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是整理心情的時候了~
#2019臺灣戲曲藝術節
#當迷霧漸散
迷霧繚繞下,魁儡弄舞,魔幻辯士現身,倏然一聲驚呼:「二十一師登岸了!」血淋淋的
歷史作為開場,這是晚年林獻堂在日本居所「遁樓」裡所作的一場夢境。
《當迷霧漸散》從宣傳期間就讓人存在許多疑問,霧峰林家、台語電影、林獻堂、白克、
林琳、李香蘭……對於大部分的歷史事件與人物關係皆感陌生,製作團隊和演員組合卻又
讓人深深期待。當初在講座上,施如芳老師就有提到,如果對於《當迷霧漸散》感到霧煞
煞的話,可以參考英文劇名 ”Me, Myself, and I”,於是稍微理解劇的重點可能不在於
呈現史實,而是將核心聚在林獻堂「自己」身上,但也沒有想到會是這麼的「意識流」。
非線性敘事方式,讓人不易回想劇情,但濃烈交織的情感會深留在心裡。前幾幕場景都是
從晚年林獻堂在遁樓裡開始,從現實進入回憶中的情境,舞台上意象逼真的五桂樓,真叫
人驚呼不已。
羅太夫人(許秀年飾)邀請萊園眾人來看戲,第一段戲中戲《武家坡》薛平貴回窯,這裡看
幾次心裡就要咒罵幾次,王寶釧苦守寒窯十八年,薛平貴見到寶釧第一個念頭居然是要捉
弄她。(誰來演都一樣XD,可惡的薛平貴,不懂小時候為什麼會以為他是英雄!> <)
「不對,不對啊!」劇中看戲的觀眾都搖頭。此時羅太夫人說話了:「傳統戲要看懂,若
不是假天真,便是真糊塗,心肝才不會打結。」
這段話引起我深深的共鳴,我喜歡新編戲的創意與思維,也欣賞傳統戲的道地和韻味,然
而傳統戲的劇情,有時候就是不能認真看待以免跟自己過不去啊。許秀年老師藉羅太夫人
之口點醒夢中人,顯現出羅太夫人的智慧與格局,在看戲時保持透徹與清醒,在現實中洞
察時局,果斷取捨。
「王寶釧哪是在守平貴,人生最難守的是自己。」很高興這段話為薛平貴與王寶釧帶出了
新的詮釋!生命中經常有些讓人難以理解的傻事、堅持,往往就是那一份屹立不搖的信念
、認同、或一絲絲的希望成就而來的啊。
下半場講述歌仔戲電影興起的時代背景,飾演小秀哖的陳玄家(明華園第四代演員)甫登場
,大將之風的表現令人驚豔。此時羅太夫人的魂魄歸來這片土地,螢幕播放當年風靡全台
的電影畫面《流浪三兄妹》。只見秀年老師神情一轉,搖身一變回到50年前那個帶著妹妹
流浪的小哥哥;秀年老師開口的瞬間,現場響起熱烈掌聲。這裡兩天都讓我哭慘,不是因
為有沒有看過流浪三兄妹的關係,而是,要從當下回到最初的自己,本來就是一段澎湃的
歷程呀!戲能與人產生連結,在心裡泛起漣漪,亦即「戲若看懂就親切,心頭就會熱。」
又一句經典台詞。
小秀哖再度登場,與秀年老師飾演的羅太夫人在荔枝島相遇。這個情境非常奇妙,台上的
真秀年不是秀年(羅太夫人),台上的假秀年(陳玄家)才是秀年。秀年老師與小時候的自己
這段跨世紀對話,難以言喻,暖入心。
回到林獻堂身上,古翊汎(飾青壯年林獻堂)的垂地長辮屢屢吸睛,書卷的氣質,巍然的氣
勢,難得開口唱京劇是這齣戲觀眾特有的福利!王榮裕的晚年獻堂則是仕紳風範、優雅如
詩,他是我聽過把台語講得最自然最好聽的人,特愛他的「氣口」,聲音不是厚實的那種
,也不刻意抑揚頓挫,從他口中吐出的字句皆散發著如詩般輕盈的美感,濃郁在其間。當
初得知王榮裕導演接演這個角色時,心裡是非常驚喜和充滿期待的。
很喜歡晚年獻堂(王榮裕)和青壯年獻堂(古翊汎)同台的畫面,這也是演出前料想不到的。
兩人雖共飾一角,各自的角色心境卻很分明,不只是年齡的分隔而已。兩人時而前/後、遠
/近、高/低,不時交換位置,不同層次的情感交織纏繞,兩種形象相互輝映。
尾聲的戲中戲《望鄉‧終不歸》,已經沒有戲裡戲外的分別了。鄒慈愛嗓音蒼勁,蘇武的
氣節表露無遺;孫詩珮歌聲委婉,李陵的淒情動人心魄。「望鄉終不歸」這五個字很有力
道,「望鄉」是縈繞半生的盼念,「終不歸」則是抑鬱無奈的決定,實實地扎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