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轉錄自 TW-language 看板]
作者: Tiunn (guesswho) 看板: TW-language
標題: 如何推展母語(閩南語)
時間: Wed Feb 17 06:15:21 2010
如何推展母語(閩南語)
梁炯輝 2003.7.8
壹、前言
母語教育政策在九十年度正式實施,在此之前,早已經過一段長時間的緩衝期,八
十四年三月,教育部編印《國民中小學臺灣鄉土語言輔助教材大綱專案研究報告》,向全
國中小學推薦了「TLPA」臺語音標,該報告之前言指出:「為使臺灣鄉土語言免於消亡,
教育部郭為潘部長曾於民國八十二年三月提出『母語教育與鄉土教材專案報告』,並積極
推動鄉土語言教育。」可見教育部推行母語教育政策,是在預見現行教育可能導致臺灣鄉
土語言之消亡,才積極進行的。此後,各縣市教育局乃積極進行母語教師的培訓工作,許
多教師也熱烈響應,但是,首要的問題在不久之後便浮現了,那就是音標的使用,各地自
行其是,多未採納使用教育部推薦的「TLPA」臺語音標。
民國八十七年五月,臺灣語文學會印行《臺灣語言音標》指出:「民國八十六年為了回應
『國際標準組織』(ISO)之要求,由國語推行委員會受教育部命令,進行多方的研商,
再三斟酌,終於民國八十七年完成研討與修訂工作。一月九日,教育部以台(87)語字第
8700579號函公告(附錄一)寄達各相關之中央機關、公私立大專院校、省市縣教育廳局、
各相關私人學術單位與學會等等。」從此,「TLPA」臺語音標成了教育部執行母語政策的
法定標準音標。
然而,各地依然故我,自行其是,造成各縣市教育步調不一,其影響所及,導致教師對參
與培訓的功效產生疑慮,進而觀望,原本積極的心態,變成消極的應付。民國九十年一月
至二月,在教育部專案補助經費下,全國各地開辦「鄉土語言種子教師培訓研習班」,結
束前,曾作了一個調查,調查內容在了解參與者執行母語教育的意願,所得結果是否定的
,導致教育部必須從民間考選專才,才能應付九十年度所缺母語教師的名額。如今,執行
母語教育政策的層面,從九十年度到九十二年度,從最初的一年級,到年底的九年國民義
務教育畢業班以下(不含),七個年級皆須實施母語教育的階段,所需母語教師的數量,從
第一年的三千名,到年底的上萬名(初估質),這些數量的母語教師要從何而來?若論教
育界自八十四年至八十九年的六年間,所培訓的教師,在質與量上都不敷所需,則自九十
年至九十二年短短三年間,要如何培訓出上萬名質與量都能擔當母語教育的教師呢?
貳、為何要推展母語
其實,培訓上萬名質與量都能擔當母語教育的教師並不困難,本人專業從事母語師資培訓
工作已近十年,深知培訓的困難不僅止於執行層面,心理層面上對母語教育的疑慮與否定
才是最大的障礙。「閩南語那需要學?誰不會講?」「只要國語就好了,要母語幹什麼?
