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這兩天剛看完這部!但是我並不覺得這部不好看!情緒的引導其實做的還不錯
背景故事:華城連續殺人案
這是韓國三大懸案之一。
時間:1986~1991
受害人數:10名女性(9死1傷)
尚未破案原因:(可參考維基百科:不好意思我不會縮網址。)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8%8F%AF%E5%9F%8E%E9%80%A3%E7%92%B0%E6%AE%BA%E4%BA%BA%E6%A1%88
1.沒有明顯的動機(隨機殺人)
2.沒有特定對象(14~71歲;女性)
3.鑑識科技尚未進步(DNA鑑定還要送美國)
4.現場受到嚴重破壞(包括下雨、人為損壞)
如果真的要從電影中的合理面來說,當然大多數的劇情沒有合理取向
但是1986年那個時代下有破案壓力的情形下的確滿多所謂的「科學辦案」導致冤獄事件。(現在也都有何況說是1986年,而且也不分台灣或韓國)
我會覺得這部好看的地方在於:
1.良好的運用麥高芬
以破案為主軸,但是不以此為描寫電影的主題。主要是放在兩位主角(朴度文、徐泰潤)的心境變化上。
朴:一直以直覺性的去處理案件,並用脅迫的方法去逼供來找出兇手;雖然手法粗裂但是不代表他不是一個不負責任的警察
徐:以理性為主,以科學方法處理案件
朴受徐影響開始轉變對案件的態度(從電影中後段開始),到後來徐因為明知確認犯人但因罪證不足,
憤而想動用私刑(朴之前的做法), 而朴認知到徐是個好警察才盡力阻止成功。
整個過程都是以破案為主軸,但實際上是在描寫朴徐的心路歷程。(所以名子會用「殺人回憶」而不是什麼殺人事件…等
2.成功的反派設計
由於這個案件因為2006年最後追溯期已過而迫使結案沒有任何的犯人,但電影中仍然需要建立起一個反派,而這個反派能夠引起大量的共鳴是很重要的
我印象比較深刻的四個點如下:
A.送傘婦人在田野間聽到的口哨聲。試想如果是你/妳會是怎麼樣的害怕
B.朴的女友夜間出診與女學生在樹林交身而過。這有種命運交叉點的FU。
C.犯人的態度。一付就是你耐我何的港覺
D.最後朴的眼神。對著兇手說 I SEE YOU
關於提出的不合理處
1.白光浩
他只是一個弱智的人,而且又遇到刑求;當受到傷害時,當然就是跑。
致於安排他被兇手殺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