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轉錄自 Reewalker 信箱]
作者: netman (阿團) 看板: Gossiping
標題: Re: [新聞] 客家人仰式開槍法 震驚法軍
時間: Tue Sep 24 14:29:19 2019
文中有提到
“所以後來閩南籍的棟軍也懂得這種「仰式開槍法」”
這裡提到的棟軍,就是霧峰林家林朝棟所率領的臺勇
不過以小弟之前看阿罩霧風雲的印象
其實早在1853年林朝棟他爸林文察率領臺勇抵抗小刀會
以及支援湘軍抵抗太平天國的時候
就已經懂得這種「以趾駕(架)槍」的御槍術了
故宮專委陳欽育在《清咸豐、同治年間林文察率臺勇攻剿太平軍之探討》一文就有提到:
“《中興將帥別傳》在述松陽之役時,也稱林文察
「所部臺灣勇丁,精熟火器,能臥地以趾駕鎗燃擊,無虛發,故賊畏之」。”
( https://pse.is/LHFPA )
因此後來1883年的中法戰爭應該是較後期的事了
我不是歷史系,只是個老家在霧峰的肥宅
有誤請鞭小力點,阿彌陀佛
※ 引述《taxuan ()》之銘言:
: 1.媒體來源: 中時
: 2.記者署名 張正田
: 3.完整新聞標題: 客家人仰式開槍法 震驚法軍
: 4.完整新聞內文:
: https://images.chinatimes.com/newsphoto/2019-09-24/900/N27A00_P_01_02.jpg
: 中法戰爭時,洋人口中的「仰式開槍法」。(中華河洛暨開漳聖王文化研究會提供)
: Facebook
: Line
: Weibo
: Twitter
: 複製連結
: 字級設定:小中大特
: 根據當時外國人口述資料顯示,當時在基隆的法國陸軍目睹了臺灣民團運用了一種全世界未有的戰法,令法國人非常吃驚,在戰場上竟不知所措。法國人說,臺灣民間團練中分別有「臺灣土著民團軍」與「山地人的民團軍」兩種,其中「山地人軍」竟會一種洋人未見過的「仰地開槍法」,著實讓當時法軍大吃一驚。
: 從1884年三月法軍在基隆港挑釁到六月中法正式在臺北府基隆廳開戰,到1885年三月的這段期間,陳星聚身為臺北府的地方父母官,舉凡後勤支援、疏散民眾、安撫戰火下流離百姓等工作,自是勞心勞力不在話下,這也造成年近七旬的陳星聚健康狀態每況愈下。
: 民團戰術創新
: 之後的澎湖戰役,雖然澎湖已非陳星聚的行政協防區(當時澎湖廳屬於治所在臺南的臺灣府管轄),然而此處仍略述一下澎湖這裡的抗法軍侵略戰事與中法越南戰爭如何結束。
: 三月中,法國政府下令停止基隆的戰事,命令孤拔元帥去攻佔澎湖。三月底時,孤拔率領法國海軍遠東艦隊8艘炮艦炮轟今澎湖縣城馬公市,當時馬公尚稱為媽宮城,將領梁景夫死守並以炮轟還擊,只是法軍船堅炮利,幾乎轟平整座要塞,死傷慘重,法軍見狀馬上上岸佔領澎湖。後來,隨著法軍於中越邊境受挫棄守諒山,導致偏鷹派的法國總理茹費理(Jules Ferry)下臺,法國國會趨向以溫和鴿派為主,這就象徵戰爭局勢可能改變,到四月初孤拔將基隆法軍撤至澎湖,準備調往越南增援,但不久澎湖竟出現瘟疫,六月孤拔元帥病死澎湖。
: 六月多,清廷接到新的法國內閣政府要求停戰,中法越南戰爭乃至臺灣抗法戰爭正式結束。
: 這場臺灣史上力抗法軍入侵的戰爭中,根據當時外國人口述資料顯示,當時在基隆的法國陸軍目睹了臺灣民團運用了一種全世界未有的戰法,令法國人非常吃驚,在戰場上竟不知所措。法國人說,臺灣民間團練中分別有「臺灣土著民團軍」與「山地人的民團軍」兩種,其中「山地人軍」竟會一種洋人未見過的「仰地開槍法」,著實讓當時法軍大吃一驚。
