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小觀:北半球的南北大不同

作者: daron (一)   2016-08-11 23:42:36
天氣小觀:北半球的南北大不同
自從卡大提到北半球盛宴後,
仔細一觀察北半球後才知道不得了,
因為,北半球大氣正為即將而來的過渡期開始作準備。
也就是說開始為進入秋季開始作準備,
換句話說開始為冷熱大戰開始作準備。
在亞洲南方,熱帶地區:
西南季風從南半球印度洋冷高壓與澳大利冷高壓吹出來,
越過赤道遍及北半球北印度洋、南海到西北太平洋東經150~160度。
未來一周受太平洋上熱帶低壓和颱風發展的影響,
西南季風甚至逼近國際換日線,
幾乎可以說北印度洋到整個西北太平洋熱帶地區都連結了西南季風。
西南季風潮大舉北上,就形成夏季的一大盛世-季風活躍的盛況。
受亞洲地形與環境場影響,展現不同風貌。
在印度半島,西南季風撞上了印度半島西岸,在西岸帶來當地的雨季。
在印度半島東北,西南季風撞上了青藏高原,
高聳的青藏高原阻絕了大半個西南季風的水氣,
因此在印度半島東北形成了密集的降雨,雨量之多可堪稱世界第一。
不過今年似乎比較和緩。
在中南半島西岸,西南季風同樣撞上這裡,在迎風面西岸帶來豐沛的降雨。
但中南半島地形不像青藏高原那樣高聳,水氣可以長驅直入遍及整個半島,
在東亞副熱帶地區,熱帶性低氣壓通過台灣,正為台灣帶來不穩定天氣。
模式預報,後頭還有一波不穩定的小氣旋環流,
因此未來一周前半段,天氣看來仍不穩定。
事實上台灣正處於活躍的大季風環流中,
西南季風遇上了北方高壓的東風,形成的大季風環流,
東側位於台灣,西側位於中南半島,中心區位於港澳,
屬於季風低壓的發展雛型。
不過未來受到高壓引導,這個低壓環流逐漸往西移,
因此預報到了一周後期,台灣天氣會比較穩定。
另外還有一各大低壓環流,就是西北太平洋上的大季風環流。
模式預報,這個大季風環流未來會有兩個熱帶低壓發展,
且看來都會變成颱風,但是否會有滕原效應或是其他有趣的情況待觀察。
模式預報,繼這兩個颱風之後,後頭還有新的熱帶低壓形成。
一整個看來,西北太平洋上熱鬧非凡。
再往北來看,亞洲與西北太平洋上的的溫帶近副熱帶地區,
這裡就是南亞高壓與太平洋高壓的勢力場,
在大氣中層和高層都可以看到夏季高壓籠罩的勢力。
這裡的地區的天氣就是"炎熱"與"好熱"。
不過事實上,大氣環境已經不比之前七月底八月初般的盛夏環境,
因為,西風噴流已經開始南壓,這表示冬季系統甦醒了。
南亞高壓與太平洋高壓開始重新面對高空冷渦旋和西風槽的挑戰。
在亞洲南方可見熱帶東風噴流,在東亞北方可見西風噴流
西風噴流和東風噴流的過渡區從台灣到東亞外海,由西風噴流轉東風噴流吹往印尼/南亞
南亞高壓對於東亞區而言,仍力主控場東亞副熱帶到鄰接的溫帶地區這一帶的高空。
但對於溫帶地區近極地/北亞地區而言,由於日照的南移,這裡已經不再炎熱,
進入夏末甚至部分地區進入秋季,來自北極區的冷氣團已經不時入侵這裡。
西伯利亞的近北極區一帶,未來一周就有兩道冷鋒通過,這裡早已入秋。
隨著太陽的遠離,冷鋒的侵襲,陸地溫度正一步步向下掉,
這也象徵著此區的大氣軍團,有轉變投入冬季系統徵兆。
至於北極地區,
最明顯的就是北極渦旋,模式預報未來一周,北極渦旋強度倍增,
北極海有大半個地區都感受到零下溫度,而整個北極的夏天也結束了。
甚至近北極中心附近,已經有算深秋了。
北極的夏天不長(0~10度),但秋天更短(0度左右)。
因為對於夏季系統來說,八月是個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的月份。
八月落於盛夏季節,夏季系統最活躍,但此時卻也是冬季系統甦醒的季節。
因此,從八月初到八月底,大氣環境會改變很多。
北半球南北溫差拉大,
溫帶地區首先撕裂,南北溫差急遽增加,很快會進入冷暖戰期,
今年東亞上半年的冷暖大戰,見識到超級遲到的夏季系統-西南季風/南亞高壓。
那麼東亞下半年的冷暖大戰,就不知道冬季系統又如何表現了。
撇開還沒到來的冷暖大戰,
現在還是應該回歸到夏季系統的大環境來看這場大氣秀:
未來一周,未來西太平洋的的兩個熱帶低壓/颱風還是令人好奇。
是否會出現藤原效應,又或是都被北上後,被西風槽帶走。
出現藤原效應,可能會看到大吃小
一個被季風槽帶走,可能會看到另一個在大季風環流圈獨自跳舞
(大季風環流圈中的小小颱風之舞)
若是兩個都被西風槽帶走,那後面就更加更精采可期,
因為西風槽的出現,就有機會導引出倒向季風槽環境,
也就是東北西南向的季風槽,
倒向季風槽的出現,是非常不穩定的大氣環境,
對颱風來說,就像是播了種又撒了肥的田地,
到時候又是新的颱風世界了。
因此,在季風槽活躍的大環境下,西太平洋大戲可以持續觀察。
(以上供參囉)
作者: JamesWU94121 (詹姆士)   2016-08-12 00:11:00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