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上海交大巴黎高科:國際化工程精英如何煉成?
http://www.shedunews.com/zixun/shanghai/gaodeng/2014/01/08/604884.html
由法國總統弗朗索瓦·奧朗德在2013年4月份親自揭牌的上海交大-巴黎高科卓越工程師
學院,由上海交通大學與巴黎高科技工程師學校集團聯合建設。學院也是教育部“卓越
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的試點項目之一,旨在培養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具有國際化
視野的高層次復合型精英人才。
隨著第一批62名學生在2012年9月入學,第二批90名學生在2013年入學,如今這所由中法
聯合打造的學院迎來了辦學的第三個年頭,它的發展究竟如何?學生在這里接受了怎樣
不同的教育?這里的教學模式與眾不同在哪里?哪些國際化的教育教學經驗值得我們借
鑒呢?
帶著種種疑問,今天(1月8日),本網記者來到學院進行了實地探訪。
解碼“colle”:一場“另類”的考試
與傳統意義上的考試不同,這里沒有一張張試卷,沒有正襟危坐的監考,更沒有數十人
屏氣凝神的考場。有的只是黑板上的演算和師生間的問答。習題不會做了?老師可以現
場提示指導。要用什么新方法?可以馬上詢問老師。
記者在學院里看到的這場特殊的考試,有它的名字:“colle”。
據學院法方院長Cedric DENIS-REMIS(中文名:宮濤)介紹,“colle”是法國高等教育
中十分具有特色的一種教學形式,它專為基礎課學習階段的學生設置,學院用它來測試
學生基礎課學業水平。值得一提的是,考試全程使用法語。
據了解,“colle”考試限定時間為一個小時,內容通常分為兩部分,參加的學生不超過
三名。第一部分,老師會分別向同學提出不同的問題,有對定義的復述,有對理論的解
釋,也有一些具體的問題分析,但都是曾經課堂上講過的內容。通過學生即時的解答,
教師可以快速考察學生對課堂知識的理解掌握程度;第二部分,教師將會分別給三位學
生一道不同習題,學生需要現場在黑板上進行演算和解答,還要向教師解釋其解題思路
及過程。如果有同學遇到解題困難,教師可以啟發并幫助學生解答題目。
最后,根據學生的現場表現,老師會給出評分,并對學生的學習給出建議。
“沒有唯一的答案、沒有統一的標準、沒有死板的應試準備,憑借學生的綜合表現來考
察學生的學業水平,是對教學質量的一種綜合評價,這種評價更為準確、更為個性化,
對學生的能力培養也更為客觀。”學院從事基礎課教學的法國教師Aristide十分推崇這
種教學形式。
他說:“從學生開始上他的物理課開始,每個月都必須參加一次他的口試,通過學生即
時的解答,可以考察他們對課堂知識的理解掌握程度,每月一次的考試可以有效地了解
他們的學習情況,更好地安排教學”。
學院里畢業于巴黎高科的青年教師鐘圣怡,留學法國時就對著名的“colle”考試有所了
解。她認為“colle”對提升教學質量效果明顯。這位年輕的女教師告訴記者:“‘col
le'可以幫助學生掌握學習節奏,在每次口試后及早發現學習中的問題、及時復習,也能
很好地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和應變能力,對學生的法語口語水平也能起到很好的促進作
用。
對于習慣了中國傳統考試模式的學生們而言,剛開始接觸“colle”考試時自然“水土不
服”。
學院的大二學生鄒小珂回憶說,以前習慣了題海戰術,做考卷從沒有什么障礙,但是剛
參加“colle”時,卻常常被老師提出的簡單問題給難住,場面很尷尬。不過,老師緊接
著一兩個詞的點撥又讓她覺得豁然開朗,而且這樣讓她很快能領悟到問題的關鍵在哪里
。
此外,在現場演算過程中,她也常常被背后冷不丁傳來的“為什么這么做”的老師提問
給困住,但是接下來老師講解解題思路的過程又讓她對演算路徑“豁然開朗”。
一年下來,鄒小珂已經十分習慣,甚至喜歡上了這種考試的方式。“這樣的考試讓我很
清楚一個月來我重點學到了什么,哪些方面還需要加強。而每次用法語解釋清楚一個問
題也讓我的口語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因為教學效果好,上海交大巴黎高科學院如今在基礎階段的數學、物理和法語課程都采
用了“colle”的教學形式。
在宮濤看來,“colle”不僅是一種測試形式,也是小班化教學的升華,讓教學從一對多
變為一對一,老師同學相互充分了解。老師可以從每月每一個同學的口試中知道這段時
間同學的學習難點,知道哪些知識需要細化,哪些知識同學們都很好地掌握了。
同樣,同學通過“colle”了解自己的缺漏,學習老師的解題經驗,找出自己學習中的問
題。口試這一教學形式在法國預科教育中已應用多年,它其實是一種學生和教師的換位
,學生在黑板前向教師講解,從而更加清楚地認識學習中的問題,也鍛煉了同學表達、
邏輯思維等各方面的能力。
解讀教學:小班化+互動化
“你念大學的時候,經歷過周考嗎?”
“經歷過學科口試嗎?”
“有月考嗎?”
