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小弟在某間中小型產險公司的商品定價部門工作
原po的一些問題剛好有一些見解,可以參考看看
先說聲抱歉,跟大家獻醜了
另外先說一下,我不打算推薦任何公司
只講原PO裡面提到的幾個問題,並簡單解釋,並提供一些參考
而保險公司的選擇,請各位看完文章後自行判斷
沒有一間保險公司是適合所有人的需求的
就像車一樣
以下內容對部分人來說可能已經是常識了,可以自行斟酌略過
根據我的經驗,身邊大多數人對保險這東西還是很陌生
甚至自己保了什麼都不知道,所以我決定先從最基本的"險種"開始
台灣現行的車險主險當中,主要可以分成
1.強制險
2.車責險
3.車體險
接下來會分別講解這幾個險的概略內容
1.強制險
強制險這東西,常常聽到人在說強制險沒有用,那是怎麼個沒用法呢?
出事時保障不到自己嗎?
事實上,強制險就是第三人傷害險的底層,何謂底層
底層就是第三人傷害只賠超過強制險的部分,如果車主出險後發現沒有保強制險
那第三人還是會賠,只是賠完後會向車主討回強制險部分
說到底,強制險還是很重要的,不管你認為他有沒有用(畢竟是政策性保險)
上面講賠錢,到底是賠給誰
先說強制險的全名
"XX產物強制汽車責任保險",看到責任二字了嗎
沒錯,強制險之所以是第三人傷害的底層,就是因為他也是責任險,而且只賠體傷
當被保人出車禍時,
車禍的對方或是其他人(不包含自己及本車乘客)身體上的傷害、殘廢甚至死亡等
被保人應該要對此負起責任並賠錢或是給付醫藥費,責任險就是在賠這東西
而強制險的保額是醫藥費二十萬,殘廢死亡兩百萬,很多人當然認為這額度不夠
那麼就衍伸出了所謂的第三人傷害險
2.車責險
車責險的主險,主要又可分為 第三人責任保險-傷害 跟 第三人責任保險-財損
顧名思義,就是賠付車禍時被保人應該要負的傷害責任 及 財損責任
不過跟強制險有意點不太一樣的地方,那就是強制險是不論肇責
而各公司的第三人傷害及財損是會依照責比例分攤賠款的
3.車體險
車體險我想大家應該不太需要講解,很直觀的就是賠自己的車體
概略分為甲式、乙式、丙式及失竊險
而近幾年限額車對車碰撞損失保險(又稱限額丙)也逐漸被推廣
丙式就是只賠有肇事"雙方"的車損,自摔自撞或是來路不明的損傷不在保障範圍內
乙式就多保自摔自撞
甲式保障範圍最大,就是只要車子有傷,不管你的傷怎麼來都能出險
不過當然也就貴
那險額丙式是什麼?
限額丙式的保障範圍大多與丙式相同,唯一不同的點是在於"限額"的概念
假設買了20萬元保額,那整個保險期間內,最多就是賠20萬,20萬用完契約就終止
想當然一定比一般丙是便宜
假設A在1/1買了20萬限額丙,然後2/1出險10萬,那從2/1開始他的保額就剩10萬
如果在5/1又出險10萬,那這次賠完後契約就終止了
(就可以再買一張車體險啦)
那沒有限額呢?
沒有限額的話,保額20萬指的是每次事故最多賠20萬,不限次數
也就是說如果A買的是一般車體險20萬,然後每個月1號都出一次車禍,都賠5萬
依契約,保險公司還是會賠
以我個人見解的話,買限額險其實是很划算的
畢竟一年內出2次以上車禍的機會太低了,把保額用完不太可能
失竊險的話就是失竊險,應該不太需要解釋XD
上面講了幾種主險,那原po有提到什麼律師費用,什麼慰問金什麼的呢
這就是接下來要講的"附加保險"及"附加條款"
首先我們可以把保險公司想像成速食店,上面講的幾個主險就是主餐
甲式 乙式 丙式 第三傷 第三財 強制 失竊
這些就是
大麥克 雙層牛肉堡 麥香魚 勁辣雞腿堡 麥脆雞等等的
而"附加保險"跟附加條款"
就可以想成
薯條 飲料 雞塊 薯餅 沙拉這些有的沒的
各家速食店可以自行決定要用什麼主餐搭配什麼套餐,然後再推銷給消費者
所以身為消費者的我們,看到的就是一個一個已經配好的套餐
通常網路投保或是跟業務員買的話,得到的就是套餐
而保險公司通常也推對自己有利的套餐
這也就是為什麼明明都是保險,但是每間公司賣的好像都有點不一樣
事實上,條款內容大家都抄來抄去,保障範圍也都一樣
就只是各種附加條款的組合罷了
那有沒有辦法單買主餐或單買配餐或是自行搭配呢?
單買主餐當然可以,通常網投或是保經代業務員通路都有單賣主險
自行搭配也是可以,但是要找對人,通常網路不會給你自行搭配
何謂找對人,就是在保險公司工作,有業務員資格,可是主要收入來源不是業務的人
然後還要交情夠好(如過交情真的非常好的話,不但可以自己搭,還可以不收佣金)
那要怎麼知道有哪些套餐可以搭配?
