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教] 關於本調和變調

作者: KongCheng (骰子)   2017-10-13 22:50:03
各位板友好,
很多人應該都知道閩南語的漢字音可以分為本調以及變調,
本來我覺得這個概念好像很好懂,就沒多想。
不過最近突然就想到了這個問題。
想請教一下「本調」、「變調」這兩個概念是怎麼決定的?
目前猜想大概是依照讀單漢字時的調值來決定,
如果是這個原因的話,請問有什麼語言學上的考量嗎?
我發現「變調」的調值似乎比較符合陰調高、陽調低的分布,
而且在語流中我們似乎也比較常使用變調的調值,
本調調值反而僅在詞尾或是特別強調時才會出現,
有沒有可能「本調」反而是後來才發展出來的呢?
先謝謝各位板友的回答,如果有推薦的相關研究論文,也還請不吝分享。
作者: annisat   2017-10-13 22:58:00
我記得有人提過這樣的理論,說本調是後起的但原本的本/變調的定義應該就只是單讀/連讀調而已
作者: bmtuspd276b (這啥)   2017-10-13 23:06:00
好像真的是有變調調值較存古(當然不確定這個古是哪個年代的)的說法,不過陰高陽低本來就只是個通則而已
作者: Lhanas (窮奇太子)   2017-10-13 23:51:00
所以其實應該正名為單字調(citation tone)跟連讀調(sandhi tone),因為單字調在音韻分析中確實並不一定就等同基底聲調(underlying tone),這種情況常發生在當同一個單字調對應到不同連讀調,且其對應並非由音韻決定時,以歷時來說,通常也就是連讀調反而保持調類合併前的情況。
作者: chiangnitw (輕女神)   2017-10-13 23:53:00
以偏漳為例,變調的規則為5→7→3→2→1→7,可看到有兩種聲調變調後讀7聲(中平調),若以變調為本調,那我們無法判斷這個字在句尾是讀5聲(升調)或是1聲(高平調),因此以句尾的調值為本調。
作者: Lhanas (窮奇太子)   2017-10-13 23:56:00
不過還是得指出,連讀調的層次並不是都比單字調古老的,像泉州老派所有陽調的連讀調都是低調,反而單字調可以區分平、上、去,很明顯是陽平、陽上、陽去在連讀時中和了,華語的上聲連讀調與陽平中和也是類似的情況。
作者: s93015a (水瓶珩)   2017-10-14 06:43:00
想過一樣的問題推感謝L大說明漳腔的平聲連讀調陰陽相同,是否反映陰陽分化前的情況呢?
作者: tknetlll (xiao)   2017-10-14 13:12:00
標本調 這樣漳泉腔會不同,漳泉話的標法也會差很大寫錯 是標"變"調
作者: jksen (Sen)   2017-10-14 19:16:00
看文章長知識。題外話,說到連續變調想到上海話,聽說新派變成跟日語很類似的音高重音的語言,覺得這樣演變很神奇。覺得變調真的很有意思,前陣子才知道華語上聲變調其實有相當複雜的規律,很吃驚。有趣,第一次聽到有台灣人學蘇州話。再離題一下,吳語的濁塞音要怎麼發音跟分辨? 我之前聽好幾次感覺都像不送氣清音。臺語跟日語我還分得出來,吳語有點難分辨。
作者: bmtuspd276b (這啥)   2017-10-15 01:49:00
吳語有的濁塞音已經變成清音濁流了吧
作者: jksen (Sen)   2017-10-15 02:07:00
...難怪我一直覺得怪怪的,果然我沒聽錯。
作者: Lhanas (窮奇太子)   2017-10-15 03:38:00
上海話蘇州話等北部吳語大都是首字的聲調曲拱拉平向後延伸,非首字失去原有的聲調。不過身為上海話語者必須說一下,上海話連讀變調真的是吳語最簡單的了,蘇州話有竄調問題,無錫、寧波等有些連讀時的延伸調型並非首字的單字調,而且同調首字不見得用同一種延伸調型,至於浙南吳語的變調只有更複雜...北部吳語的清音濁流出現在首字,可以試試在詞中時會比較清楚感覺到是濁聲母,譬如「大上海」的「上」就很濁,甚至幾乎弱化為通音了
作者: jksen (Sen)   2017-10-15 14:17:00
謝謝,這我倒是沒特別注意,之前只注重聽單字辨音沒聽整句。不過華語的ptk在詞中前方如果是元音,也常濁化,不是靠清濁與否辨意,吳語應該也類似這樣? bdg跟ptk差異是靠鬆緊與否辨意嗎?^吳語
作者: KongCheng (骰子)   2017-10-15 14:53:00
我的理解是吳語語句中來自古全濁聲母的字才會濁,至於古全清、次清的字聽起來還是清的。所以基本上清濁還有對立。
作者: jksen (Sen)   2017-10-15 19:03:00
我相信現今吳語大多數都維持古全濁跟古全清次清的對立,不過提到的清音濁流為真,那麼即使古全濁的字有時會出現濁音的狀態,使用者應也是把同個字的"清音濁流"狀態跟"濁音"狀態視為同一音位,也就是濁音與否並非是古全濁和古全清次清之間對立的辨意特徵,只是我沒研究也不曉得是什麼,好奇罷了。
作者: Lhanas (窮奇太子)   2017-10-15 23:23:00
古全濁與全清聲母的區別特徵,以標準中派上海話跟蘇州話來說,在詞首是聲調和 murmur (所謂的濁流)的有無,詞中是聲帶振動與否(voicing)。不過新派的古全濁聲母在詞首已經不大有 murmur 了,只剩下聲調差異
作者: KongCheng (骰子)   2017-10-15 23:36:00
謝謝Lhanas大的解釋~
作者: jksen (Sen)   2017-10-16 02:03:00
感謝兩位補充。我是覺得古全濁字在現今吳語中,在詞首及詞中應該有相同的某音色特徵拿來辨意出是古全濁, 還是這一假設不成立? 如故意把詞首的字發濁音,或詞中的字發清音濁流,他們還是會辨認是同一字嗎?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