業畢竟是以生產為主 而且市場定位
是相對高品質和相對便宜 一般來說, 台商會考慮自己去當地設廠 而不是去買別人既有工
廠. 而且購併本身就是件高風險的事. 如果說一個國家購併金額很多 競爭力就強 這有點
奇怪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