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po,如有格式相關問題歡迎指正
考生身份:半職考生
學校及科系:淡江大學建築系
英文背景:英檢中級、指考英文78分
考試地點:一戰北車登峰美語、二戰忠孝地球村、三戰台大語言教育中心
考試成績:
一戰 2018/01/13 R22 L25 S20 W23 總分90
二戰 2018/12/01 R20 L29 S20 W24 總分93
三戰 2019/06/01 R27 L29 S21 W25 總分102
備考教材:考滿分TPO、字神講義
_
【心得/各科準備方式】
【閱讀】
多做TPO。閱讀是我的罩門之一,也是在準備過程中倦怠感最重的科目,但身為亞洲的考生閱讀和聽力是高分的關鍵。首先單字庫算是滿小的,要熟悉他們使用的單字並不困難,雖然有買藍皮書但是大約看了一半覺得幫助不大,以多做TPO的方式來熟悉他們常用的單字。我的閱讀順序是跟著題目完整閱讀一整段,而不是只針對題目閱讀重點句,這讓我對於文章比較好理解去做猜測,而且最後六選三時不用再回頭閱讀。做了幾回之後可以發現每回的題目大同小異,一定會有的單字題(單字量)、句子改寫(因果邏輯)、插入句(段落結構)、六選三(段落大綱)等,理解他們的
考點以後多做準備以及留意就可以得到改善。對我而言比較難的是複雜的句子,會佔用我很多的時間重複閱讀;考點越來越細,略過一個單字就誤解了整句重點;不理解每一段之間的關係。在這些方面我花了比較多的時間檢討錯誤,盡量加快自己的閱讀速度來爭取難題的時間,還有以「為什麼文章要提及」的角度來思考整段或整篇的重點是什麼。
_
【聽力】
多做TPO。聽力對我來說是比較有把握的科目,看英文Youtube的娛樂也剛好地成為我幾年來每天的練習,沒有做太多特別的準備所以不好提供方法。Olivia老師的13原則簡單來說就是出題的重點,多做幾回TPO之後就可以猜到考題在哪裡,個人認為沒有必要多花精力去讀那13點。六宮格的分段筆記我覺得很實用,筆記只要專注在自己認為的考點即可,不要因為太多沒用的資訊亂了手腳來不及做重點筆記,也建議多使用自己看得懂的簡圖、符號或是縮寫來加速筆記的速度,練習的時候可以用1.2x-1.3x的速度來訓練筆記,我覺得也比較符合正常口語的速度,調整回正常速度後會
覺得輕鬆許多。
_
【口說】
口說是我最大的罩門,對於連講中文都很緊張的我是個很大的障礙。在準備期間也覺得能把握住基本分數就好,所以大部分都跟著Cindy老師的模板走,除了Task 1 &
2之外都有很清楚的套路,花時間練習到起碼聽起來要有自信。我做筆記的方法和聽力不同,是能寫下多少就寫多少,在準備時間就決定好要講什麼筆記中的內容和順序,讓我用看的就知道自己要怎麼回答,不必在腦海裡組織句子反而讓自己更緊張。如果還有更多機會準備的話會多著墨在抑揚頓挫,以及用更好的字詞更精準。在最後一戰口說時有遇到耳機壞掉的狀況,當下因為沒有聽到「開始作答」而慢了約五秒作答,等到現場人員來協助時沒辦法回到已經結束的上一題,以此為由申請了口說的review並寫email說明,最後加了兩分,給考慮複查的人參考。
_
【寫作】
找人幫忙改作文。威廉老師的課程在這四科裡我覺得最值得、最有幫助,一開始的模板和連接/轉折詞在剛開始不太熟悉的狀態就可以開始練習,之後結構上威廉老師會細心的修改以及給予建議,在講義裡也有很多篇範例可以找一些自己喜歡的句子學起來。在上完課之後整合寫作因為沒有太多的變化,所以沒有再練習,在獨立寫作裡需要自己練習的就是舉例和組織結構的速度,還有盡量捨棄一開始為了方便練習所使用的模板,到了對於自己想要寫什麼比較有想法之後,這些模板反而讓想要的語句變得綁手綁腳。大多的練習都以五段(三個例子)為主,除非時間內想不到例子
才用讓步段或是舉反例讓內容比較完整,字數上盡量達到整合有300字、獨立有400字。
_
【讀書計畫】
準備期間大約是等兵單一直到替代役結束這段時間,二戰不理想的分數也使我不敢在該年申請學校。服役期間比起邊上班邊準備的人來說時間充裕很多,每天約用3-5個小時準備,中間有遇到一些家裡的狀況讓幾次考試的間隔拉得很長。
_
【考試當天情況&考場回報】
三個考場中忠孝地球村最佳,場地很新很乾淨;次之是台大語言教育中心,場地比較樸素一點但很乾淨也更寬敞;最後是北車登峰美語和北車美加六樓(有去看現場),美加六樓有點像是頂樓加蓋格局很怪廁所很小,兩個場地都有霉味和廁所異味。設備和考官服務上我個人感覺沒有太大的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