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小觀:本週入秋

作者: daron (一)   2018-09-02 19:15:50
秋天,是文人筆下的季節,
如印度詩人泰戈爾:「The sun goes to cross the Western sea,
leaving its last salutation to the East.」
(當太陽橫過西方的海面時,對著東方留下他的最後的敬禮。)
如《淮南子·說山訓》:「見一葉落,而知歲之將暮。」
(看見一片葉子落下,可以推知秋天已經來臨)
可想見,藉由日常現象為秋的到來譜詩,
古今中外有多少文人熱愛這個季節,
不管是唐朝詩人劉禹錫:「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或是19世紀艾米莉·狄金森(Emily Dickinson):
「如果你能在秋季來到 我會用撣子把夏季撣掉,
一半輕蔑,一半含笑,像管家婦把蒼蠅趕跑。」
以及本土作家陳冠學,也寫了一部三冊的散文集套書《田園之秋》,
以日記方式寫成,分為《初秋》、《仲秋》、《晚秋》三篇。
初秋篇九月一日起,仲秋篇十月一日起,晚秋篇十一月一日起,
每日以散文撰寫,描述著作者歸隱田園之後的生活實錄,
線上閱讀:http://www.haodoo.net/?M=u&P=B16H6:0&L=book
初秋篇 九月一日:「我愛秋,不僅愛它成熟,愛它在炎夏之後帶來涼意,
更愛它是候鳥的季節,尤其是冬留鳥來的季節。」
就連大氣版上也不少人喜迎秋天的到來。
eco100: 秋天快來 下雨沒關係 08/29 16:06
DAEVA : 秋天拜託快來 08/29 21:34
Laincast:期待首波東北風入秋 08/29 21:55
或許以後除了冬季迷、夏季迷外,
也會出現過渡季節的大氣迷,這種不喜歡夏冬,而熱愛過渡季節大氣環境的大氣迷。
模式預報,隨著北方西伯利亞大陸冷卻,
冷氣團開始堆積出1030百帕以上的冷高壓,並且南下
東亞出現的冷鋒壓往台灣,台灣未來一周:入秋。
然而,秋天也是許多文人感傷的季節:蕭蕭遠樹流林外,一半秋山帶夕陽。
唐朝李白《秋風詞》藉由秋風、秋月、落葉、寒鴉,寫出悲秋之作:
「秋風清,秋月明,落葉聚還散,寒鴉棲復驚。
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為情! 」
杜甫更在《登高》對滿目的秋景不解人意,道出老病無力的感慨: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甚至,詩人海子的《九月》直接寫出消逝的意境:
「遠方只有在死亡中凝聚野花一片
明月如鏡高懸草原映照千年歲月
我的琴聲嗚咽 淚水全無
隻身打馬過草原 」
儘管有些人不這麼認為,如美國作家Shira Tamir:
「如果有人說葉子掉落是死亡,那他肯定沒看過葉子在風中起舞的樣子。」

但仍然有許多文人對於秋天的有著深切思念與淒涼的感慨,
不外乎因為隨之而來的沉寂冬季,一切歸於平靜前的惆悵。
秋天是冬季大氣系統崛起,
北極渦旋中心百帕高度場16000米(想像是1000米的氣旋),
開始成為名符其實的冰凍大渦旋,
中心位於北極點附近,北極圈內部分地區已開始冰凍。
北極海冰面積減少速度目前已趨緩。
模式預報,未來一週北極渦旋伸出大槽壓向西伯利亞大陸,
冷氣團進入西伯利亞堆積,一周過後部分地區出現冷凍氣團。
只能說當地短暫的秋天。
有趣的是,儘管悲秋的惆悵感,但台灣文人對這種刻劃不深,
因為,就氣候而言,不像夏天的燥熱和冬天的凍寒,
台灣涼爽舒適的秋天,要體會「悲秋」真的不容易。
只是古文人把人生比喻成四季,人生有了春夏秋冬後,
秋天自然就被賦予了惆悵感,但同時又增添了它的魅力。
給人一種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的複雜思緒,讓人忍不住提筆。
在北緯50度以北的極地大陸,秋天是短暫的,
以西伯利亞南部的貝加爾湖來說,
9月到10月初為短暫的秋天,這段期間,隨著太陽日照的南移,
西伯利亞大陸逐漸冷卻,北極而來的冷氣團在此堆積,
不時有一股一股的寒風襲來,儘管未達冷凍氣團的實力,
但已可達冷氣團或寒流的標準,這是當季的秋季。
這裡的冷氣團,就是令東亞入秋的精靈。
壹、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一、九月一到,就有了秋意,秋意在一個多霧的黎明溜來,
到了炎熱的下午便不見蹤影。它踮起腳尖掠過樹頂,
染紅幾片葉子,然後乘著一簇飛掠過山谷離開。
I. Autumn is mature it is not so shy the spring and
summer is so open, so to winter.
