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Cubelia (天空の夜明け)
2018-11-26 08:48:50※ [本文轉錄自 PC_Shopping 看板 #1R-qB2KE ]
作者: Cubelia (大胸智乃) 看板: PC_Shopping
標題: [閒聊] PSA:SSD選購須知(ft.解說異常便宜的SSD)
時間: Mon Nov 26 08:47:57 2018
PSA:SSD選購須知(ft.解說異常便宜的SSD)
最近SSD有大幅降價的趨勢,但當然一降價就什麼牛鬼蛇神都出現了
什麼垃圾顆粒、降級顆粒都有,整體品質堪憂的還真不少
因此筆者覺得務必要正視這個問題
決定火速出這篇SSD PSA第三彈專門針對這些SSD做解說
這邊沒有針對是哪個廠商,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怕.jpg
之前都沒付上的PCEVA爆料網址現在一併附上
https://www.toutiao.com/i6458397519322808846/
https://www.toutiao.com/i6457388884186628622/
https://www.toutiao.com/i6457312204097061390/
不自殺聲明:
(以下略)
1.【有DRAM cache和金屬殼就是好SSD? 奸商當然也知道】
現在SSD的cost down行為是越來越多,DRAMless主控和塑膠殼也逐漸變多了起來
但似乎出現了奇怪的選購邏輯:
好像只要是帶DRAM cache或金屬殼的SSD就自動昇華成”品質好所以可以買”
難道SSD選購只剩下DRAM cache的有無和金屬殼了嗎?
"不要瞎掰好嗎.jpg”
DRAMless主控性能往往偏弱,所以優先考慮帶DRAM的方案是還可以理解
但是不管是任何一款SSD總是會有人問”是否有DRAM”然後”有DRAM可以買”
而顆粒品質和整體品質那些就不管
說真der,主控有DRAM和整體實際品質是沒有直接關係的
顆粒爛,主控再怎麼強再怎麼好也沒有用,只是在讓用戶賭人品罷了
再來是”金屬外殼”這點,確實金屬外殼的成本可能會比較高
但主控沒有用導熱墊片做散熱也沒用嘛,就算有又如何(主控又不是24/7都在操)
這就真的是相對推得有點莫名其妙了
與其在眾多便宜SSD中尋找"金屬外殼"和"帶DRAM方案"
不如多花一點錢買”真的品質好”的一線廠主流方案產品
省心省力又省時間,總比三不五時出問題要跑保固或發文詢問小毛病好
2.【老牌老字號就是”穩”?】
這算是比較毀三觀的點,對現今大家都想分一杯羹的SSD市場來說
其他領域的老牌會想進來是很常見的
但怕的反而是廠商找品質堪憂的代工廠,靠著其他領域的口碑來賣這些產品
”用戶:反正便宜嘛,又不是用在重要用途”
老實說這種想法其實不太好(佛系SSD選購:“都行可以沒關係,便宜就好”?)
筆者認為買了這些產品就是在支持這種廠商這麼做,更增加劣幣趨逐良幣的情況
OO領域的”老牌”又如何呢?
找的代工廠品質有疑慮,那依舊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山寨品
因此只要是一這樣做的廠商,筆者就會列入永遠不考慮的名單內
3.【”原廠NAND Flash”就是好? 請再多多想想喔】
這就不點出是哪一間了,ES顆粒也能拿出來當消費級產品賣也實在相當厲害
ES顆粒這麼好那為什麼一線廠出的消費級SSD都沒在上面看過ES顆粒呢?
還有用戶一質疑顆粒品質就宣稱要打”法律追訴拳”的廠牌
嗯,這種廠牌直接列入黑名單也不意外
怕.jpg
一分錢一分貨,而便宜絕對沒好貨,請僅慎選購
一線廠的底在哪筆者就看到哪,其它山寨品就繼續競底吧
4.【垃圾顆粒大船已到來:請留意顆粒做工、實際用料和打標字跡】
筆者不是在說去年跑路的Ezlink,那還算小case
還記得在四月的SSD PSA就有警告過這點,那時還只是零星冷民產品和雜牌有出現
現在垃圾顆粒已經很明顯的在已經大幅出現在台灣SSD市場
是真的連拆機和實實在在的降級顆粒都已經能在某些”台灣品牌”上看到了
這邊也只能說一分錢一分貨,而便宜絕對沒好貨
因為NAND Flash就佔整顆SSD的80%(甚至更高)的成本
原廠級產品現在下殺到哪裡,那價位底線差不多就到哪裡
三線廠的售價競底除了主控方案以外還能砍什麼? 當然是砍NAND Flash成本
主控強大的糾錯性能對上這些品質堪憂的顆粒也只能湊合著用
難保不會壞塊暴增、其中幾顆die體質不好突然暴斃,那LDPC和XOR再強也救不了
(不過就算SSD突然暴斃,用戶也不會知道是NAND Flash掛點就是了)
a.檢視做工是最基本的
以前常有垃圾顆粒在舊封裝塗上塗料再打新標
最明顯的就是顆粒四個邊邊都會有不自然的凸起,可能代表有塗上塗料,相當容易識破
顆粒上面有奇怪重工痕跡也是很常見的拆機痕跡
除非重新磨掉打新的標(就是”c”的範圍了)
b.降級顆粒怕的是降級打下去到連SSD都不適合的等級
例如SpecTek的S8等級以下甚至劃線顆粒也有在中國SSD上出現
還有將原廠字樣塗抹掉的降級顆粒也是不少,這些當然都不會在原廠等級產品出現的
c.能提示的只有[[請避開BGA316和打標字體異常的顆粒]]
Intel有出BGA316的顆粒? 乖乖睡還比較實在呢
BGA316通常只有韓系的Samsung和SK Hynix在做,IMFT和Toshiba當然是沒在用的
所以號稱IMFT或Toshiba打標的顆粒也就呵呵了(還有驚奇四超人的Intel假標)
打標字體這點現在山寨廠的以假亂真也搞的很厲害,也要多注意
因為不懂SSD的看到原廠logo就買買買下去了
甚至還有號稱”MLC”買好幾顆,結果其它玩家拆殼發現是垃圾TLC顆粒,心都涼惹的情況
但多的當然還是神祕編號打標,造假的風險依舊太高
唯有選購有保障的一線廠產品才不會踩雷
5.【可是[插入NAND原廠]出的XX款入門SSD很雷呀!
