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轉錄自 Gossiping 看板 #1c-E6Otl ]
作者: usnavyseal (usmarine2008) 看板: Gossiping
標題: [爆卦] 耶魯大學環境360:台灣科技業面臨能源危機
時間: Sun Sep 29 13:11:50 2024
Yale360是一本專注於環境新聞的線上雜誌,耶魯大學環境學院(YSE)出版
https://i.imgur.com/BIwsgCF.png 央廣有報導 https://i.imgur.com/hKXj8Ud.png
Isabel Hilton是環境記者,9/12受外交部邀請到國研院參觀
https://i.imgur.com/451yDPg.png
https://e360.yale.edu/features/taiwan-energy-dilemma
"Why Taiwan and Its Tech Industry Are Facing an Energy Crisis"
為何台灣及其科技產業面臨能源危機 https://i.imgur.com/5zeTED7.png
台灣是全球最大的先進晶片生產國,正面臨能源需求日益增加的挑戰。台灣高度依賴進口
化石燃料,最後1座核電廠將關閉,再生能源也進展緩慢,導致該島正走向能源危機。
介紹竹科跳過 https://i.imgur.com/kcDM4XP.png
這是一個壯觀的成功。但這也創造了一個可能威脅部門和島嶼未來繁榮的問題。隨著耗能
巨大的人工智慧時代的來臨,台灣正面臨多重能源危機:它極度依賴進口化石燃料;
它設定了雄心勃勃的綠能目標但未能達成;而且它幾乎無法滿足當前需求。政府批評者說
,解決這個問題越來越迫切。
到2030年,台灣的半導體產業將消耗的電量將是整個紐西蘭的2倍。台灣的超過2300萬人
口幾乎與美國消費者一樣多的能源,但其中56%的能源消耗來自於像TSMC這樣的台灣工業
部門。實際上,僅TSMC一家就使用了台灣約9%的電力。綠色和平的一項估計表明,到2030
年,台灣的半導體製造業將消耗的電量將是2021年整個紐西蘭的兩倍;報告建議,這一巨
大的能源需求中約82%將來自TSMC。
台灣政府押注於其科技部門的持續成功,並希望該島嶼成為人工智慧的領導者。但是,僅
在台北的一個小數據中心,Vantage 16MW數據中心預計將需要相當於約13,000個家庭的能
源。一位分析台灣氣候和能源政策的律師尼古拉斯·陳警告說,台灣對綠能過渡的承諾和
其在全球供應鏈中作為跨國公司重要合作夥伴的地位的碰撞——這些公司已承諾達到淨零
期限——以及需求的爆炸性增長,具有危機的所有特徵。
「為了規劃和運營人工智慧數據中心,穩定、零碳能源的充足供應是先決條件,」他說。
「沒有足夠的綠色能源,人工智慧數據中心無法存在。
台灣是唯一一個在不考慮綠色能源不足的情況下談論人工智慧數據中心推出的政府。」
這不僅僅是建立更多容量的問題。台灣的能源困境是國家安全、氣候和政治挑戰的結合。
島嶼依賴進口化石燃料約90%的能源,並且面臨來自中國的封鎖、檢疫或入侵的日益增長
的威脅。此外,出於政治原因,政府承諾到2025年關閉其核能部門。
台灣定期參加聯合國氣候會議,儘管從未作為參與者。在中國的堅持下,台灣被排除在聯
合國的會員之外,台灣在邊緣召開旁會,採納巴黎協定的目標,在2030年前達到排放高峰
並實現2050年實現淨零。其主要公司,包括台積電在內,已簽署RE100企業可再生能源倡
議,並承諾實現淨零生產。但現在,理想與表現之間存在很大差距。
Angelica Oung,一位記者和綠色能源過渡聯盟的創辦人,這是一個倡導快速能源過渡的
非營利組織,她長期研究台灣的能源部門。我們在台北的一家餐廳見面時,她愉快地點了
一桌子不太可能的大量菜餚,我們交談時餐桌上擠滿了盤子。她描述了2大停電——2021
年影響了台積電和620萬家庭長達5小時,2022年影響了550萬家庭。她說,這是能源系統
瀕臨邊緣的跡象。
台灣的化石燃料由海運進口,容易受到價格波動和中國封鎖的影響。 Nicholas Chen認為
,政府甚至無法跟上現有的需求。他說:「在過去8年中已發生了4次大停電,而且限量供
電是家常便飯」
電網的運行餘量——供需之間的緩衝——在一個安全的系統應為25%,但在台灣,
Oung解釋說,今年有好幾次餘量下降到了5%。她說:「這表明系統很脆弱。」
台灣目前的能源組合凸顯了挑戰的規模:根據經濟部的資料,去年台灣的電力部門有83%
依賴於化石燃料:煤炭約占發電量的42%,天然氣占40%,石油占1%。核能供應了6%,而太
陽能、風能、水力和生物質能等再生能源合計近10%。
https://i.imgur.com/EPtNlIj.png
台灣的化石燃料是由海運進口的,這讓這個島嶼受到國際價格波動和潛在的中國封鎖的雙
重威脅。政府試圖保護消費者免受全球價格上漲的影響,但這導致台電,國家供電商負債
增加。如果發生中國的海上封鎖,台灣可以依靠大約6週的煤炭儲備,但液化天然氣(LNG)
