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小觀:未來一周後期太平洋高壓讓位,觀察南方擾動
塔拉斯颱風走了之後,太平洋高壓開始壟罩東亞,
尤其高壓中心離台灣不遠,在台灣東北東方,熱浪撲向台灣。
不過才剛開始而已,未來幾天還是有機會創今年高溫。
又但是,一周後期,南方多了一些變化,
模式預報,太平洋高壓南方讓位,擾動有北上的機會。
這就要看南方的大氣環境了。
亞洲是季風型氣候,因此南方的夏季有強盛的西南季風。
由於西南季風北上,帶來暖濕的氣團,遇上南亞高地形成強烈降雨。
由於高空有南亞高壓建立的非常良好的輻散環境,
使大氣中、低層的氣流持續維持不穩定的輻合環境,
西南季風匯入南亞地區後形成封閉氣旋。
除了南亞陸地上的印度熱低壓外,
海面上更提供的水汽釋放的凝結熱,
尤其龐大的水汽團在海陸交界一帶匯聚,
氣流輻合加上CISK機制的幫忙,形成封閉氣旋的季風低壓。
其中在孟加拉灣一帶的季風低壓條件環境佳,
而阿拉伯海的季風低壓受到東非副高下沉影響,形成環境較差。
在孟加拉灣的季風低壓形成後,受到印度熱低壓吸引,
向西往印度半島內陸移動,進入印度熱低壓中心區
之後又有新的季風低壓在孟加拉灣出現,
如此反反覆覆的過程,季風地壓不斷從孟加拉灣冒出,
而印度半島也悍然成為夏季亞洲的熱低壓中心。
由印度半島的熱低壓中心延伸出的低壓槽就是季風槽,
印度熱低壓一往西就遇上東非副高,往東就寬敞多了。
季風槽甚至可影響到台灣。
但是通常往東延伸到南海後,就出狀況了。
原來是撞上太平洋高壓了。
因為太平洋高壓也想向西延伸進入南海。
季風槽和太平洋高壓同屬夏季系統,西風槽不同,
因此,
1.
季風槽遇上太平洋高壓後,
如果繼續延伸下,
不是沿著太平洋高壓南緣形成"\"走向,
就是沿著太平洋高壓北緣形成"/"走向,
其中,"/"就是倒向季風槽。
倒向季風槽影響下,天氣非常不穩定。
台灣南部受到西南氣流影響下的超大豪雨,
往往都是倒向季風槽影響。
2.
當然,另外一種情況是,
季風槽遇上太平洋高壓後就不延伸了,
那麼西太平洋上的低壓擾動就少了季風槽溫床,
颱風不容易形成,海面上也相對安靜。
直到低壓擾動進入南海,接上季風槽後發展起來。
在西太平洋/南海的颱風大部分是季風槽醞釀出來的,
由於夏季的西太平洋高壓十分強大,
南側的東風波要突破高壓的抑制發展起來,難度很高。
但若東風波接上季風槽後,情況會變得完全不同,
東風波在季風槽的西南季風加持下,渦度增強,
形成熱帶性低氣壓的機率大幅增加。
模式預報,一周後期有機會如此。
先前塔拉斯颱風走後的東風波影響台灣,
讓台灣南部出現一天的大風雨(配合熱力對流),
但太平洋高壓還是大幅抑制下,東風波結束。
不過,
目前在菲律賓東方,又有新的東風波擾動出現。
衛星雲圖上已經可見一大坨雲層。
模式預報到達呂宋島後,接上季風槽的溫床,有機會發展。
屆時巴士海峽風浪不穩定,東南部(台東)天氣要留意,
因此,未來一周,前期熱浪,後期留意南方擾動
不過太平洋高壓整體來看還是蠻強勢的,
一周過後,目前模式看來,
太平洋高壓又開始展現霸氣,讓台灣再現熱浪。
若是如此,還要持續觀察中。
(以上供參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