(秋天的美是成熟的,它不像春天那麼嬌羞,夏天那麼坦露,冬天那麼宅。)
1.龍眼秋,白露柚
西伯利亞的冷氣團經過貝加爾湖後,因為南亞高壓的嘆息之牆,
使冷空氣一般流向東北亞或亞洲遠東地區,
因此使轉涼東北亞(東北地區、日、韓)與炙熱的東亞之間產生明顯的溫度梯度,
斜壓不穩定的能量持續醞釀,在大氣環境允許下,一次爆發,
西風大槽延伸,地面冷高壓堆積醞釀後進入蒙古,再揮軍南下,
冷高壓吹出強勁(類)東北季風,(地面溫度降到20度以下就正式稱為東北季風)
大量冷/涼空氣進入東亞,冷/涼空氣抬升當地的暖熱空氣,
一陣秋雨過後,東亞入秋。
貳、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二、時空燧道的匆匆腳步湮沒了如煙的記憶,如同輕輕的來,又悄悄的去。
曾經的憧憬,幾許的諾言,莫非真的要隨著秋風雨打風吹去?
脆弱的心靈,永久的期盼,莫非還要繼續遊蕩在夢一般飄飛的世界裡?
II. My sorrow, when she’s here with me,
thinks these dark days of autumn rain are beautiful as days can be;
she loves the bare, the withered tree; she walks the sodden pasture lane.
(我的憂傷,此時陪伴著我,她覺得秋雨中這些陰暗的時日,再好不過。
她愛這光禿、凋謝的樹;她在濕透的牧場小路上行走。)
2.白露湳 ,十日九日澹
模式預報,未來一週燕子颱風北上侵襲日本,併入西風槽後變性為大型溫帶氣旋,
帶下來的偏北氣流遇上西南季風,冷暖氣團隨即展開大戰,
週三起鋒面被推向台灣北部沿海,
東北風與西南季風在台灣北部沿海到北部之間交會,台灣天氣不太穩定。
而真正重頭戲是後期週末以後,西伯利亞冷高壓大舉南下,強烈(類)東北季風登場,
台灣正式入秋,由於今年西南季風活躍,尤其上週的西南季風衝入東亞,
因此,週末登場的(類)東北季風一登場,立即執行任務:驅趕西南季風。
雙方大戰激烈,季風輻合下,模式預報也出現各種分歧了,
甚至還有模式預報週末南方有熱帶低壓或颱風形成,如此一來就要更關注了,
只能說,(類)東北季風一南下,大氣環境立即大改變,地面秀演不完,
但是如果一開始就來個共伴大戲的話會嚇壞寶寶的~~
後續只能觀察了,東北部、北部皮要繃緊一點,做好防汛比較實在吧。
而南部也不能掉以輕心,往年雨季要到9月下旬才會明顯轉入乾季,
因為(類)東北季風和西南季風大戰過的程中,
在(類)東北季風取得優勢前,南部仍有可能出現明顯降雨。
參、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三、一種心境叫秋天,你看不見,你摸不著,像一顆果實從裡面成熟。
III.Winter is an etching, spring a watercolor, summer an oil painting and
autumn a mosaic of them all.
