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其實我在想,如果真要長篇大論,應該去武俠板,輕鬆快樂留給小吐。既
然小吐板開懸賞,不由得將肅殺之氣帶來此地,想看媽媽我好想回家的校稿人生,歡
迎去看本人先前崩潰吐槽《深海之淵》:D
還記得最初看到《轉心訣》是在友站空想奇談板上,以晚清北京為背景,大有打
破金庸先生《鹿鼎記》後武俠年代一片空白的氣概。多年之後,有緣再見此書,已非
當年編排,故事內外都有改變。
看到改變難掩欣喜,仔細讀完第一卷卻暗叫不好,等讀到第二卷末,更覺得作者
溫菊如同踩在門檻上的人,進退兩難。
在說明兩難困境之前,先聲明本次懸賞有三不:
一、不談伏筆變化:草蛇灰線解鈴尤須繫鈴人。
二、不挑用字遣詞:溫菊對字句用心有目共睹,不必多談。
三、不分析人物情感:因為我的弱項便是營造人物情感,沒有辦法分析。
〈卷一‧志丹青〉
開卷闡述欲變未變之際。主角趙剛相信《轉心訣》卻將它用來逃避過去,咸豐革
新是為了保全祖宗家業,曾國藩的《轉心訣》只是相信明天的太陽會更好。每個人都
巴望著明天,卻沒有一個人見著現在。而見著現在的鐵蜈蚣、奕山和汐芳等一干趙府
家小,卻都沒有想過未來該如何。
行文至此,想必溫菊十分不服。別急,先來談為什麼第一卷的轉心訣沒有說服我
的原因。缺少一個鐵證告訴我,趙剛需要轉心訣。
為什麼趙剛需要轉心訣?當年江紅紅案,讓趙傳七離開,趙剛心懷愧疚;趙廣天
資橫溢,卻困在御用執事陰影下;趙倩兒為武學天分,卻被迫纏足等事,種種矛頭無
一不指向御用執事身懷《浩浩乾坤》使趙家全部不得自由,成了趙剛最大的心病。
第一卷的趙剛不願面對,勢必要由旁人來提起轉心訣的頭。於是胡爺、曾國藩和
林予蘭接連登場。
胡爺的登場與退場帶來戲劇般的轉折,可圈可點。曾國藩出場帶來轉心訣,卻也
暴露轉心訣的缺點,尤其到了咸豐殺通判的時候,遮住朝廷兩字,我還以為這裡是梁
山泊。梁山伯落草為寇,有肉同分,沒糧共餓,他們不需要詳密的未來規劃,更需要
精神口號和小小的目標。強盜山寨的未來沒有未來,咸豐殺通判本是極其震撼的場面
,結果最後是一段精神口號──共創大清盛事!
考慮到後面咸豐的表現,這段精神口號他難得威風。可沒有搬出實在證據加上缺
乏政治營運的口號自曝其短,一場威風不能掩飾。
咸豐讓壓在御用執事上的皇權重擔缺乏說服力,即使作者說執事一反滿門抄斬,
說前面皇帝如何壓迫,都是虛筆。讀者如我感受不到皇權殘酷的一面,連帶影響後續
聖旨的重量,趙剛得以覲見皇帝,本來像百年陰鬱突得朝陽,結果前面皇權戲份太虛
,讀者尚未感同身受趙剛的壓抑,對其忠義信仰根深蒂固程度一知半解,林予蘭噹忠
孝全人也失了力道──被小孩子輕拍下地的皮球,怎麼彈得高呢?
