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出處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223000347-260109
近日來,有關高中歷史科課綱的「微調」,例如規定須用「日本殖民統治」與「日據」而
非「日治」,引起許多爭論。甚至有人竟歪纏到說中華民國政府也是殖民者!然而,最根
本的是要問:「日據」和「日本殖民統治」錯了嗎?
先談「日治」與「日據」之別。從字面看,「日治」是日本統治,「日據」則是日本占據
。有人卻認為占據後也是統治,兩者並無不同。台灣光復初期兩者常是混用的,後來才正
名為「日據」,表示是1894年甲午之戰,中國戰敗而在與日本締定《馬關條約》時,因日
本強行索取才割讓的。至於「日治」可否用為「日本殖民統治」的簡稱呢?當然不可以,
因為兩者是截然不同的。
日據時代,大多數的日本統治者乃視台灣為「植民地」(即「殖民地」之日文寫法),是
以「內地」日本人為中心而藐視台灣人的。他們建設台灣是為造福「內地」日本人,是為
日本軍國主義者鋪設「南進」跳板的。以烏山頭水庫為例,姑且不論八田與一的功過如何
,修成後的日據時期台灣民眾的生活水準並未因而提高,則為事實。甚至「殉工碑」上雖
刻有殉職傷病死亡台灣人92名和日本人41名的姓名,但八田與一所寫悼念文之對象只是身
喪「異鄉」的日本人而非台灣人,故只說「異鄉の墳塋眠る」!許多人卻視若無睹。
近讀《成大六十年》一書,內有原「台南工業專門學校」1944年入學學生陳祖旬先生所記
當年入學考試台灣人受歧視之事,深深表達了「殖民地人」的感受。他說:「……入學考
試當年採用不記名只記號碼,我們機械系要錄取二班80名,應考生1200名,……經筆試錄
取100名,理應參加第二次口試;但因無記名關係,100名中台灣人即占80名,日本人20名
,發生變相結果;為此校長無法下台,延期口試,再增錄取100名(日人80名、台灣人20
名)合計200名;經二次口試正式錄取80名(日本人86名、台灣人14名) 做為收場。……
真是做為殖民地人升學之悲哀事件。」初次錄取的80名台灣學生,只正式錄取14名;但日
本學生卻自20名反增加錄取為86名!真是欺壓「殖民地人」。據陳先生說:「過去是每年
台灣人即不到一成,而9成以上為日人子弟。」可知「殖民者」的教育政策一向如此。
再者,中研院的《中國研究通訊》2011年有一篇「文哲譯粹」,是日本東京大學文學教授
藤井省三原作「序:植民地台灣におけゐ下村湖人……」的譯文。下村湖人原名下村虎六
郎,1925至1931年曾先後擔任台中一中及台北高等學校校長。
無論藤井教授或已故的下村校長等日本人都視1895至1945年的台灣是受日本的殖民統治,
反而有些非日本人卻認為不是殖民統治,可不怪歟?(作者為國立台灣大學名譽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