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cna.com.tw/news/acul/202412190194.aspx
朴子配天宮「日本人扛廟角」交趾陶 展現匠師幽默
2024/12/19 15:13(12/19 15:51 更新)
https://i.imgur.com/XrUJ7uh.png
「憨番扛廟角」是台灣早期傳統廟宇中不具建築力學功能、擋煞裝飾構件,嘉義朴子配天
宮不循傳統,改以日本人替代「憨番」,成了「阿本仔扛廟角」,展現匠師幽默。中央社
記者蔡智明攝 113年12月19日
(中央社記者蔡智明嘉義縣19日電)「憨番扛廟角」是台灣早期傳統廟宇建築中,不具建
築力學功能、擋煞裝飾構件,嘉義朴子配天宮不循傳統,改以日本人替代「憨番」,成了
「阿本仔扛廟角」展現匠師幽默,近日吸引日人前來參觀。
文史工作者陳俊哲近日在臉書(Facebook)貼文,附上一張配天宮「阿本仔扛廟角」照片
,這尊日本人交趾陶偶有一張痛苦的臉,引起大家好奇;陳俊哲告訴中央社記者,上個月
日本朋友還來看這尊陶像,他特別解釋其中故事。
陳俊哲說,寺廟三川殿的廟角尖尖帶煞氣,風俗上忌諱這樣的事情,誰家被對到誰倒楣,
所以都會裝上百姓討厭的人偶擋煞,一般是象徵荷蘭人的憨番,胸口長毛、打赤膊。
但配天宮的廟角右邊是小鬍子日本人、左邊是外國人去頂著;著西服的日本人還痛苦地面
容扭曲,肯定是戰後不喜歡日本人的匠師做的,不然,日治的日本人長官,經常出入廟內
,不可能沒看到這尊交趾陶。
陳俊哲表示,日本時代朴子都市計畫,原本是要拆除配天宮,讓朴子火車站、驛前路(光
復路)可以直通朴子大橋,但因當年的街長藤黑左衛門反對,得以保留下來;目前廟裡留
下日本人致贈的案桌等文物,可證明當年廟方與日人的關係還不錯。
台灣民俗文物辭典記載,憨番扛廟角不具建築力學功能的裝飾構件,是早期匠師的幽默,
抑或是另有所指,至今還無定論,因約定俗成,幾乎所有寺廟都可看見這個裝置。這種人
物承重的造型,在墀頭與簷枋之間的稱憨番扛廟角,或稱憨番扛厝角;在斗座的稱憨番擔
樑、力士扛樑或憨番扛大杉。
憨番的形貌濃眉大眼,絡腮鬈鬍,憨厚老實,一說是中國屢受列強侵略,以紅毛番扛廟角
以抒發心中不滿情緒與懲罰;另一說有印度黑人、荷蘭人雇用的黑人苦力及平埔族原住民
等說法,都有待考證。(編輯:陳仁華)1131219
https://i.imgur.com/Gy35GIq.png
「憨番扛廟角」是台灣早期傳統廟宇中不具建築力學功能的裝飾構件,嘉義朴子配天宮不
循傳統,廟角右邊是小鬍子日本人、左邊是長鬚的外國人(圖)。中央社記者蔡智明攝
113年12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