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式預報:未來一周,南亞高壓正式登場
(以下白話說明)
千呼萬換死出來,模式預報,
北半球夏季高空最強大的系統南亞高壓,
未來一周正式登場!
在盛夏,
南亞高壓是北半球高空強到爆炸的暖高壓系統。
和南半球高空強到爆炸的南極渦旋互相輝映。
南亞高壓對應的就是地面出現強烈熱低壓的發展,
強烈的熱低壓將暖空氣抬升到對流層高層形成反渦旋輻散。
在盛夏,南壓高壓直衝平流層底,把整個對流層厚度拉高。
就像冬季的北極渦旋向下影響到對流層,
夏季的南亞高壓也可向上影響到平流層。
不過平流層沒有空中之城,所以大氣變化基本上不重要。XD
由於亞洲青藏高原在夏季是超級強烈的熱源,
最強的熱源在高空輻散,
因此南亞高壓中心在盛夏大部分時間圍繞著青藏高原的高空。
而南亞高壓的影響很多,對台灣來說,最主要就是西風噴流與太平洋高壓。
南亞高壓,一般四月在中南半島高空形成,初期的胚胎仍比較不穩定,
之後五月在中南半島一帶,到了六月往西北移往印度半島。
七月之後以青藏高原為中心東西震盪。
從五月起往北的過程中,會推擠高空的西風噴流
將西風帶往北推移,因此西風噴流出現北跳
其中最重要的北跳是六月下旬,從華南高空北跳到長江流域高空
代表台灣結束梅雨季,梅雨鋒面北移,台灣進入盛夏。
西風噴流,另一次重要的北跳出現在七月以後,可能退到華北或蒙古高空,
代表東亞的梅雨季結束。
如果西風噴流在夏季沒有退太遠,
那入秋後,東亞的秋雨通常會提早,
甚至出現類似梅雨鋒面,也就像是秋季的梅雨。
不過秋季的梅雨影響主要是對北方,對台灣影響較少。
因為夏季時光匆匆,一旦入秋後,
西風噴流開始南壓,彷彿又回到幾個月前的局勢,只是反過來,
由北方勢力壓著南亞高壓退走。
因此入秋後,南亞高壓退的很快,
從九月起就開此往東南回退,十月在中南半島,
然後很快再往東退併入太平洋高壓系統後消失。
而南亞高壓除了向上影響平流層,
又因為南亞高壓中心是由地面熱低壓暖空氣抬升到高空後,
反渦旋往四周輻散下沉,因此,勢力的分布也會向下與其他系統互動。
對台灣來說,最明顯的就是與太平洋高壓互動
在南亞高壓的助長下,造成奇特的現象,
使西北太平洋高壓的強度在盛夏達到最強。
由於西風噴流在冬季最強,
強盛的西風氣流有利於低緯度的副熱帶高壓的反渦旋增強。
因此,一般來說,副熱帶高壓是在冬季達到最強。
但對西北太平洋高壓來說(以下簡稱太平洋高壓),冬季最弱,夏季最強。
主要就是冬季的東亞大槽衝擊,最重要的就是和夏季南亞高壓的助長有關。
南亞高壓與西北太平洋高壓可以說相輔相成,
南亞高壓東側的下沉勢力有利於太平洋高壓伸展增強。
因此,
當南亞高壓向東延伸時,太平洋高壓容易西伸,使東亞地區氣候乾燥炎熱。
反之就是太平洋高壓東退,夏季季風影響降雨潮濕。
而目前下周南亞高壓在中南半島高空正式登場,才是誕生後的開始,
這表示中南半島有點熱,只是離西南季風爆發的徵兆還要再等等。
至於未來一周,
模式預報,東亞高空仍舊是短波槽不斷通過,
華南雲雨帶往西移通過,不過看起來好像偏北。
如果偏北,降雨就會偏向在北部。
鋒面東移通過時,偏東風和偏南風輻合也會影響東部
南部的降雨看來還是不樂觀~囧
(以上供參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