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是試著說明資產配置如何透過不同成長週期,達成降低風險、儲存市場報酬的功
效。
有幾個原則:
一:看上游做下游。
二:信任經濟數據,待到最後一刻。
三:做好意外避險。
四:持續待在市場。
先來看一下我目前的資產:
在先成長後衰退,最後經歷危機的降息循環中,可能的成長曲線圖。
https://i.imgur.com/o50X1vj.jpeg
我沒有持有2330,但我會時刻注意2330的成長曲線變化。
本輪經濟成長必然是台積電一個人的武林,即使有競爭者,也是下一輪才有能力擊敗台積
電。
因此我只要看著台積電做台積電的下游,就可以在台積電開始停滯與衰退時,撤退到下一
層的資金池,持續儲藏我得來的市場報酬。
鴻海作為最大的組裝代工廠,明年的伺服器生產一定有他的發揮空間,從鴻海Q2法說與九
月營收,也可以窺見他營收結構的變化。
https://i.imgur.com/YzO7VqG.jpeg
在我的股票組合中,有一半是鴻海,會在2025的成長中提供我資本利得。而只要台積電的
成長力道趨緩,鴻海也差不多要進入他的最後一波的成長期。屆時就是設定滿足點,獲利
出場之時。
另一半資金則儲藏於00713中,由2022的經驗可得知,即使在庫存循環的衰退期,由於工
程師們最後一包年終獎金跟大量的儲蓄,內需產業撐住了整個2023,外銷衰退後,內需還
會持續一段榮景。
https://i.imgur.com/8DdcKBm.jpeg
因此當鴻海獲利了結,00713也準備迎來最後一波成長,設定獲利了結滿足點後,靜待出
場。
台積是鴻海的上游,外銷是內需的上游。
獲利了結後,全數移入投等債中,享受溫和衰退的行情。
在經濟衰退中,若順利溫和落底,則是賣債買股。
但若是經濟危機,手中的美債就是發揮作用之時,20%的美債足以彌補投等債約下跌15%的
損失。
https://i.imgur.com/JOZPIE3.jpeg
只要靜待聯準會救市,投等債就會早股市一到三個月復甦,再創新高,屆時就是賣債買股
之時。
在這整個架構之外,還有一個會持續緩慢成長的超長期槓桿,即預售屋。它不但協助我擁
有一大筆優良債務,享受背景通膨減債的好處,並在3+5的週期後,提供隨時增貸資金的
新資金池。
https://i.imgur.com/LLqSLbF.jpeg
總之,整個投資架構,建立在不同產業的景氣週期不同,只要能持續將成長末端的市場報
酬,儲藏到資金池裡,透過槓桿放大微利,透過擁抱優良債務享受通膨減債效果,雪球能
越滾越大,下一輪景氣循環開端能重押的籌碼也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