」「英語比較重要,學母語有什麼用?」「台語那有那麼高尚?還能用來唱唐詩?」「唐
詩不是用國語念的嗎?閩南語念唐詩是硬拗的啦!」這些疑問到處可見,可以說是整個社
會層面的見解,而論及這些疑問的本質,我們可以看到母語在社會大眾心目中的份量,簡
直微不足道,甚至於是卑微的、下賤的。但是教育部為何還將母語教育列為政策,傾全國
之力來推展呢?就不才拙見,至少有兩個理由:
一、從人性上來說:
語言能力是人類的本能之一,而培養個人社會行為能力最初的工具,就是母語。母語對個
人的影響,在學齡前是無可取代的,透過母語,人類學齡前所應具備的學習能力,得以完
備。如果以一小時至少習得一個概念,滿六歲的兒童便能具備52560個概念,這些概念是
在母語的語言基礎上面累積而成的。藉由這些最少的,又是最基本的概念,當兒童屆齡進
入學校,才能適應新環境的各種刺激,進行新事物的學習。因此,1981年12月,聯合國教
科文組織召開以母語作為教育工具的專家會議,所得的結論:「母語是啟蒙教育最好的工
具。」
基於上述,推展母語的教育,讓學童在母語能力上進行學習,並藉著母語能力來建立語族
間溝通用的第二語言能力,這是人類建立社會行為的第一步,也是最符合人性的啟蒙教育
。
二、從人類文化上來說:
母語是族群認同與生存的工具,累積族群歷代的智慧,讓族群在世代交替與新環境的挑戰
中生存下來,也是非母語莫屬。在閩南語族而言,自漢代以來,閩南語即保存了漢語最古
老的語言特色,使用閩南漢音誦讀四書五經,吟唱唐詩宋詞,寫詩屬文,也是四百年來,
臺灣閩南語族最古老的文化傳統。這些保存在閩南語中的文化教育,一直是長者、老者最
感自豪的文化資產,卻在五十年的日本統治中幾乎斷絕了。緊接著五十年的國語政策,更
斷送了五十歲以下年齡層的母語能力,導致百年以前的語言文化資產,缺乏新生代的傳承
;產生斷層的結果,是閩南語族原有的語言文化活動能力,在現代文化活動中消失殆盡。
連帶的是,語言的活化石——閩南語,真的成了化石,在將來的學術界中,想舉個古漢語
特色的例子,不僅是難,就算有人能舉例,聽得懂的也沒幾個了,這是學術界與世界文化
史上最大的損失。
基於上述,推展母語的教育,讓學童在母語能力上,傳承閩南語族歷代相傳的語言文
化資產,是閩南語族在學校的母語教育中最重要的一環,也是閩南語族語言文化傳承的不
二法門。
參、母語在現實環境中的地位
五十年來的國語政策禁錮母語教育的作法,在八十四年三月正式結束。然而,母語教
育政策雖基於「為使臺灣鄉土語言免於消亡」而實施,並不代表母語教育就能使母語順利
地傳承下來,也不代表閩南語族的語言文化能後繼有人。何以如此,不才拙見如下:
一、母語在家庭環境中的地位
國語 高貴的
母語 卑賤的
現年五十歲左右的人,幾乎是在兩種語言環境中渡過他們的童年,在家中是屬於母語的環
境,在學校是屬於國語的環境。這兩種環境有非常明顯的優劣的對比,母語在學校教育環
境中,被視為邪惡的語言,凡有母語行為,必須接受不同方式的處罰,有錢的罰錢,沒錢
的掛狗牌。操母語口音的人,在學校不可能有任何機會代表學校參加國語演講比賽。這種
對比,在認知上,造成了「國語」是高貴的,「母語」是卑賤的。因此,他們的語言習慣
在這種對比鮮明的環境中,傾向於習慣用「國語」與下一代溝通,用「母語」與上一代溝
通,其主要的目的,就在培養下一代以純正的國語參與生存的競爭。
因此,母語在家庭環境中的地位,是屬於老年人的語言,並不屬於年輕人的語言,造成了
三十歲左右的年輕人以「國語」為母語的現象。三十歲的人,童年既以「國語」為母語渡
過的,母語語文的傳承自然形成斷層,語族文化即面臨滅絕的危機。
二、母語在社會環境中的地位
國語: 學校, 公家機關, 法院
母語: 流氓, 販夫走卒, 工農
五十歲左右的人,在國語政策的影響下,於公開場合只使用「國語」不用「母語」,這種
現象在學校、公家機關、法院等環境中尤其明顯。前些時候,台中法院有一女法官因「查
某」一詞判人八個月的徒刑,還不得易科罰金,是這種母語歧視的標準案例。
民國七十六年,本人在台北市某私立中學教書,因使用閩南語吟誦唐詩,惹來國一學生當
堂批判說:「老師為何用流氓講的話來上課。」一位家長身兼一家大公司的董事長來舍下
拜訪,言談間冒出一句:「閩南語真不入流,沒水準。」母語在社會環境中的地位之卑下
,可見一斑。
