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過高中理化的就可以簡單計算一下這問題到底出在哪。(認真)
除非原po水裝太滿,否則真的是熱水瓶品質的問題。
證明如下:發泡錠的原理是其中含有碳酸氫鈉(NaHCO3)和一種有機酸(如檸檬酸),
兩者皆為固體,加水溶解後反應產生二氧化碳。
一粒發泡錠不可能含有超過1g的碳酸氫鈉(否則吃多了不就洗腎...),
NaHCO3分子量為84,因此1g有1/84=0.012莫耳。
完全反應後也就會產生0.012莫耳的CO2,
假設所有的CO2都不溶於水(實際上一部分會溶於水),
根據標準氣體方程式pV=nRT,
在室溫25度C、一大氣壓下,每莫耳理想氣體的體積為24.5公升,
因此這些CO2在標準狀況下的體積是0.012*24.5=0.292公升。
這個容量低於所有市售保溫瓶的容量,
這代表了保溫瓶中產生的CO2只會增加小於一大氣壓的壓力,
如果這樣就會爆炸,表示這個保溫瓶根本沒有通過基本的壓力測試,
只要裝沸騰的熱水(水在沸點的蒸氣壓也是一大氣壓),就可能會爆炸。
建議原po還是換個品質較好、而且明確註明可裝沸水的保溫瓶吧。
然後以後如果要用保溫瓶泡發泡錠,記得裝水裝到上面留下至少200cc的空間,
然後不要把蓋子鎖到最緊。
另外,也強烈建議在此情況下不要用熱水泡發泡錠,因為熱水本身的蒸氣壓,
加上CO2的壓力,再加上CO2在熱水中溶解度低,會不會爆炸我就不敢保證了。
如果要向消基會投訴,也歡迎拿我這段文章來用。
*
來補笨點了,剛剛回去實驗室,想測試一下我對碳酸氫鈉的估計是否準確,
於是秉持實驗精神,拿了1g的碳酸氫鈉,加上等當量(0.76g)的檸檬酸,
小心加入一杯約300cc的蒸餾水中來模擬一下山寨發泡錠,
看到氣泡冒得差不多了,深吸一口氣,喝下一口,X的!氣是很多沒錯啦,
可是這跟海水一樣鹹啊!!!!馬上吐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