在這裡,我要推薦一個網站給大家
http://insprod.tii.org.tw/database/insurance/query.asp
這是財團法人保險事業發展中心的保險商品查詢網頁
台灣每一間保險公司的"所有"商品,保單條款跟商品簡介都放在上面
這也是那些主餐配餐的實際內容,問東問西問天問地問保險業務員都有可能錯
但是看條款絕不會錯
如果有保險公司不照著條款走,或是敢賣沒放在這裡的商品
你可以打電話到金管會檢舉,讓他們被罰錢
那這個網頁使用方法也很簡單,點一點就可以了,記得勾"未停售"就好
點進去後就能看到該商品的詳細資訊,然後還可以看到他是附加在哪個主險底下
可以用這個來做自己想要的搭配
用上述網頁,關鍵字打"附加"、"附加保險"或"附加條款"下去查看看就能知道了
常見的幾個像是
"第三人乘客責任附加條款"(俗稱乘客險)
"駕駛人傷害附加保險"(俗稱駕傷險)
""第三人責任保險慰問金費用附加保險"(就是原po提到的慰問金)
族繁不及備載
以上是台灣保險商品的基本架構
以下是費率釐訂的基本概念、理賠狀況以及為何會有"不給保"這種情況的大略解釋
在買保險時,身為消費者,首重1.保障內容 2.價錢 3.理賠
保障內容於上述架構解說,便不再多說,那價錢呢?
在講價錢之前,要先講保險的核心概念
就是大家出一點錢將錢集中,支付未來可能發生在自己身上的損失
假設今天有一百個人,跌倒一次要花1000塊醫藥費治療
再假設今天每個人跌倒的機率都是1/50,也就是說這一百人內,預估會有兩個人跌倒
所以這一百人總醫藥費預估就是2000元
如果有保險公司想為這一百人辦一個"跌倒保險",那基本保險費就是2000/100=20塊
不過開公司不可能剛好把收入跟賠款剛好打平
公司營運要錢,員工要薪水,水電費交通費稅金等等都要錢
所以這20塊還要再多收一點,這就叫做附加費用率,以車險來說通常在30%左右
那每人總保險費就是20/(1-30%)=28.57塊
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會影響費率的主要有幾個因素
而這幾個因素都會受到保險公司的客戶群體影響
1.出險機率
2.出險後賠款幅度
在這裡,我們把這兩個因素稱作"損失頻率"及"損失幅度",這兩個東西等等再提
剛剛提到,費率會受到客戶群體影響,那麼是如何影響呢
各家產險公司,每年一定會做一次到兩次的費率檢視,看現行的"損失率"狀況
損失率=總賠款/總保費收入
以損失率來評估這個商品現行費率是否太高或太低,有沒有需要調動的需求
如果損失率太高了,代表費率需要調升以補足缺口
如果損失率很低,代表可以降價增加商品競爭力
上述就是費率釐訂的幾個基本方法,那這個跟"理賠"或"核保"又有什麼關係勒?
當然有
保險時,我們當然都不希望自己需要出險
不過萬一真的出險了,那麼就是理賠的事情了
理賠時,有些人希望能夠越快越好(我自己也是這種)
也有些人認為全權交給保險公司即可,弄好最重要
這個就跟前述公司策略很有關係了
如果今天保的是拚市佔率或是拚業績的公司,那麼為了留住客戶
通常出險不囉嗦,文件有了就直接給錢
如果今天保的是以盈餘為主的公司,那在理賠時就會比較錙銖必較,想殺價等等的
這也是為何有些保險公司理賠被認為拖拖拉拉的(其實我覺得我現在的公司理賠就很拖)
如果今天你是相當注重理賠速度的消費者
那麼可考慮主打市占率或是業績量的公司
如果理賠速度不是很在意,那就找順眼的公司就好
那核保呢?
對於主打業績的公司來說,其核保政策通常較寬鬆
也就是說要保人通常不會被問太多問題就可以保了
對於主打盈餘的公司來說,核保政策通常謹慎
"損失頻率"或是"損失幅度"可能較高的族群,就會需要經過核可才能保
損失頻率高的族群像是有酒駕紀錄、租賃業者、職業駕駛、25歲以下男性等等
損失幅度高的族群像是超跑、重機等等
這也就是為何原po說有些公司不給保大型重機,因為損失幅度較普重高
(當然,公司高層因為刻板印象不打算推這市場也可能是很大因素)
(以我看到的資料來說,大重損失幅度較普重高,接近自小客車,損失頻率與普重相仿;
而自小客車的損失頻率是普重跟大重的好幾倍,尤其是車責,是什麼意思應該不用我多說
)
不過核保政策連帶影響了上述的"損失率",原因很簡單
假設今天來者不拒通通都保,那損失率沒意外應該會提高
如果核保政策嚴謹,保之前都先經過審核,確認風險OK才保,那麼損失率應該會較低
這也就跟著影響了每年費率檢視後的費率調整幅度
也就是為何原文推文提到富邦漲價的原因
另外,原po有提到重複投保的問題
這個在條款裡面也會寫到,有重複投保時,通常賠款是兩間公司依比例分攤
該賠的不會少到,但也不會重複賠兩次
所以同樣的險保兩次是沒關係的,只是多花錢而已XD
最後,其實大多數公司都有保大型重機
(保發提供的參考費率都有大型重機了,各家公司基本上也會有大重的費率)
只是因為非主要市場所以沒有推,要買的話就是上述說的"找對人"
以上是小弟對原文的一點點見解,如果有錯還希望大家多多包涵
感謝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