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恕刪)
==============================================
為避免族群性對立爭吵,核予以刪除隱含"母豬"一詞
==============================================
所謂姓名是近世才有的語言邏輯觀念...
在很久~很久~很久以前
那個 大成至聖先師還沒開設公職補習班的時代
人們基本上是還有「姓」、「氏」分離的觀念的唷~
(在此先不討論"字"、"號"這種假掰文青範疇)
所以什麼"吳王勾踐vs越王小吃攤"這種事...
欸欸~~不對,是吳王夫差是不是姓"夫"這種問題
在當時是不太會搞混的~(廢話)
以下就「姓」、「氏」分離做一個淺介:
首先,我們從字義上可以了解到「姓」就是女 生,那甚麼是女生呢?
就是媽媽生來給你的,亙古之前的母系社會中
女人是很偉大的,是一整個部落的權威
而一個人連結社會、連接部落重要的個人識別系統(Personal Identification System)
也就是「姓名」,當然要由女人來命名(家族女性長者或部落領導者)
而姓通常就是那個部落(或稱氏族)的標誌(Logo),也是全部落的居民所共有的代號
如從上古姓中,"姬"、"姒"、"媯"、"嬴"、"姜"、"妊"、"嫘"...等等
多是從女或是字裡面含有女字的現象來看,上古時代女性的權威性及偉大~~~
後來,人類因為繁衍導致越來越多(跟現在一樣)
舊的部落範圍漸漸擴大,產生了"部落內分區"這樣的觀念;更甚者,分出了新的部落~
這些新的區域跟新的部落,為了表明自己是哪一掛的,便開始在自己原有的「姓」以外
再加入了「氏」這樣的概念~~~
假設有某個古早人本來姓"姬",然後住在「軒轅丘陵」一帶
那他的姓氏可能會是"姬軒轅"或直接叫"軒轅氏",加上名字"○○"
就成了"姬軒轅○○"
(意思是:姬部落那個住在軒轅丘陵叫○○的人)
但「氏」相較於"姓"來的自由度高很多~~~(因為只是代號嘛)
跟聊天室取代號一樣,有些會用崇拜的偶像來命名 (Ex.女媧氏)
有些會以居住地名來取、有些以官職來取、有些以自然景觀來取
還有的是用祖先死掉的諡號或族號來取(Ex.殷、穆...etc)
而早期的姓氏就跟早期日本國一樣,是只有貴族(不是鑲黃旗那種)才有的
一般老百姓連這種耍中二的機會都不允許擁有,且後來轉變成父系社會後
男生通常只稱呼「氏」,而不稱呼「姓」(覺得自己的姓響噹噹不需要再提惹的樣子~)
而女生則需要稱呼「姓」,避免在結婚時結到自己的大表哥~~~
簡單來說,當時同氏的人不一定同血緣,同姓的人N百年前"可能"真的是一家
如:
"林鳳山下智久○○"先生跟"李鳳山下智久○○"小姐是沒有血緣關係的;
而"魯煞氣ㄟ○○"先生跟"魯夫王的男人○○"小姐可能是遠房血親喔~~~~~
以上
=============(後語)===============
嗯...一開始真的是頭腦混沌,錯把笨版當成八卦版來回,合先敘明。
受到一堆人在文末推噓,這是我始料未及的
看到不少人針對"母豬"一詞,以道德感來評價這篇文章,真的讓我想了很多很多
當初在打這個詞的時候,的確是下意識地想增加些戲謔感
也是想凸顯一種因為性別(不一定是男性or女性)所造就的不平等感
當時的男性社會地位之低微,連自身的識別連結都把握在女性身上
對照起現在關於女權敏感用語的政治正確性,有種莫名的既視感~~~
再者,我本身對於"(現代)母豬"的想像認知,是指那種倚恃弱勢暴力作威作福的女性
亦非泛指一般女性,更甚者言,在我的生命歷程裡皆受到女性一定程度的協助與扶持
"母豬"一詞,想當然耳難以進入到我對全體女性在負面標籤上的認知
此外,在這篇文章內"母豬"一詞是否真能納入性別歧視甚至是仇恨女性的範疇
而鄉民們對"母豬"的想像意涵和該詞的歷史結構又是為何?我真的真的很好奇
加上我也覺得要將歧視言論消弭到最低程度,需要彼此不斷提醒和警告
所以,既然這個詞語尚處於爭議性,就先讓它自由發展吧!!!
基於前述理由,暫予不刪除該段文字,惟針對因為"母豬"一詞而感到不舒服的閱讀者
致上真心的歉意(鞠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