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年,跟朋友旅行到台東的關山,關山有環鎮自行車道,我們開心地
租了自行車來騎。由於我們旅行的方式向來都很隨興,即使是行程也常
常是出發前幾小時才敲定,因此養成一種不拘(重)小(細)節的習慣。
那次租到車騎了五分鐘後,我們就錯過了通往自行車道的岔路口。不過
我們沒有察覺,而且不知道哪來的篤定,認為既然親水公園的範圍橫跨
電光大橋上橋處的兩側,那麼自行車道應該是從橋旁邊的小路轉進去,
於是我們就沿著這條後來才知道叫做「卑南溪防汛道路」的小路騎下去。
一路上,我們始終深信這就是自行車道,除了有些「小地方」無法自圓
其說,像是:
為什麼沿路都沒有自行車道的標示呢?
說是自行車道,可是為什麼騎了一個多小時,沿路除了我們,都沒有遇
見其他遊客呢?
或者,需要花一個多小時騎完的自行車道,有可能沿路都沒有路燈嗎?
甚至,自行車道旁為什麼會設有採砂場,還不時有砂石車通過,自行車
道讓砂石車通行,這樣對嗎?
「鄉下的自行車道嘛!可能是某些路段共用吧!」不知哪個天兵朋友幫補完。
因此這些無解的問題仍然沒有完全動搖我們相信它就是自行車道的信心,
繼續騎啊騎的,直到天色漸晚,遠遠我看到(可能是整段路中第一次看到)
路旁的田裡有個農夫的時候,想想似乎應該趁著還"遇得到人或看得到路況"
的時候來問個路,於是…
「請問,車站在哪個方向?」
「那裡。」農人手指了指西邊。
「那裡…是…關山車站嗎?」我們開始對所聽到的一切保持合理的懷疑。
「海端。」
「……」
「那…往前一直去會通到哪兒?」
「池上。」
「……」
時間是傍晚五點半,眼前只剩下一個選擇:
調頭,死命騎、拼命騎,趁著太陽下山前,騎回原來的地方!!!
這時一切都合理了起來:
難怪砂石車走這條路(它不就是河堤道路嗎?)
難怪沒有路燈 (防汛道路哪來的路燈?)
難怪沒有其他遊客 (有我們這麼笨的遊客嗎?)
難怪沒有自行車道標示(因為根本就不是自行車道啊!)
就在我們終於騎回離原租車處五分鐘路程的地方,在右手邊看到一條
被裝飾得繽紛亮麗、入口處還有一座大牌樓的岔路…
只能無奈地苦笑,都逛去海端回來了,還想怎樣?(拔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