三、母語在教育環境中的地位
三十歲以下二十歲以上的新生代,在面對母語與語言文化的傳承,意願並不高,主要因素
在於他們的母語實際上是「國語」,而不是本語族語言,甚至於他們的第二語言也不是本
語族語言,而是英語、美語或日語。他們的母語能力既不是在母語環境中養成已如上述,
因此,自然更加缺乏母語語文能力。由於人類逃避心理作祟的影響,這一代的年輕人在擔
任教職時,面對母語教育配合度本就不高,對於母語師資培訓的參與十分消極,學習態度
散慢不專一,反而形成推展母語教育的阻礙。
四、母語在學術環境中的地位
母語在經歷一百年來的禁錮之後,在整個學術界中早被凍結在北極冰宮之中,經有志之士
多年來的多方奔走、呼籲,終於在八十六年解凍,於國立新竹師院招收第一屆「台灣語言
與語文教育研究所」碩士班。在幾經波折之後,才在五年後的今年,也就是民國九十二年
招考第一屆博士班,原則上是閩南語、客家語、原住民語各錄取一名。教育界正值用人之
際,在人口比例上,佔台灣四分之三人口的閩南語,博士班只取一名,可見母語在學術界
中備受鉗制的困境。
在師資養成教育方面,各大專院校直到民國九十一年七月,才有清華大學教育學程中
心基於教育部來函要求,首先開設「鄉土語言」與「教材教法」二門課,各二學分。在清
華開設「鄉土語言」課程之初,也因為教育部的多方考慮,數度變更課程的名稱,先是「
閩南語教學」而後是「閩南語」,最後才定名為「鄉土語言-閩南語」,列為選修課程。
這二門課之一,高雄中山大學教育學程中心在九十二年也跟著開課,只是名稱稍異,定名
為「鄉土語言」,列為必修課程。這兩個學校因由不才執教,在師資養成教育上,才能略
具母語教育的專業水準。
為探尋各校情形,本人曾經去函徵詢十多所大學院校,發現多未開課,少數一二個學校雖
然開課,卻不進用專業教師執教。經私下與學生交談發現,非專業教師執教的學校學生,
其使用音標、閱讀、查語言資料、母語溯源等的基本能力,並未獲得適當的指導,可見母
語在學術環境中的地位,是如何卑微與窘迫了。
肆、如何推展母語
母語的傳承是人性的關懷,也是基本人權的尊重,就閩南語而言,推展母語的必要性
如上所述,但是母語在現實環境中的地位,竟如上述之卑賤,這對於現行母語教育的推展
,形成了內在與外在的阻礙。內在的阻礙是指,閩南語族的新生代以說母語是自卑的,說
國語是高貴的,更有甚者,乾脆打從娘胎就在學英語了,英語成了新的貴族語言,英語補
習班如雨後春筍般,林立於全國各地,政府亦惟恐不及地精心設計,要將英語列為第二官
方語言。在實施母語教育政策不及二年,正值擾嚷不堪之際,中央政策搖擺不定,學校晉
用「母語教學支援人員」時,亦多方打壓、為難與鄙視所晉用的人員(附錄二),造成有
些「母語教學支援人員」在心灰意冷之下,紛紛打退堂鼓。至此,原本風中殘燭的母語傳
承,現在卻真的被完全否定了,民間原本存在的培訓活動,幾乎停擺。在這種情況下,如
何推展母語,不才見解如下:
一、從心作起
學習之首要,在引起動機,因此,母語的發展,首先要讓學者動心。閩南語語文的傳承,
最動人心弦的就是詩詞吟唱,這也是四百年來,臺灣自有漢人,就已存在的文化活動。從
詩詞吟唱(含詩詞創作與作曲)的活動中,讓人們深入體會語言、文學、音樂三者合一的
美。因此,從學校、社團、社區作起,由縣市政府編列專案經費,鼓勵各方辦理詩詞吟唱
(含詩詞創作與作曲)的比賽,得獎者可晉級比賽,如得縣市級總冠軍,即頒給百萬巨額
獎金與純金獎牌,如此才能打造出人民對母語的信心,母語文化才能有新的發展。
二、從家庭作起
母語是家庭文化的搖籃,族群文化的建立,非母語莫屬。閩南語族百年的摧殘中,早被凌
遲到連家風都不知是何物的地步了,也難怪閩南語族被稱為沒有文化的語族,2002年12月
18日的自由時報(附錄三)有一篇專欄文章〈行政院有必要成立河洛委員會〉,文中作者
對台灣各族群的文化活動獨缺「河洛文化活動」深感遺憾。本人也在2003年1月12日投書
台灣最早的報紙(光緒11/1885年創刊)台灣教會公報,呼籲閩南語族「一人一信搶救台
灣河洛文化」(附錄四)。然而,人們何其冷感,行政院根本就不屑於去回應你閩南語族
的需求。如果,閩南語族人人冷感,連本族悠久的母語文化都不屑傳承,完全消音,在現
代政治社會的形態中,又如何能取得任何有利的資源,來挽救、發展本語族的文化?