第一卷高潮不夠高,還有其他原因:趙剛要完成的目標前提太多。需要一個小目
標來安排階段任務。若作者把目標都安排在以後,一個不小心,便忽略小目標。讓輔
佐咸豐、打鐵蜈蚣、脫離御用執事還有各種支線任務都等待以後再處理,別忘了還有
個領悟轉心訣的最終目標。
曾國藩救了一把,如果不是他把打倒奕山這個階段任務帶過來,如果沒有他把九
江城和趙傳七這個暗引帶來,於精神層面,趙剛心中委屈不夠感染人;於做事層面,
要處理大事都要等領悟轉心訣,偏偏趙剛對轉心訣覺悟不深,當前目標在空軸運轉。
〈卷二‧過端陽〉
卷二末端總算確立趙剛當前任務:解決血粽子之謎。
趙剛無力脫離過去心魔的章節仍然持續著,幸好像第一卷的曾國藩,第二卷趙家
老小登場救援。一干人等出場,過渡掉趙剛心思變化前的空窗期。
此時轉心訣彷彿要解決三個趙府奶奶的過去以面對未來,劇情還是糾結在現在,
究其原因是現階段轉心訣擴展有缺,前路茫茫走不長。
第二卷比第一卷傑出的地方在於每個人都有試圖去解決自己的問題,而且作者也
展示出他們每個人遇到問題的做法,全部都是扎實的描寫。又因為每個人各有戲份,
即使轉心訣一時之間還無法被接納,換個人敘述就不至於無聊。
〈單刀赴會〉到〈龍訪鐵梅蓮〉實寫咸豐皇權壓迫,藉由互動凸顯虛無縹緲的概
念,總算一吐先前領聖旨力道太薄怨氣,確切表現出皇家對御用執事偏見至深。為趙
傳七與趙剛對皇家信念之爭鋪設奠定良好根基。
可以說,第二卷成功挽回轉心訣,免去流於空泛。不過整體而言,這卷是比較輕
鬆的過渡章節,後面要領悟轉心訣,勢必又要用虛筆,再次挑戰,得安排更縝密。
看得出來,溫菊在處理實寫層次分明。最大問題還是困在「自由」兩字。鐵蜈蚣
是個見不著自由的人,他更注重現在與過去,設想的未來,建立在過去狹隘經驗上,
算不著什麼未來。寫到此處,其實也是精神分析在心理學上的痛,因為精神分析注重
臨床觀察,罕有實驗的結果,不管佛洛伊德、榮格、阿德勒、弗洛姆等,得到的結論
到了現代都要打一個問號。
如果溫菊要處理理念問題,無法迴避「自由」的理念變換、理由與代價。精神分
析學派那一套理論能否說服人,幾句「那是我的夢想」遠遠不夠。
(至少目前說服不了我,我比較挺傅柯,這話不能讓以前的教授知道XD)
結論:踩在門檻上的人。
金庸先生《鹿鼎記》韋小寶最大的殺傷力,是他昭示了之後江湖即使沒有武功、
沒有門派、沒有俠義,武俠留待人的問題猶存。從頭到尾,韋小寶要保命要吃穿要錢
財要女人,一點大俠氣概都沒有,可他心目中的理想就是如此。
韋小寶有沒有得到他想要的自由?有啊,雖然沒有明講,但他得到了。比起看不
見摸不著的理念,他踏踏實實摸到理想的邊,只能是邊,在跟施琅一席對談中,越插
科打諢就越能探知底下說不得的矛盾。
得到了,然後呢?
溫菊《轉心訣》踩在門檻上的原因,是我看到一個熟到不能再熟的命題:萬般皆
是命,半點不由人VS我命在我不在天。這不用勞駕佛洛伊德跟阿德勒,幾千年前諸子
百家跟佛教傳入中國時的論辯就已經交手八百回合,金古梁溫黃也就這個命題討論過
。退一步,重落窠臼;進一步,茫然無措。
自那五位前輩之後武俠小說寫清末、寫五四、寫民國、寫現代都市,往往嘎然而
止在得到自由(或是主角想要的任何東西),沒有然後。名詞更新了,理念更新了,
武俠小說距歷史的塵埃還是僅有一步之遙。
衷心希望《轉心訣》能開闢一番嶄新氣象。
初稿於2018年8月28日凌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