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從OpenAI執行長奧特曼的狂妄,看科技巨人英特爾如何步下神壇
網站名:財訊
網址:https://www.wealth.com.tw/articles/62e99418-77b3-4c15-a5f5-903b101863aa
作者:李鎮宇(台新金控首席經濟學家)
內文:
近期最讓市場震撼的產業消息,莫過於高通考慮併購英特爾(Intel)。當然細節尚未可知,
但科技界一代巨人流落於此,畢竟讓人唏噓。我個人尤其感慨。我是嬰兒潮末段出生的世代
,念大學第一件事情就是自己組電腦。CPU挑選英特爾,是我們這些組裝菜鳥想都不用想的第
一選擇。當年「Intel Inside」的口號,搭配太陽馬戲團的藍人組合表演,讓這一品牌深入
人心。後來我去美國唸書,還特地為此去拉斯維加斯朝聖Blue Man Show,對我們這一代人來
說,英特爾簡直如神一般的存在。
而我在美國念完博士,進入業界,被分配到的第一個案子,說巧不巧,就是協助AMD對抗英特
爾的反壟斷官司。那時候的AMD市值僅英特爾的5%,協助AMD對抗英特爾簡直是跟巨人作戰的
經驗。然而倏忽不到15年的光景,AMD市值已經是英特爾市值的2.5倍以上。許多人不禁問:
「英特爾究竟出了什麼問題?」
事實上,英特爾的問題其實不只是英特爾的問題,英特爾的困境,其實就是美國製造業的縮
影,也是過去30年美國錯誤政策下的結果。
讀過經濟學原理的人都知道,一個國家的GDP,若從生產面來分,可以分成來自第一產業(農
林漁牧)的產值 + 第二產業(製造業)產值 + 第三產業(服務業)產值。若從最終用途衡
量可以分成消費、投資、政府支出和進出口。
所有美國政策制定者很容易就犯下一個數字上的錯誤,就是製造業僅佔美國GDP的11%;但服
務業、消費相關部分卻佔美國GDP的七成,何必看重製造業?美國只要發展服務業就夠了。因
此造就了過去30年美國最大的政策錯誤就是:「輕蔑製造」。而這是一種短視近利的政策結
論。
因為儘管製造業僅佔美國GDP不高,但它的外溢效果極大。製造業推動了美國20%的資本投資
、35%的生產力增長、60%的出口和70%的企業研發支出。每創造一個製造業工作,便會在
美國經濟的其他地方創造7到12個工作崗位。製造業公司是真正具有高附加值的產業,也是中
產階級工作的重要來源。製造業發達的國家,才能有穩定的中產階級與較低的貧富差距。
美國現在面臨的困境是,在輕視製造業30年之後,突然要大張旗鼓的迎接製造業回流,這恐
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首先政府雖然這樣高喊,但民間的心態恐怕還要時間適應。
例如OpenAI執行長奧特曼(Altman)一開口就要在中東蓋36座晶圓廠,很明顯的就是打從內
心底不把製造當成一個專業看待。這是整個現在美國的通病,光從美國分析師給製造業和非
製造業的估值差距,就可以看出美國內心對製造業還是鄙視的。此外即使你現在要靠AI做智
慧工廠,你總還是要有熟練工人當role model和大量的工廠製造資料來讓AI學習,而支撐製
造業的教育制度也要一起考量,否則光靠砸錢是沒有辦法長期支撐製造業復甦的。
引領美國高科技製造的英特爾終於要步下神壇,經濟學人甚至有文章強力建議英特爾應該出
售IC設計部門,全力轉型成晶圓代工公司。我不確定這個做法是否可行,但可以確定的是,
美國國會應該也正在權衡,到底是支持英特爾,還是支持烏克蘭,哪一個才更遙遙無期?
心得:那些一直說美國製造業不重要的,但不知道製造衰退對經濟衝擊其實很大,連鎖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