: 這裡要說幾點:一、當時法國人口中的「臺灣山地人軍」,並不是今天所指的臺灣山地原住民族之意思,因為這場戰爭中,當時臺灣北部的山地原住民並沒有參與戰爭,法國人口中的「臺灣山地人」很可能係指臺灣客家人,因為當時臺灣風俗習慣,只有臺灣閩南人才會被稱或自稱為「土著」,而客家人被稱或自稱為「客人」。可是當時法國人大概不知道怎麼了解「客家」、「客人」同時也是臺灣人的意涵,加上當時客家團練軍多是新竹、苗栗一帶客家商賈仕紳組織的,竹苗一帶地勢向是丘陵山地,所以法國人把臺灣客家民團軍叫成「山地人軍」。
:
又第二:什麼是「仰地開槍法」?即是躺在地上開槍的意思,身體躺在地上,以腳趾頭撐起槍身,而頭斜著抬起瞄準敵人開槍。為何這種戰法會令當時外國人大為吃驚?這要從槍枝科技演進講起,十九世紀中期,今日的後膛槍才發明出來,在這之前,都是前膛槍時代。前膛槍的缺點就是槍管沒有膛線,所以射出的子彈彈道會不穩,敵人太遠了就瞄不準,所以前膛槍時代的陸軍,是以一整排步兵橫列陣為主,大家排成一排站著徐徐前進,邊站著邊前進然後大家一齊邊開槍,也較不用擔心被敵人打中,同時也因為自己的槍不容易打中敵人,所以步兵站成一橫排同時開槍,一群子
:
彈一齊發射出,即令大家的彈道都不穩,但一群子彈飛於敵前,也就較容易打中敵人。但站著開槍,一定比躺著或臥倒開槍更容易中彈,所以當更容易瞄準敵人的後膛槍發明出來,步兵站成一橫排,就幾乎等於是敵人的活靶了。而十九世紀當時外國人戰術,又還沒想到今日流行的「臥倒開槍」戰法,因為臥倒或躺著,就更不容易被敵人打中。所以,當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用後膛槍的戰爭,也就是美國南北戰爭時,當時美國人還是用一整排步兵站著開槍,但手中卻已開始用後膛槍瞄打敵人,結果敵人就容易一死一整排,而自己也同樣容易一死一整排,所以南北戰爭總共死
: 亡的美國人計62萬人,約為美國其它所有戰爭死亡人數的總和。
: 南北戰爭並沒有讓外國人吸取教訓,想到用臥倒或躺著開槍的戰術方法,一直到將近五十年後的廿世紀初第一次世紀大戰時,機關槍已發明並大規模用於戰場上,站成一整排或一個方陣的士兵,都成為機關槍的活靶了,西方戰術才猛然覺悟到用今日「臥倒開槍」方式。依據西方紀錄目前最早想到用臥倒開槍以減少部隊死傷率的戰法,已經是1899─1902年間的「南非布爾戰爭」中,當時南非布爾人打英國軍隊時所用的戰術方法。
: 如果這則西方人傳言「臺灣山地軍仰式開槍法」是真的話,那世界上最早懂得用臥倒或躺著開槍以減低部隊死傷率的,正是臺灣客家人想出來的,又因為臺灣客家人與閩南籍霧峰林家的棟軍一起抗法,所以後來閩南籍的棟軍也懂得這種「仰式開槍法」。
: 抗法結束 陳星聚驟逝
:
從抗法戰爭前的臺北築城,到抗法戰爭時臺灣本島主戰場是在北臺灣的臺北府,都讓年近七旬的陳星聚勞心勞力,蠟炬多已成灰。試想當時軍隊與民團還有戰亂流亡百姓的補給與衣食、安撫,都應該由這位地方官員負責籌措,加上因為反對劉銘傳決定一時放棄基隆,而與「劉大人」這位欽差大臣槓上,「劉大人」還向朝廷參了他,陳星聚的心理承受壓力可想而知,身體健康也就急速惡化。當戰爭一結束,中法雙方議和沒多久,陳星聚就病倒了,醫藥罔效而逝世。根據其子陳琢之所述:「(1885年)夏,和議甫定,而先嚴背疽作矣……老年精力耗竭,受病已深,百藥乞靈卒無效
: 驗……竟棄不肖等而長逝矣。」
: 陳星聚享年69歲,對臺灣卓有貢獻兼為開漳聖王陳元光的直系同宗,就這麼鞠躬盡瘁於臺灣,驟逝人間,我臺民當不能忘之。(待續)
: 5.完整新聞連結 (或短網址):
: 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90924000173-260306?chdtv
: 6.備註:
: 原來客家人這麼厲害
: 以前就可以戰勝洋槍洋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