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 冬季最後一波強冷?! 看數據背後之盲點...

作者: dunking (冷鋒過境)   2018-12-19 13:25:39
由於對於賈博士的發言看法比較多...
所以乾脆就另開一篇文來討論一下對於這些數據的看法
新聞: 下一波冷空氣這時來! 賈新興:恐是冬季最後一波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2645992
(來源: 自由時報
備註: 由於取圖引用還是經過本人同意比較好,所以直接放上新聞連結,數據大家
就直接去賈博士的臉書看就行)
季內震盪指標: https://imgur.com/D1kE1zS.jpg
(來源: daculaweather)
雖然賈博士的發言看起來很驚悚,但放上來的數據仍然具有參考性,就看我們對於
這些數據應該做出什麼樣的解讀...
首先先針對對賈博士的解讀,針對數據提出一些盲點:
盲點1: 黑色虛線方框標準不一,首先在明年1/1之前黑色虛框的範圍在
18~21這個區間,但放在1月上旬標準卻提高到21~24,所以黑色虛框的標準是平均值
的概念? 每個月的標準不同? 假如1月上旬的冬季季風指標紅色粗線的值,是以黑色
虛框18~21的標準來看,是否可解讀為這段時間冬季季風偏強?
盲點2: 做出預報的時間點,我們都曉得氣象預報短期之內通常精確度越
高,長期預報的精確度較低,假如這份冬季季風指標預報做出的時間點是最近幾天,
那不就代表對於12月下旬和1月上旬的掌握度較好,但1月中旬後掌握度較差?
盲點3: 多家模式預報彼此離散程度大,這份季風指標預測很明顯看到是
多個模式預測跑出來的結果,紅色粗線的部分可能是平均預報,也可能是決定性預
報,但很顯然的看到每段時間數據的離散程度不同,很明顯的12月下旬離散程度最
小,1月上旬的次之,1月中旬之後數據的離散程度最大,雖然可能多數
模式指標走到比較偏低的部分,但離散程度大也同時代表預報上精確度不夠,仍有
其技術極限...
盲點4: 冬季季風指標預報和季內震盪預報的搭配程度,臉書的原文提到
冬季季風指標配合季內震盪相位預報有不錯的搭配程度,但MJO相位預測卻僅僅只有
兩周左右的時間,那麼1月之後的季風指標預報並無法和MJO相位預測搭配說明,除非
有搭配其他參數說明指標低的原因,不然有說服力不足的問題。
然而這份數據仍然有參考價值,在我的個人解讀,我的看法會是:
未來兩個月冬季季風指標偏低,暖冬機率偏高,期間偶有冷氣團等級以上之
冷空氣南下影響。 針對這樣的預報,必須以紅色粗線的決定性預報為主軸,在
相對多數模式預測指數偏低的考量下,不能排除相對少數模式預測指數偏高,冬季
季風偏強的可能性。
事實上我們所碰到的暖冬,狀況也是如此:
2009~2010年為中太聖嬰暖冬(以1971~2000年為標準),台北在1~2月受冷氣團等級以上
冷空氣影響天數為25天,2016~2017年的無寒流暖冬(以1981~2010年為標準)
,台北在1~2月受其影響的天數為20天。
作者: aabaabaabaab (simon0823)   2018-12-19 16:22:00
請問d大 有關mjo和冬季氣候的關聯?今年有機會挑戰平均溫最高的一年嗎?
作者: MarcusWright (Marcus Wright)   2018-12-21 15:01:00
這報ec把下週冷空氣大幅弱化了(哭哭)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