為什麼不買好一點的[插入異常便宜的牌子]】
就以BX500來說好了,它真的很雷嗎? 老實說至少整體比那些山寨SSD好不知道幾個階級了
至少完全透明,顆粒品質和韌體什麼的都是原廠級去打包票
因為你知道你買到的是什麼,而不需要抽抽樂賭人品,不然就是賭"原廠顆粒”
山寨SSD? 有機會更新公版韌體就不錯了,怕的是用垃圾顆粒的產品
因為你不知道它是用什麼樣的顆粒,全憑廠商的良心和做產品的節操
買這類山寨產品就是在”賭”顆粒會不會突然暴斃
因為買SSD是要看整體的,這就完全不是一般SSD的”看人品”或”看品牌磁場”
6.【快餐跑分好高好棒棒? 奸商當然也知道】
倡導別只是看快餐跑分這點已行之有年
但現在依舊有不少用戶看到快餐跑分很高分很猛就被誤導了
那些性能還不錯的山寨SSD呢?
多的是為了保命和快餐跑分好看而捨棄主動GC的產品,中國也不是沒看過這樣的山寨SSD
其它的當然就是賭用戶是否剛好就將品質有疑慮的顆粒操壞
而撐過保固期”不是算你的,而是廠商的”
對廠商來說這些產品的成本也低,大不了換給你一顆再多賣幾顆就賺回來了
現在也已經有能夠辨識HD Tune的全碟寫入模式的SSD主控了
雖然猜測是和SF-2281一樣是有壓縮功能造成的現象
但還是得要多留意別被測試結果給誤導了
7.【3-bit MLC=TLC,賣溝問阿】
這點是在三星剛推出TLC SSD的840就有人問的問題
這陣子三星SSD詢問率越來越高所以問的也越來越多
MLC=Multi-Level Cell,亦即只要是SLC,2 bit以上都能叫做MLC
也就是說它其實是一種統稱法,並不是特別精確的稱呼,所以前面才會再寫上X-bit
十幾年前是方便稱呼,那時3 bit NAND也還沒出現,所以常將2 bit NAND代稱為MLC
但像是SanDisk也有X2或X3 NAND這種命名法
不過最後還是沒有出現DLC(如Double/Dual-Level Cell)這種相對精確的命名
過幾年後才出現3 bit(TLC)這樣的產品,甚至現在也有4 bit(QLC)了
但全用”MLC”來稱呼難免會有混淆,因此TLC和QLC這樣相對精確的代稱就出現了
唯一的辦法就只有充實知識=>別看錯就對了
因此假設如果(if)有10-bit的NAND,它依舊是一種”MLC”
但實際名稱可能就是Deca-Level Cell(DaLC)了
8.【請避免購買SSD Plus和WD Green,便宜也不用看】
在好一段時間前和上次的PSA就有點名到這兩款產品了,但它們當然和山寨SSD無關
原本是SM2246XT+15nm MLC(有特殊型號和批次有不同方案,至少不算坑爹)
中期改SM2256S+15nm TLC,此時開始不推薦
現在則是全線改為USB性能的主控+製程未知的顆粒(反正是不用想會不會有2-bit MLC了)
筆者建議別買這兩款,它便宜但性能實在相當悲劇:
http://tieba.baidu.com/p/5518281497?pid=117112463652&cid=0#117112463652
9.【現階段依舊不會推薦QLC NAND的SSD】
目前消費級QLC SSD並沒有太大的吸引力,性能表現也偏弱
在TLC SSD越來越甜的前提下實在很難有理由去選購QLC SSD
====================================================
由於太忙,這期SSD選購指南沒有因應三周年做紀念,就向各位道個歉
不過大致上選購選項是沒有太大差別的
主流NVMe SSD的價位依舊比SATA SSD還要貴一截
比較有趣的是WD大容量產品降價比較多
尤其WD Black 3D(2018款)的1000GB款比Intel 760P便宜了一截
SanDisk的姊弟款Extreme PRO也已經開賣了,但價格小貴
再來降到5K內的WD Blue 3D NAND(2017款)也是不賴的選擇
(SanDisk姊弟款則為Ultra 3D 2017款)
其它主流SATA選項也是降了不少
500GB價位也終於已經跌到和兩年半以前的240GB MLC SSD相當了
組機預算充足可以考慮配500GB的SATA SSD,貴1000元但是容量兩倍可以裝更多資料
不過可惜的是Plextor M8V還是屬於中離狀態,價格太死了
保固也僅有三年保,反而PCIe產品人氣相對好些(但人氣也早被其它廠搶走了)
以上言論如有雷同純屬巧合,並無刻意針對或明示為哪些廠商
大致上是這樣,有錯還請高人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