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風雜記》:遇見120年前,台灣人的美麗與怪異

作者: perspicuity (scalper)   2017-03-19 15:52:23
http://www.peoplenews.tw/news/76f32bb8-3d9b-4d20-95cd-c7383780a823
「台人重葬典,棺槨必選良材。坑穴必欲深,最稱古聖賢喪死之遺旨。唯葬送之際,傭泣
人數名,白衣倚杖,成伍追隨,哭聲動四鄰;而靜視其人,未嘗有一滴淚。是全屬虛禮,
可笑也!」
這段文字,是來自日本的警政官員佐倉孫三,對台灣早期「孝女白琴」的描述,收錄在他
的《臺風雜記》。該書記錄他在台灣三年(1895-1898)的所見所聞,可見台灣喪葬怪俗
「孝女白琴」,至少已有120年歷史了。
不過,這段文字最重要的,是他的觀點,那是一個經過「近代化」洗禮的人,對「前近代
」社會現象的觀察,而看到「虛禮」(形式主義、表面工夫)的一面。這種「從近代看前
近代」的觀點,貫徹全書,是本書一大亮點。不幸的是,他看得太準,因為「表面工夫」
正是台灣文化的精髓,至今發揚光大,「孝女白琴」只是涓滴之例。
佐倉孫三(1861-1941),號達山,福島人。少孤,好學,從名師遊,精通經史,且喜擊
劍。他的老師是日本「三大文宗」之一的漢學家三島毅,因此他也精通漢文,《臺風雜記
》就是以文言文寫成。1895年5月,34歲的佐倉與第一任台灣總督樺山資紀同乘「橫濱丸
」抵台,是日治時代第一批來台官員。他在台任「警視」(中階警官),三年後喪偶歸國
。期間因職務關係,到處趴趴走,北到大稻埕,南至高雄,東走羅東,西遊澎湖,大開眼
界,返日後出版《臺風雜記》(1903)。這是他第一次渡台。1910年,又從「征番軍」來
台,配合佐久間左馬太總督的五年「理番」計畫,從事番地調查,也留三年。
佐倉孫三雖然是殖民官員,但從《臺風雜記》考察,並沒有一般殖民者的傲慢自大,這點
難得。特別是他來台不久,乙未戰爭在全島燎原,日軍殺戮甚烈。但他並沒有歌頌皇威、
教訓「清奴」,反而在〈耶穌教〉一文提到:「台人信耶穌教。觀十字會塔聳立於街上,
又觀信徒集合唱贊美歌,亦盛矣…余曾觀台人坐叛逆罪處斬首刑者,概從容就死,毫無鄙
怯之態,竊怪焉。自今日思之,知宗教之力居多矣。」從死刑犯身上看到宗教的莊嚴,這
完全不是殖民者的思維。
佐倉孫三的《臺風雜記》雖然是觀察「異文化」,卻非獵奇文章。獵奇文章有特定的題材
選擇,競奇炫異,沒有或很少同理心。以「性文化」來講,這是獵奇文章酷嗜題材,且內
容常以輕佻誇誕為能事。但佐倉寫〈賣淫婦〉是:「台婦賣淫者亦多。而大抵有夫之婦為
之,處女則甚稀;是不獨恐妊娠,且忌汙節也…深察其事情,固非好而為之;一則家貧而
苦育兒、一則為夫得煙資,衷情亦可憫矣!」這段點出賣淫背後的社會問題:一是貧窮,
二是鴉片;前者普世皆然,後者台灣特色(男人吸鴉片,女人墮火坑),「亦可憫矣」則
是同理心的流露。  
作者: diabolica (打回大師再改ID)   2017-09-09 10:04:00
QQ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