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小觀:模式預報一周後的颱風,路徑值得關注

作者: daron (一)   2015-05-03 09:32:54
天氣小觀:模式預報一周後的颱風,路徑值得關注
先來看近期,類東北季風今明兩天抵達:
由於東北亞高空冷渦旋延伸出西風槽
帶領地面冷高壓南下,雖然這時節,冷高壓還沒出海就減弱變性,
但以速度取勝快速南下,一股涼空氣與東北風南下影響到台灣北部。
因此北部首當其衝受到鋒面影響降雨,之後鋒面斷開,
且模式看來,鋒面通過後,斷開後的尾端似乎留在台灣南部,
因為東北風推不走,偏南風帶上,台灣南部有機會連續降雨三天。
雖然不像秋季東北季風大戰西南季風精彩(有時還會戰出熱帶氣旋)
不過冷性東北風南下和暖性偏南風大戰,依舊很有意思。
再來看南方系統,因為這時節以後,南方系統是主角:
目前印度半島和中南半島的熱低壓建立,雖然還不算強大,
不過熱低壓建立後,有利於孟加拉灣以及南海的西南季風爆發。
中南半島有來自南海的偏南風和孟加拉灣的西南風,水氣進入出現對流。
印度東北方的恆河口一帶,則是孟加拉灣的西南風分支,轉偏南風帶入,
也出現一些對流。
中南半島有來自兩大海域的水汽,對流較旺盛,
因此配合熱低壓與水汽抬升,水汽在高空凝結釋放潛熱,
使得熱空氣衝向對流高層後輻散,形成一高壓場勢力,
也就是南亞高壓在中南半島的高空的模式建立;
雖然強度目前還不穩定也會受西風噴流衝擊,
但是可以看出反渦旋的高壓場勢力存在。
因此,即可視為南亞高壓建立的指標。
至於印度半島也有熱低壓,但高空還沒有南亞高壓。
因為印度雨季還沒到,阿拉伯海還是被東非副高勢力影響,
東非副高在阿拉伯海的反氣旋勢力,阻止西南風帶入。
印度相對處於乾熱天氣。
由於沒有水汽對流來釋放潛熱,熱空氣並沒有衝向對流高層,
在上升到對流中低層的700帕後輻散,500帕目前還是西風勢力主宰。
因此對流中層以上看不到高壓場勢力。
一般到六月後,阿拉伯海副高勢力崩潰,西南季風爆發,
大量水汽北上,印度西岸雨季開始,並往內擴及。
水汽高空凝結降水並釋放潛熱,熱空氣直衝天際,達到對流高層。
這時印度半島高空就會看到南亞高壓。
有趣的是,南半球馬斯克林冷高壓(南印度洋冷高壓)等不到那麼久,
跨赤氣流迫不及待進入北半球,
當然也立即被阿拉伯海的反氣旋擋住:SAY NO,
然後情況就很有趣:
阿拉伯海的反氣旋將暖濕的跨赤道氣流推向東非伊索匹亞等附近地區。
造福了這些地區的降雨,目前模式預報,這裡的降雨很明顯。
而又當阿拉伯海反氣旋減弱時,呈現脊場型/\
跨赤道氣流沿著脊線西側北上,受到索馬利亞地形影響轉西南風北上,
進入巴基斯坦、阿富汗等地。
因此模式預報一周後期,阿拉伯海反氣旋減弱呈現脊型,
巴基斯坦阿富汗也會出現一些降雨。(不過一些水汽會被東非海岸地形攔截)
回到東亞:
南海的偏南風受惠於中南半島的熱低壓,已經逐漸出現。
接下來要等中層的高壓勢力退場,才能使南海西南季風爆發。
不過模式預報一周後,因為颱風的關係,使南海出現西南風(類西南季風)
標準模式的西南季風爆發就是北半球熱低壓+南半球冷高壓突破副高,
類西南季風則是由其他系統引發的西南風。
(有些研究稱為假性西南季風,不過我是覺得不好聽,以"類"來解釋比較正確)
目前南半球不管是馬斯克林冷高壓還是澳大利亞冷高壓,
都已經把東南風往赤道帶,形成跨赤道氣流,
跨赤道氣流進入西北太平洋,與太平洋高壓的東風相遇,
形成熱帶氣旋擾動,環境良好之下就會發展。
模式看好,在低緯度東經140度附近的熱帶低壓發展,
因為它的形成是在良好結構的赤道輻合槽中發展,
更重要的是沒有季風低壓的大爛結構以及高低層風切影響,
因此,模式看好它發展的結構適中完整。
路徑方面,目前南海中層有副高勢力,與東邊的太平洋高壓勢力有一點結合,
不過未來一周後期,受到北方西風槽勢力影響,兩邊高壓勢力斷開
因此形成颱風後接近菲律賓東方海面時,轉北機率高
模式也指出,南海高空的副高勢力消退,以及颱風到達台灣東南方海域後,
南海出現西南風並往東北匯入颱風中心。
因此如果伴隨模式預報,接近台灣或是從台灣東方海面北上,
就能引進西南風為南部帶來降水。
(以上供參囉)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