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的愛 本字就是"旡+心" 我看不出你有什麼理由認為它"顯然不是"愛的本字,當然它也不是你所謂"假借給愛的"底下加"攵"是一個造形聲字的過程,並不是同一個字的演變而是已經造出"愛"這個字,因為它和"旡+心"同音,所以假借為"旡+心" 本字還是"旡+心"平心而論,在有本字的情況下不使用本字,原因可能是:1.本字的普及度不高,客家人在書寫ngai時,習慣上是寫通行字亻厓 這個字通行的程度,我覺得都應該列入常用國字了...就文字約定俗成的原理,通行字優於本字2.古今音韻變化太大,使用文字的人還需要追溯上古歌部的念法,我認為不太適合在群眾間流通3.文白異讀 文讀和白讀分別用兩個不同的字擔負,文讀音ngo書寫為"我",白讀音ngai寫為"亻厓" 這是文字分工的方式之一愛 這個字並不是以"旡"為聲符 而是以 旡+心 為聲符底下的 夊 是形符,這個形符表達行走的意思所以這個字用在"行貌"的意思時是本字,用在愛情的愛時則是假借字,假借為同音的 旡+心而假借可分為 本有其字 和本無其字 兩種,許慎只說到其中一種, 本有其字的假借又稱通假,是非常普遍的最後,我實在不認為這是"惡搞"語言文字,這或許不是你認同的方式,但絕對符合文字自然演變的規則,在音韻上用厓為聲符也符合客語的聲韻調,我想不同意見還是彼此尊重,畢竟在網路上看到 你們客家人惡搞文字 這種句子還是非常不舒服我也竭盡所能說明 我們客家人沒有惡搞,以及為什麼我們客家人不選擇用本字,如果這樣還不能說服你,那也祝你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