因此,母語的傳承,必須從家庭作起,每個人在搖籃中,在母語的語言文化聲音中長大,
讓每個人打從娘胎便擁有那最基本的母語能力。然後,進一步,在學校教育中習得語言文
化傳承的能力,如此,詩詞吟唱(含詩詞創作與作曲)的活動才能擁有最基本的觀眾群。
才能讓這種活動有發展的空間,等到發展達到一個程度,成為純藝術的表現,必能帶給台
灣一個具有本土個性的、創作性的文化藝術精緻的活動。
三、從學校作起
學校教育擔負了母語教育的職責,而閩南語族在各校學生中所佔的比例最高,桃竹苗除外
,閩南語族所佔每班學生比例皆在百分之九十左右,更多班級是百分之百,在現行體制中
,學校無法為極少數學生特設個別教育的母語課程,只有少數跟從多數,學習多數學生的
母語,因此,每班必然需要一位閩南語母語教師。九十年度母語教育政策正式實施,雖然
有錄用「母語教學支援人員」的措施,但是,以教育回歸教育的原則而言,這種措施必不
長久,最後,每位班級導師必然要背負起母語教育的職責。在三十歲左右的教師,幾乎佔
了全校教師一半人數的情況下,這些教師執行母語教育應參考以下作法:
(一)續聘「母語教學支援人員」,直到自己能接任為止,經費由教師自行負擔,或爭取學
校
補助。
(二)積極參與母語師資培訓,取得母語教師的資格證照。
(三)取得資格證照的方式必須比「母語教學支援人員」的錄取方式更加嚴謹,以服人心。
從九十一年度下半年起,教育部規畫各縣市語文領域的國教輔導員進行各校母語教育的成
果考核,其主旨應在維持各校母語教育具有一定的水準,何時進行考核尚不得而知,但各
校教師不應再存有母語教育可有可無的心態,反而應積極配合,以補不足。
四、從社會作起
母語教育最豐厚的資源是社會,在人力的支援上、經費的需求上都直接來自於社會。由於
企業主充分利用地方上的各種資源,才能建立其企業的規模,營造其財富;因此,各企業
主應具有回饋地方的責任。而協助地方的文化建設,與其企業規模相呼應,進而培育晉用
地方人才,提高文化素養,是企業主最重要的社會責任,而發展母語教育是地方建設的基
礎。至於企業主如何參與發展母語教育的工作,不才拙見如下:
(一)提供經費,協助各校聘任專業教授,並辦理在職教師母語師資培訓活動。
(二)設立企業獎學金,鼓勵並協助各校每季主辦各種母語語文活動,諸如:閩南語詩詞吟
唱、閩南語詩詞創作、閩南語作曲、閩南語演講、閩南語朗讀、閩南語字音、閩南語
寫作等比賽。
(三)企業所在地的人員晉用資格,增加母語評鑒項目,以提升母語在企業體中的形象,藉
此並能增進勞資和諧的氣氛。
伍、結語
在座扶輪社社員,是地方上最卓越的人士,也是地方上經濟繁榮的命脈,更是國家經
濟建設的原動力,這份成就想必得來不易,看各位年歲也多是年屆半百,可見各位的成就
是多少青春與血汗,點滴「粒積」而成。在此一奮鬥的過程,請勿忘記,母語與語言文化
在各位生命中的重要性,她是各位一生動力的源頭,也是針砭現代社會各種亂象的最重要
的方法。我們希望我們的成就得到後生晚輩的敬仰;我們希望年老的時候,孫兒子女承歡
膝下時,與我們說些最親切的母語;我們也希望我們看到的是相互扶持與疼惜,慈悲與「
三疼」的家人之間的關懷;這些種種,都建立在母語與語言文化教育的基礎之上,讓我們
在專注企業經營的同時,也為我們年老的未來,營造一個人性化的社會吧!
http://tw.myblog.yahoo.com/minnanhanim20071-taiuanhanhak2006/archive?l=f&id=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