(寒冬是刻版畫、春季是水彩、盛夏是油畫,而秋日則是集結了他們的馬賽克。)
3.八月半,日頭恰短一條線
台灣的大氣在在九月第一週的週末入秋,尤其(類)東北季風出現的很早,
往年9月上旬是東北風出現,主因東北亞與東亞的溫度梯度差,
蒙古冷高壓則要到9月中下旬後,才會帶出(類)東北季風,
若以秋分9月23日,太陽約直射赤道的標準來看,今年入秋早了兩週,
記得去年還有9月底~10月初左右,才出現(類)東北季風,
而今年的中秋節是9月24日,可期待的是中秋味的秋味應該很濃,
只是今年第一波(類)東北季風早早登場,令人不經想問怎麼會這麼早?
原因可能在於預測今年9月北極負震盪明顯,
預報指出未來一周大幅度的負北極震盪讓北極冷凍氣團向外宣洩,
其中西伯利亞大陸囊括了一半,極地大陸早早降溫,
同時也連帶將使東北亞降溫,東亞入秋時間提早。
此外,也可以順便看到中央氣象局太空作業天氣辦公室
http://swoo.cwb.gov.tw/V1/
太陽活動在今年整個八月,整個夏季都非常緩和,
最近30天的觀測到的太陽黑子數都不多
http://swoo.cwb.gov.tw/V1/page/obs/past30days.htm
甚至太陽黑子數觀測為0的天數佔了一半。
由此可知,太陽活動緩和,輻射能維持在低檔,
或許這也是為何在冬季創新低的北極海冰面積,在今年夏季反而意外的挺過去了。
肆、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四、秋天。月露冷,蘋花漸老;水風輕,梧葉飄黃;遣情傷,故人何在,煙水茫茫。
秋天,除了傷感,還是傷感。
IV. After the autumn night. The moon is down, the sun is not,
only a piece of Ulam day; in addition to night things, what are sleeping.
(秋後的後半夜。月亮下去了,太陽還沒有出,
只剩下一片烏藍的天;除了夜遊的東西,什麼都睡著。)
4.不怕白露雨,最怕寒露風
太陽輻射能量維持在低檔,北極海冰面積挺過夏季沒有創新低,
令人期待再來的冬季是否能回補,情況也許沒那麼樂觀。
原因在於,9月的負北極大震盪下,冷氣團大量外洩,
東亞全面早早入秋,是要上演去年的冷凍氣團衝日本海,
還是要發展聖嬰現象來個秋涼後的暖冬呢?
現在談東亞的冬季還太早,冬季是科技的季節,
要談暖冬不如先看涼秋情況,
模式預報,後期週末850帕16度線逼近北部沿海,相當於天然的冷氣吹來,
然後因為負北極震盪,西伯利亞又是一個大冷凍庫,
那麼9月~10月初可能會是:提早入秋後,東北季風/類東北季風很兇的情形。
伍、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五、風旋轉於大地,夢,不止一次,穿梭於城市與城市之間,
如同一隻斷線飄落的鷂子,猶如一個走失的小孩。
抱緊被風吹得行將透明的身軀,跟落葉一起紛飛,和時光始終堅持著間隔。
V. A flood of water beneath meandering mountains, had stood in the hillslope,
see if a piece of clean sweep fell from the view of time,
such as the life world Yunyong passer-by.
