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標題:【地熱發電領頭羊1】台灣地熱發電可抵21座核三 結元謹慎擴廠外商欲結盟
原文連結:
https://www.mirrormedia.mg/story/20240910ind002
發布時間:9.12
記者署名:林哲良
原文內容:
本刊調查,清水地熱電廠的再度商轉,已掀起台灣地熱發展的新浪潮,除金崙與仁澤地熱電
廠相繼商轉,四磺子坪地熱電廠則掀起另一波高潮,今年初的「2024台灣國際地熱論壇」,
700位國內外地熱專家與開發商齊聚台北;其中,對地熱發展相當積極的紐西蘭更主動來台
進行深度交流,因為台灣已成為國際地熱開發商眼中的新興處女地。
過去10年來,全球地熱能裝置容量逐漸增加,預估到2023年將達到16GW(百萬瓩);進一步
分析,美國以3900MW(千瓩)領先,而亞洲的印尼與菲律賓則以2418MW、1952MW分居二、三
。
回過頭看台灣,根據經濟部地調所的最新調查預估,台灣地熱發電潛能應可達40GW,一年可
產生約1752億度電,約當21座核三廠的發電量。因為如此,包括美國、瑞典、紐西蘭等國外
開發商,都對台灣地熱開發表達高度興趣,頻頻造訪結元能源、台灣中油等本地地熱發電相
關業者。
看到台灣地熱產業逐漸受重視,林伯修感到相當欣慰,不過,他也坦言,結元前期兩個案場
主要在做技術的驗證及測試,所以目前公司還沒有賺錢。不過,兩年後,隨著清水地熱電廠
開挖效能較佳的新井,以及硫黃子坪等新案場商轉,隨著發電量大幅攀升,這一切將會有所
改變。
「目前國內的地熱團隊就屬結元最完整。」林伯修用充滿自信地口吻表示,並且進一步分析
,國外的地熱案場可能要20MW,甚至是30MW的裝置容量,才具經濟規模才能獲利,但結元有
把握只要案場優良,地下熱源的狀態及條件佳,裝置容量只要有15,甚至10MW,就有機會獲
利。
林伯修進一步表示,結元目前的案場總裝置容量是台灣最大,但公司並未因此自滿,在將捷
集團資金的全力奧援之下,2028年總裝置容量將力拚30MW,之後單一案場的裝置容量規劃大
概都是10MW起跳,不再做小案場,希望2035年總裝置容量能一舉達到100MW。
「有很多企業來找結元談,包括日本、美國的電力相關公司,本地的高科技、傳產與金融大
型企業等,都有來談。事實上,在地熱發電產業赫赫有名的設備供應商ORMAT就曾表示,只
要案場夠大,他們願意與結元合資共同開發案場。」林伯修無意間透露結元吸引了國內外投
資者的目光。
針對眼前的合作機會,林伯修表示,目前不會貿然地跟國際公司合作案場開發,因為現階段
政府審核的程序還有待優化,在無法確實掌控案場商轉時間的情況下,原本一個很好的合作
案,可能因彼此對商轉時間認知的差距而造成遺憾,進而造成國際地熱開發商對台灣的負面
印象。與其如此,不如等待政府的相關配套措施更完善時,再跟國外團隊合作。
心得/評論:
這篇文的風格跟當初要大搞海上離岸風電的宣傳還真有八九成相似,什麼台灣是世界最佳風
場之類的說詞都歷歷在目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