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小觀:邁入冬末時期,冷氣團依舊一波波
時序漸漸邁入冬末,回顧56冬季(2015~2016之冬),
在前冬時期(跨年前之冬),也就是56冬的5冬,
超級北極渦旋養精蓄銳蛻,百帕高度場竟然高達14700米(想像870帕的超級低氣壓),
比起上一個45冬季(2014~2015之冬)在後冬時期才達到14800米的巔峰等級,
更是強了一個等級。
然而,
儘管北極渦旋在56冬的前冬時期就超越上一個冬季的巔峰強度,但大氣瞬息萬變,
因為誰也想不到,在56冬的5冬尾聲,也就是2015年的12月底,
一場來自北大西洋的強烈風暴進入北極,開啟了後冬時期另一個迥然不同的大氣態勢。
在56後冬(也就是56冬的6冬),
北極渦旋不再增強,周圍的大陸分裂出副中心,
由於北極渦旋不再穩固周圍的西風噴流,
這使得西風系統形勢出現變化:阻塞高壓與割離低壓的出現,後續更疊加出大槽大脊。
最後整個形勢使北極出現強烈的負震盪,也就是:
北極冰團不再囤積,開始精銳進出,揮軍南下。
雖然北極渦旋和北極震盪不是單一關係連結,無法由一方的變化而斷定另一方的結果,
但是在眾多的大氣形勢的"巧合"之下,
東亞的一月下旬的出現一波非常強烈大寒潮,許多地區包括台灣紛紛出現破紀錄的低溫,
雖然破紀錄的低溫和北極震盪也不是單一關係,無法由一方的變化而斷定另一方的結果,
但是在眾多大氣形勢的"巧合"之下,台灣出現幾十年來沒見過的超級寒流。
在北部山區紛紛降雪,平地也飄霰或下冰珠。
這波超級寒流更是讓許多人跌破眼鏡,
因為在56前冬,甚至到56後冬的初期(1月初),大氣形勢以副高籠罩台灣時,
冬季系統在上半場,安靜的猶如喪家之狐,令許多冬季迷失望,嘲笑以致最後心灰意冷。
但是下半場開始後,冬季系統小試身手完,開始連連得分,甚至後來大爆發滿貫打。
這都是56前冬(去年底)無人想得到的。
更說明了,要破紀錄低溫除了輻射冷卻外,靠寒流本身的實力,真的需要很多巧合。
因為靠寒流自身的實力破紀錄低溫,
西風主槽壓到台灣是一個巧合,
可能的條件是主槽夠深夠強(東北亞高空冷渦旋延伸),又或是西風南支槽幫忙配合東移,
但是,即便西風主槽壓到台灣,還需要其他巧合,
一月下旬的超級寒流,就是多了其他巧合:高空冷渦旋南移,西風槽後北氣流直直下。
最後再來個巧合:北極冰團分裂到西伯利亞。
於是就因為這個西風槽後的筆直的北氣流,
讓北極冰團進入蒙古後轉個彎又順著東亞沿海直直而下,
最後掃入台灣北部,成就這一波超級寒流。
當然還包括一個巧合,就是西風槽後的北氣流是從東亞沿海而下,讓台灣北部成為苦主。
(至於對岸像是華南地區的低溫主要是西北氣流帶來的,
從青藏/甘肅地區的高聳地勢而來的冷氣團。
而香港也是靠著輻射冷卻以及北方大陸較高地勢沉降而下的冷氣團而出現低溫。)
後冬時期在一月下旬的超級寒流過後,回暖數天,緊接著二月初又是一波寒流,
但因為不可能天天巧合過年,北極冰團並沒有支援這波寒潮,
也沒有西風槽後筆直的北氣流形勢出現,
但這波寒潮爆發的特色在於西風槽開得非常漂亮,
漂亮到地面高壓中心可以直直南下到台灣(冷高壓在西風槽後活動,而西風槽通過台灣),