(萬山逶迤足下,一水洪峰踏過,站在山岡高坡,
看秋風落葉如一片片迭落的時光,
觀雲起雲湧如人生天地匆匆過客。)
5.九月颱,無人知
如果入秋後,(類)東北季風(不是東北風)兇悍,那麼就要留意秋季地面秀了。
一旦南海或菲律賓東方、台灣東南方、台灣西南方...有熱帶低壓或颱風,
甚至氣旋擾動,秋季地面秀很容易上演重頭戲。
因為(類)東北季風很兇的條件,就是西風大槽很有力,
有了西風大槽、太平洋高壓、颱風,怎能不上演秋季地面秀最重要大戲:秋颱共伴,
因此,今年秋天,對於秋颱共伴效應的關注,要更費心了。
只是秋颱一直難以捉摸,除了天時地利的條件要求外,
在統計上,不管聖嬰合成年還是反聖嬰合成年,都有出現過經典案例;
如1969年聖嬰合成年:10月2日的芙勞西颱風(當年就是兇悍的東北季風)
如1967年反聖嬰合成年:10月16日解拉颱風
因此,儘管今年秋天早入秋,且聖嬰現象逐漸發展,
  但就長期預報來看,不能排除秋颱,但又難以判斷影響機率,
而就短期預報來看,即便有秋颱,但又牽涉到天時地利條件瞬息幻變,
就連目前部分模式預顯示,後期看似有秋颱出現的可信度也很低。(時間還是太久遠)
因此,只能再觀察,秋天的颱風總是猜不透。
反觀,夏季颱風出現意外的情況就沒那麼多,
目前夏末美颱燕子受冷海域影響逐漸減弱到強颱下限,將往日本侵襲了,不意外呀。
(以上說明囉)
作者: typhoon79412 (珣豪)   2018-09-02 21:27:00
寒流要登場了嗎
作者: sm1989tw0915 (小冊)   2018-09-02 22:38:00
太文學了,厲害!
作者: railwaytaiwa (鐵道員)   2018-09-03 01:29:00
寫得詩意滿分的一篇,看了心情好!
作者: amaranth5566 (Amaranth)   2018-09-03 06:28:00
詩人也懂大氣
作者: billlushana1 (藍腹鷴火箭炮)   2018-09-03 08:41:00
推!D大各種領域都會
作者: sss101010127 (faechen)   2018-09-03 08:51:00
作者: putintostyle (阿澤)   2018-09-03 09:03:00
秋之為狀也:其色慘淡,煙霏雲斂;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氣慄冽,砭人肌骨;其意蕭條,山川寂寥。故其為聲也,淒淒切切,呼號憤發
作者: shiang731006 (shiang)   2018-09-03 10:04:00
推!果真是才子
作者: moriyaorange (hoax day)   2018-09-03 20:04:00
華中已經有封面形成了,就看何時往南壓
作者: jimmychung07 (JimmyChung)   2018-09-03 23:03:00
中秋前後真的很常有颱風接近,16莫蘭蒂&馬勒卡@@16莫蘭蒂跟馬勒卡雖然都沒登陸但是那時候印象很深好像是在中秋連假的樣子吧XDD
作者: aabaabaabaab (simon0823)   2018-09-04 00:30:00
ADT和SACTON現在對燕子的強度估計有段差距,這兩個模式分析的差別是什麼?GFS00Z 遠洋大物出現啦!
作者: smileboy2016 (hahaha)   2018-09-04 01:28:00
引經據典的那些文章都讀過 然後信手拈來直接發揮的嗎?哈哈哈 秋天不過是北半球在激情後的夏日 開啟聖人模式而漸漸潛移默化人類的身心靈層面
作者: MarcusWright (Marcus Wright)   2018-09-04 05:57:00
EC也是去日本,只是不怎麼大
作者: aabaabaabaab (simon0823)   2018-09-05 00:52:00
gfs12z 892hpa +240hr 真是歡樂!
作者: MarcusWright (Marcus Wright)   2018-09-05 07:04:00
GFS18Z變泰利XD
作者: aabaabaabaab (simon0823)   2018-09-05 19:25:00
老實說瑪莉亞在侵襲台灣的時候強度已經減弱許多,當時各大單位尤其是cwb有高估強度的嫌疑,真實強度大概是35-40m/s。
作者: arch20161219 (hahaha)   2018-09-05 22:08:00
有些二次元噁宅日常生活無不擬人化 真可悲 宅圖滾出大氣版
作者: smileboy2016 (hahaha)   2018-09-05 22:15:00
https://i.imgur.com/LnJw0OY.jpg看爽就好畢竟太遠 又逢環境劇變的秋天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