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小觀:未來一周,中南半島熱對流爆發
來到四月下旬,中南半島也該爆發熱對流了,
中南半島爆發熱對流後,水汽釋放潛熱,上升氣流直衝天際,
再來就是南亞高壓登場了,南亞高壓登場後,再接著就是等西南季風爆發了。
往年四月下旬南亞高壓誕生,五月上旬南海西南季風爆發。
如果今年南亞高壓準時誕生,那麼南海西南季風爆發就有機會準時,
不至於像去年大遲到,南海西南季風爆發南部降雨增多,但也要留意豪雨了。
模式預報,未來一周受中緯度系統南下,東北風吹進中南半島,
不過,這個的東北風並不是東北季風,而是中南半島熱低壓發展引進的東北風,
中緯度系統的東北風南下,進入南海,受中南半島熱低壓轉東吹進,
角度小一點就變成偏東風甚至東南風,
角度大一點就變成東北風(中緯度/東亞沿海地面高壓較強勢,高空較強西風槽)
而進入中南半島的東北風,相對印度半島飄過來的熱浪較涼,
冷暖抬升,加上水汽輸送帶越來越穩固,
大氣中低層水汽氣流由目前太平洋高壓帶來的偏東風
一周後期轉為偏南風帶來赤道水汽,
等到西南季風爆發後轉為偏西風帶進印度洋水汽,
因此,
模式顯示,未來一周中南半島熱對流爆發,且規模擴大中。
而孟加拉灣南部情況更好,來自南印度洋馬斯克林冷高壓吹出來的東南風,
在一周尾聲,已經越過赤道轉為西南風進入孟加拉灣南部,
這個西南風已經是夏季季風的雛形了,只是還未到達西南季風爆發的規模而已。
原因在於,模式預報未來一周南印度洋東側低緯度有熱帶擾動發展,
推動南半球東南風越過赤道進入北半球變成西南風,
西南風一進入北半球孟加拉灣,就遇上北半球的東北信風,
形成季風槽,模式更顯示大氣中低層出現季風低壓,
季風槽東側的孟加拉灣南部也出現熱帶擾動,
不過,
剛好中南半島大氣高層的南亞高壓胚胎在發展,因此模式看法兩極,
1.
看好者認為南亞高壓只不過是胚胎,沒有熱帶東風噴流,垂直風切影響小。
所以孟加拉灣南部熱帶氣旋發展不成問題。
2.
不看好者認為,不能小看南亞高壓的發展,因為後期中南半島熱對流規模更大,
大氣高層的南亞高壓胚胎,將偏東風吹向孟加拉灣南部,
造成較大的垂直風切。
再回到東亞,
未來一周暖氣團攻進蒙古,推擠出的冷空氣帶出東亞西風槽發展,
因此冷鋒南下,下周二變天,
模式顯示前一天,東部首先降雨,這是因為西風短槽首先從東海通過
台灣附近的東南風加強,水汽進入東部,
接著冷鋒壓到台灣,中部以北和東部降雨,鋒面結構完整要留意雷雨了。
冷鋒一路往南,北部降溫,中部以南也會降雨。
不過因為受到中南半島熱低壓發展中高空反氣旋的副高勢力,
因此西風槽無法再向南延伸,冷鋒通過台灣後東移離開,
天氣也將轉為穩定。
不過,有趣的是,太平洋高壓勢力依舊不強,
雖然四月不是太平洋高壓最強的季節,但今年四月又更弱了一些。
也由於太平洋高壓不強,加上日本有西風脊東移,
目前大氣高空的偏南風上來,太平洋高壓西北側的西南風氣流也較強,
因此雲量偏多,而前兩天因為西風脊東移出海,
低空急流出現一波雲雨讓中北部下一點雨。
明天日本的西風脊東移離開,台灣附近偏南風更弱一些,
地面東南風很弱,模式顯示,東南部/南部山區比較要留意午後熱對流。
後天北方西風槽又準備接近了,
因此未來一周看來就是晴雨晴了。
至於梅雨季節則還沒到,梅雨鋒面也還沒影。
梅雨是春季大氣高空最重頭戲的壓軸秀(就像秋颱共伴是秋季地面最重頭戲的壓軸秀)
高空系統的配質和南亞高壓有關,也有研究和遠東鄂霍次克海阻塞高壓有關,
總之成就複雜的東亞梅雨和很多大氣系統有關囉。
(以上供參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