還未等記者提問,上海交大-巴黎高科卓越工程師學院大二學生任嘉便反客為主向記者拋
出了三個問題。
積極、主動、靈活是任嘉留給記者最深刻的印象。作為學院的首屆學生,經過近兩年的
“熏陶”,任嘉習慣了法式教學模式。每周都會有口試,每月都會有月考,停不下來的
學習節奏,不但沒有壓垮他,反而使他愈發強大。
“這些年的學習,最大的感受就是累,真的特別累,不過學習得很扎實。學院教學思路
的務實,讓我們學習到很多實用的東西。”這就是任嘉的總結。
的確,學院學生扎實的知識貯備甚至連法國總統奧朗德都感到驚訝。2013年4月,法國總
統奧朗德造訪上海交大,在交大發表演說后,面對上海交大巴黎高科學院學生純法語的
提問,反問道:“我也有一個問題問你,你學了半年多法語就有如此水平,接下來的時
間的法語課你該學習什么呢?”
之所以這么問,完全是因為奧朗德總統驚訝于通常需要一年甚至幾年基礎法語學習才能
達到的程度,學院的學生卻只用幾個月的時間就達到了。
這樣的結果,要歸功于學院堅持小班化、互動式教學模式。
在學院的課堂上,你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景象:一位金發碧眼的法國人,一會兒表情悲
苦,一會兒咬牙切齒,一會兒眉開眼笑地說著同一句話“我喜歡巧克力”。同學們觀看
生動表演的同時,還要大聲地表達自己的觀點,說出表演者是不是真的喜歡巧克力。這
是學院的法語課經常上演的場景。
課堂上使用互動表演,目的就是為了加深大家對一些關鍵單詞的理解,要求也很明確,
全班同學都要參與,還要用各種方式大聲表達學到的新單詞。
面對這樣活潑生動的教學,學生鄭煌杰說:“每天最開心的就是來上法語課,老師講課
就好像是在演一個全民參與的小品。在不知不覺中單詞就隨著情景印在了腦子里,連表
演水平都有了提高!”
“參與”是外教們對課堂的最高要求。不斷地鼓勵、不斷地引導,在這里老師們要的是
一個自信表達、大聲發言的學生。
“這是你們的課堂,是要你們參與進來的,只聽我講有什么用?我講的我都會啊!是你
們要去參加考試,是你們在學習法語,是你們需要提高法語水平,不是我!”這恐怕是
任嘉對于外教印象最深的話了。
談到學生因互動而帶來的變化,交大巴黎高科學院法語教學組組長Alexandra坦言:“可
能是由于文化的差異,互動式教學剛開始推行得很不易。開始時,我總要不斷地鼓勵同
學們才會得到滿意的回答。而現在,同學們儼然已經成為了課堂的主人,我只需要做些
引導,就會得到源源不斷的驚喜。”
互動式教學的效果也是立竿見影,學院第一屆的學生入學時法語都是零起點,而僅僅過
了一年,同學們已經可以用法語流利地交流學業內容和日常生活,甚至還可以演小品。
剛剛過去的2013年圣誕節,交大巴黎高科學院的學生們就舉辦了一場全法語圣誕晚會。
當然,不僅是互動式教學需要,各種先進的教學理念的實施,教學質量的保證都需要嚴
格控制班級的學生數量,因此小班化是學院教學過程中最為重要的原則。
“不能超過20個,我們照顧不了更多的學生!”談到學生人數的設定,交大巴黎高科學
院法語教學組組長Alexandra寸步不讓。
對于小班化教學的優勢,青年教師鐘圣怡有更為深刻的感受:“小班化教學的特點是靈
活,參與性強。每個同學的發言機會大大增加,教師也更有可能了解到每個學生的不同
,按照其個性加以啟發和引導。相對小的團體可以讓學生們感覺更加自然、沒有約束,
消除了人多時候的拘謹感。把同學們以前的要我回答的習慣變成了我要回答。這都是大
課所不能比擬的。”
特色解析:企業參與辦學 國際化培養模式
“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地去探索、去完成”是一個合格的工程師最應該具備的精神
。因此工程師教育都十分重視與企業的合作,“企業參與辦學”是工程師教育避免“理
論與實際脫軌”的最好途徑。
如今,上海交大巴黎高科學院已經創建了企業俱樂部,邀請法國、中國和其它國際知名
企業參與學院辦學,包括參與學院決策、企業技術及管理人員為同學提供演講、為學生
提供參觀乃至實習的機會。
學院的企業俱樂部成立不久,就有賽峰集團、標致-雪鐵龍集團和安盛集團三家全球著名
企業加入其中。法方院長宮濤認為,企業是學院辦學的核心,企業代表參與學院最高決
策層聯合管理委員會,也參與學院的科學委員會為學院教學、研究方向做出導向。
學院的同學們從一年級開始,每個周四的下午,學院會邀請企業界、學校及其它領域的
專家講座,介紹行業發展前沿、管理內容。培養同學們的思維能力,開拓同學們的創新
實踐視野。
除了企業的助力之外,宮濤還總結了學院的另外三大特色:法國杰出工程師教育體系的
引進;培養學生不僅是重視學科素質、科學素質,還注重創新素質、人際交往能力;國
際化培養,學院的每位學生都有機會獲得3個月到2年不等的海外學習實踐機會。
宮濤向記者透露,學院更為重要的國際化舉措是,從2014年起將開始面向全世界招生。
“我們是一所國際化的學院,不單單體現在中法合作上,要真正成為一個國際化的學院
,我們要有來自世界各地的學生”宮濤這樣說道。
記者 劉曉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