因此,二月初的寒潮,除了一月下旬的超級寒流外,可是完勝上個冬季的所有冷氣團,
台灣出現非常乾冷的天氣,台北靠著輻射冷卻又輕鬆成就一波強烈寒流等級,
甚至部分地區低溫紀錄比一月下旬超級寒流的紀錄更低。
至於,
二月初的寒流在乾冷的輻射冷卻下,為什麼北部又變成苦主,
這個原因就不清楚了,(因為過年輕鬆去玩,XD)
二月初的寒流過後,回暖數天,時間不算短約有三天,不過年後上班日,
又是新的冷氣團來襲,而且模式預報看來,不但是強冷甚至又是一波寒流等級。
儘管時序已經漸漸往二月下旬邁進,
但預報看來,冬末時期,冷氣團依舊一波波南下,
北極區永夜範圍雖然持續縮減,但是北極中心依舊處於永夜,
西伯利亞雖然許多地區不在永夜範圍,但所得到的太陽光熱,與寒夜凍冰不成比例。
青藏高原位於北緯40度,高度超過4000米,對於太陽的光熱的來襲最早反應,
冬季的高原是個冷源,高原上的冷空氣往蒙古疊加,加強蒙古高壓強度。
儘管目前青藏高原似乎開始對太陽的光熱產生反應,但仍不足以轉變為熱源。
要等到三月,才會進入轉變期。(冷熱源過渡期)
一旦青藏高原轉為熱源後,蒙古冷高壓迅速減弱,東北季風的影響力也會跟著北退,
往年東北季風對台灣的影響力到四月初止。
當然,往後的幾個月,青藏高原就更可怕了。(超級大熱源=>南亞高壓中心)
因此,未來幾周的觀察重點還是冬季系統的影響力,
而東亞目前也是處於冬季大氣環境下,西風帶依舊穩穩壓在台灣上空,
如果要等春天的大氣指標,也就是冬夏轉換期開始,
要先看到西風南支槽開始活躍,高空槽前的西南風急流出現,天氣伴隨春雨驚蟄打雷後。
這些條件都要出現,才可能成為正式春天到來的指標,大氣形勢進入冬夏轉換期。
然而,上面這些條件在隆冬也可能出現(異常的冬季時),
只是,冬季大氣環境多由冷高壓強勢主導,
因此,上面這些條件即使在隆冬出現也僅僅曇花一現,
而想正式看到春天的指標,除了上面這些條件出現外,
還必須符合春天獨有的特色:春天後母心,也就是天氣型態頻繁的變動。
換句話說,上面這些條件除了出現外,還要看到這些大氣系統"頻繁的消長",
才是正式春天到來的指標;而這些短時間內還看不到。
模式預報,本周回暖後,下周起逐漸變天,冷氣團影響時間也蠻久的2~3天,
而回暖更是要等到下周末,但更長期預報來看,下下周還有冷氣團。
因此,簡單來說,邁入冬末,目前看來,沒有春天的影子。
至於下周冷氣團的形勢來看,西風槽後有筆直的北氣流,
不過沒有巧合到如一月下旬的超級寒流又壓到東海,
北氣流只到蒙古和東北地區(當地急凍),
而西風槽再往南壓,槽底壓到黃海,
因此冷高壓中心也不會像二月初的強烈寒流直接壓到台灣緯度,只到華北。
不過地面冷高壓帶來的東北季風依舊把蒙古的的冷氣團帶往台灣北部。
雖然路徑繞了一點路,但是達到強烈冷氣團等級並不構成難度。
模式預報,850帕0度線逼近台灣北部,因此還有機會挑戰寒流等級。
降雨的話,從氣象局一周預報也可以看到北部有兩天降雨,
主要是因為當冷氣團南下時,東北季風經過海面,對北部帶來降雨,
後續冷高壓中心南移後,東北季風主要經過陸地,出海後走的海面路徑短,天氣轉乾。
(以上供參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