的儲備不到1週。考慮到LNG供應了超過三分之一的電力生成,影響將非常嚴重。
政府已宣布雄心勃勃的能源目標。台灣國家發展委員會在2022年發布的2050淨零路線圖承
諾到2025年關閉其核能部門。到同一年,煤炭的份額必須降至30%,天然氣必須提高到50%
,可再生能源必須飆升到20%。這些目標都未能按計劃進行。
Oung指出,再生能源進展緩慢的原因有很多。她說: 「台灣的問題在於我們沒有大面積土
地。我們和澳大利亞有相同的人口和使用同樣多的電力,但我們的面積只有塔斯馬尼亞的
一半,而且79%的台灣是山地,所以土地收購很困難。」屋頂太陽能成本高昂,屋頂空間
有時需要用於其他事物,如直升機停機坪、公共設施或水箱。
科技行業顧問,長期居住在台灣的Peter Kurz表示,國家有一種豐富的可再生資源。「台
灣海峽擁有巨大的風力資源,這是全世界靠近人口中心可利用的最大風能之一。」
政府批評者認為,關閉台灣剩餘核反應堆的承諾是不必要的自殘。
離岸風力發電仍在開發中,但政府因強制要求使用台灣製造的產品和勞工而受到批評,這
些要求對國家來說配套不足。這反映了政府在解決能源問題的同時,也希望建立本土產業
的雄心。但批評者指出,台灣缺乏生產風力渦輪機所需的專業工業技能,這些要求導致成
本增加和進度延誤。
儘管台灣西海岸擁有相對較淺的水域具有吸引力,但也存在其他限制,如有限的港口空間
還有另個台灣地理位置的擔憂:該島的西側面向中國,並且持續有中國海警和海軍侵入
台灣的領海。離岸風力渦輪機位於中國的火箭和導彈範圍內,海底能源電纜也極易受損。
政府批評者認為目前的一項政策是不必要的自殘行為:承諾在明年關閉台灣剩餘的核反應
堆,實現「無核家園」。這一承諾是由執政黨民進黨(DPP)提出的,隨著截止日期的臨近
,這一政策的合理性越來越受到質疑。台灣的民用核計劃始於蔣介石的國民黨軍事獨裁政
府時期,當時考慮到開發核武計劃。台灣在1950年代建造了第一個實驗設施,並於1978年
啟用了第一座電廠。民進黨成立於1986年,也就是車諾比核災發生的那一年,其決定
採取無核政策被2011年發生在鄰國日本的福島災難進一步加強。
Oung表示:「我認為民進黨將核能視為專制主義的象徵,所以他們反對它。」
台灣的6座核反應堆中,現在已有3座關閉,1座尚未投入使用,而唯一運行中的單位將於
明年關閉。已關閉的反應堆尚未退役,這可能是因為除其他困難外,台灣已經沒有足夠的
廢物存儲能力:燃料棒仍然留在原處,因為沒有其他地方可以放置。一些觀察家認為,政
治阻礙了常識:在2018年的公投中,多數人反對核電廠關閉,但政府繼續堅持其政策不會
改變。2021年的選民在他們反對完成兩座未投入運行的核電廠時增加了混亂。
在台灣經濟部的第13層樓,能源署副署長吳志偉謹慎地選擇了措辭。他說:「我們的國會
正在進行辯論,因為公眾要求減少核能並且也要求減少碳排放。所以有一些討論關於[已
關閉]核電廠何時在條件準備好時能否重新運行。」
如果台灣不加快部署,公司將被迫離開台灣,1位分析師警告。吳志偉承認台灣正面臨目
前供應的極限,並且台灣科學園區的新進企業必須仔細篩選他們的能源需求。不過,他對
台灣維持人工智能發展的能力持樂觀態度。他說:「我們評估公司的能源消耗,以確保這
些公司的發展符合環保要求。新加坡的數據中心運行非常高效。我們將向新加坡學習。」
政府能源政策的批評者並不感到安心。陳提出了1個警訊:若台灣不徹底加速其綠能的發展
,他警告說,公司將被迫離開這個島嶼。他們將尋找符合亞馬遜、Meta和Google等公司的
淨零排放要求的零碳運營環境,以避免像歐盟的碳邊境調節機制這樣的基於碳的貿易障礙
他說:「風能和太陽能不是可規模化的零碳能源來源。核能是唯一可規模化的零碳能源來
源。但目前的法律規定外國在核能投資必須被限制在50%,其餘50%由台電擁有。考慮到台
電已經破產,私人投資者怎會想與他們合作並投資於台灣呢?」
陳主張,台灣應該鼓勵私人核能發展,避免那些他說正在阻礙風力發展的繁重規定。
對於庫爾茲來說,台灣的能源安全困境需要一個富有想像力的飛躍。他說:「輸送離岸風
能的電纜雖然脆弱,但可以更換。」他認為,集中式核能面臨其他風險,如地震。他相信
的一個解決方案是小型模塊化核反應器,甚至可以錨定在離岸並與海底電纜連接。他認為
台灣的執政黨可能會接受這一方案。
台灣的安全問題還涉及到更複雜的挑戰。台灣的情況獨特:它是一個運作中的民主國家、
科技強國,也是一個事實上的獨立國家,但被中國視為必須收回的分離省份——如有必要
,可使用武力。其科技產業對全球從電動車到彈道導彈的生產至關重要,這在台灣與中國
日益緊張的對峙中被視為一個安全優勢。中國和美國都不希望看到半導體製造商受損或被
摧毀。這些公司在安全術語中被統稱為台灣的「矽盾」,這是政府急於維持的。該部門不
可避免地依賴於台灣的能源安全,這使得尋找解決方案變得更加迫切。
備註
外交部邀請來的記者去耶魯大學的環境雜誌發表台灣有能源危機的文章
https://i.imgur.com/451yDPg.png
科技業要出走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