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w: [閒聊] 日本動漫影響力不如美國是因為資本嗎?

作者: sunny1991225 (桑妮)   2018-03-25 17:22:38
※ [本文轉錄自 C_Chat 看板 #1QjsehzR ]
作者: sunny1991225 (桑妮) 看板: C_Chat
標題: Re: [閒聊] 日本動漫影響力不如美國是因為資本嗎?
時間: Sun Mar 25 17:21:45 2018
推 SLCHAN428: 美漫就算啦,美漫真的比日漫好marvel和dc就不會差點倒 03/25 15:17
→ SLCHAN428: 閉啦
雖然事實證明現在美國漫畫圈走向多重獨立公司+大公司制的現象比當年健康很多,但我
覺得要酸DC跟Marvel當年差點"倒閉"的事件以前,還是要先搞清楚當時的情況到底是怎麼
樣。
一般人懵懂印象中的倒閉事件,嚴格來說是美國漫畫市場九零年代泡沫化的餘波而已
。到底當年漫畫市場為何會泡沫化,相關分析這些年下來很多,但並不像許多人想得那樣
是因為"漫畫本身不好"、"漫畫賣太差消費者不買帳"這種跟漫畫內容直接有關的原因,
而是更複雜的因素,漫畫內容本身順應市場做調整只是正常現象,不能倒果為因。
美國九零年代漫畫市場泡沫化(或者你要視之為美國漫畫版的金融海嘯),最常看到的背景
因素是底下兩個:
1.漫畫直銷市場(direct market,簡稱DM)的崛起
2.漫畫收藏市場大爆炸
先談直銷市場是什麼。所謂的DM如同它的名字;在DM於70年代崛起以前,美國當地
獲取漫畫的管道,是通過分銷商將商品分給下游的店家(藥局、報亭、玩具店、書店)
;這種批發方式具有的餘貨可退回買賣的特性,剛好就是DM模式所沒有的:加入直銷
市場的分銷商和零售商不光是直接向漫畫發行公司買貨再販售給消費者,他們也被禁止將
販售不出去的貨品退給發行商。
直銷市場的概念被提出來以後,美國漫畫店的數量從70年代開始有著爆炸性的增長。漫畫
店採用直銷市場的模式其實間接助長了收藏市場的成長,原因不外乎有這個幾個:
a.圈內人互動所帶來的親切感;漫畫店成了漫畫迷的集散地
b.直銷市場無法把貨物退還給發行商,所以沒賣出去的過期書基本上都是由漫畫店屯著自
行處理
c.直銷市場不受惡名昭彰的The Comics Code Authority控制。想要買禁書或地下漫畫?
來漫畫店就對了
(從要點c多少可以看到美國漫畫市場的崩盤跟漫畫傳統解禁之間的連結。事實上,這場泡
沫化醞釀的時間點剛好也是美國漫畫史上所謂的"黑暗時代"崛起的時候。Dark Ages並不
是指市場本身,而是指向美國主流漫畫開始擁抱更多成人、嚴肅題材與天馬行空的表現
方式等等。)
為什麼收藏市場與直銷市場的互利最後反而導致了漫畫市場泡沫化?如同前述,直銷市場
具有無法歸還貨品好領取賠利的特性,加入直銷市場的分銷商和零售商必須要在買入與賣
出的取捨上進行賭博;為了賺取更多利潤,投機客的主意很自然便動到了那些當期賣不出
去的、囤積在零售商和漫畫店家的倉庫中的過期漫畫。美漫長期連載的特性在這邊成了市
場崩壞的推手;早在市場泡沫化發生以前,許多長壽刊物的發刊號的價位就已經水漲船高
了,於是問題並不是在這些具有紀念性質的收藏品的價值,而是你如何炒作出更多類似的
商品出來。
在這種思路底下,許多看中市場機會卻缺乏經驗的零售商開始大批大批的囤積漫畫和(
自以為)有價值的周邊商品,認為可以仿效過往哄抬那些長壽刊物收藏品的方式,再來大
賺一筆。出版商自然也順應這股潮流;於是許多刊物就這麼被relauch(刊號歸1),甚至還
為了製造紀念價值而做出各種不同的封面好製造買氣。就連一些當時最具爭議性的故事(
像是超人之死與Knightfall),部分來說都有一點為了炒買氣而為之的意味;畢竟,想想
看阿,超人死了或蝙蝠俠變殘障了對於一個長期讀者來說是一個多聳動的消息?
毫不意外的,漫畫市場最後就這麼崩盤了,而背後的邏輯很簡單:那些自以為是在哄抬紀
念價值的商法,最後通通成了讓書本貶值的推手。想想這樣一個荒謬的狀況:當我以為我
買到的issue#1是多麼了不起的東西時,店家卻表示我們還有上萬本等著給人買,這樣子的
紀念價值在哪?而超人之死與Knightfall這樣的故事,也隨著收尾以後人物的快速回歸
而被讀者視為出版商的騙局。
總的來說,美國漫畫市場當年的崩盤其實與漫畫創作本身的突破並沒有太過直接的關聯,
而更可能是投機客炒作與人的貪念作祟的後果。超人之死與Knightfall這種例子單純只是
市場需求下的副產物;如果不去看市場操作這一塊,80~90年代的美漫黑暗時期其實也是
不少後來的偉大作者(尤其是英國入侵所帶來的那批英國作家)崛起,以及人物形象從此
改變的時代;像是如今成為漫畫市場創作中堅的IMAGE公司,也是在這樣一個時代背景下
出現的。
作者: lunashining (asdfgh)   2018-03-25 17:48:00
所以最後是炒太高買家受不了都不買了這樣嗎??
作者: sunny1991225 (桑妮)   2018-03-25 17:50:00
不是,其實是炒太多導致收藏品反而沒價值了...因為相關紀念品被大量囤積(出版商也一直幫忙哄抬)當人人都能輕鬆拿到一本過期的first issue時,所謂的"收藏價值"就變成很可笑的一件事情當然,在93年泡沫剛開始時,確實臨售價格是被炒比較高的,但這種情況其實就是崩壞前兆了。因為當時店家在販售的根本是一堆價值根本沒它們的標價那麼高的商品;一旦消費者看穿這點而拒絕再支持你,接下來的後果就很明顯了
作者: icarus0508 (饕餮)   2018-03-25 18:15:00
就是炒過頭 而不是內容不好而失去價值 和現在很多股票和該公司收益根本不成比例一樣
作者: sunny1991225 (桑妮)   2018-03-25 21:19:00
剛剛發現我把分銷商翻成批發商了,有點不妥,改一下(分銷商跟批發商的定位有點像但有些不同
作者: dreaman (GIGA)   2018-03-25 22:32:00
滿想聽sunny說說"市場創作中堅的IMAGE公司"的故事中堅是指image的體質相對健全嗎?似乎滿多老漫畫的版權都被image買下發行電子版?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