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小觀:秋高氣爽,第二波蒙古冷高壓1050百帕南下
目前正值秋季,秋天大氣精彩在地面,春天大氣精彩在高空。
從前兩天起到未來一周模式預報,將陸續出現三波東北季風增強,
每一波都有空檔,但接踵而來的冷空氣一次比一次還要強,
溫度降幅也會一次比一次明顯。
第一波的地面高壓前兩天已經伴隨著類東北季風南下,北台灣降雨且溫度轉涼。
第二波蒙古冷高壓1050百帕已經出現,這次的降幅會比目前還要強,
模式預報850帕9度線逼近北台灣。代表北台灣部分平地可能低於20度。
第三波在一周過後,更長遠的時間,
這一波伴隨著強烈寒流侵襲東北亞,東北亞包括日韓急凍。
台灣位於邊緣,不至於被冷氣團影響,但溫度降幅會比第二波再明顯。
時間上要再觀察。
回到今天,正是秋高氣爽的局面,
這是因為太平洋高壓鎮守於台灣上空,
坐飛機到高空就可以感受到太平洋高壓的暖勢力,
但地面層已經被第一波東北季風南下帶來降溫。
因此,鋒面南下被太平洋高壓破壞,降雨只在迎風面東北部,牽連到北部和東部。
北台灣也就出現這種秋高氣爽,適合踏青的日子。
然而對中南部地區,由於第一波類東北季風帶來的冷空氣勢力不及,
因此南臺灣無感,中台灣夜晚稍涼;不像北台灣一整天涼爽。
秋天地面精采大戲除了北方大陸外,
也由於東北季風增強,東北季風吹向熱帶低緯度時,早已變性為一般東北風,
加強了原本低緯度擾動的氣旋渦度,也與南海跨赤道西風互旋,
因此,模式預報未來一周,在南海低緯度與菲律賓東方都有機會出現熱帶性低氣壓。
至於太平洋高壓為何今年10月這麼強勢,
不如先從副熱帶高壓的強度來看,
南半球的副熱帶高壓強度變化與Hadley環流大致上一致;也就是冬季偏強,夏季偏弱。
Hadley環流是地球上熱帶到副熱帶大氣循環的環流圈,為熱力直接作用下的大氣環流,
在Hadley環流的地面,對應的是地面東風。
而南北半球冬季的偏東風(北半球東北風,南半球東南風)較強盛。
因此,
7月,北半球夏季/南半球冬季,北半球Hadley環流最弱,南半球Hadley環流最強;
之後,北半球Hadley環流逐漸增強,
1月,北半球冬季/南半球夏季,北半球Hadley環流最強,南半球Hadley環流最弱;
結論:Hadley環流冬強夏弱
南半球的副熱帶高壓對應到Hadley環流強盛時,
表示,Hadley環流強盛時,環流在副熱帶地區有旺盛的下沉氣流,
對應著副熱帶高壓強度偏強。
但是奇怪的是,
北半球的1月,Hadley環流強盛時,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卻很弱。
在從季節性來看,夏 => 秋 => 冬
7月 => 10月 => 1月 : Hardley 最弱 => 增強 => 最強
因此,10月的Hardley環流增強中,代表Hadley環流在副熱帶地區的下沉氣流增強中,
如果這樣看來,10月的副熱帶高壓增強,非常正常(至少在南半球是如此)。
但是我們卻一致性的認為,10月的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增強,是很不正常的!
傳統上來看,
副熱帶高壓就是Hardley環流在副熱帶地區下沉及輻射冷卻形成的高壓系統。
但事實上,除靠近地面層外Hadley環流的下沉的氣流線並不和副高脊的所在位置重合,
因此,副熱帶高壓的形成,不能只看由Hadley環流的下沉。
對太平洋高壓來說,
夏季與南亞高壓的發展連結,導致夏季太平洋高壓發展最強,
冬季的東亞大槽使太平洋高壓積弱不振。
也因此受季風氣候影響,造就太平洋高壓結構不同於南半球副高。
不能只由Hadley環流下沉來論。
另外,聖嬰與反聖嬰現象也會影響Hadley環流的強度,
在聖嬰現象影響的區域,Hadley環流增強,
在反聖嬰現象影響的區域,Hadley環流減弱。
目前聖嬰現象已經結束,反聖嬰現象不明顯。
Hadley環流不至於太過異常。
但10月份強勢的太平洋副熱帶高壓,
彷彿就是聖嬰現象下的Hadley環流加持的瘋狂。
不過大氣環境已經隨著類東北季風南下後開始變化,
儘管目前太平洋高壓仍壟罩台灣高空,但地面層已經被冬季系統進攻,
蒙古冷高壓1050百帕明天晚起帶來第二波東北季風,溫度降幅更明顯,
預報看來,東北部地區轉雨,其他地區呈現秋高氣爽。
如果說春天就是夏季系統開始影響,但不夠強,
那麼現在的確是秋季無誤。
(以上供參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