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小觀:海洋增溫,台北冷氣團未達標,下波濕冷
昨晚開始冷空氣南下,這波冷空氣的850帕3度線到達台灣北部,
然而,台灣北部普遍都維持在14~15度多,
台北冷氣團當然也未達標,而原因當然是出在地面層的影響。
首先來看這波冷氣團路徑,
地面冷高壓中心南下位於長江流域,東側的東北季風從黃海經東海而下,
東北亞高空冷渦旋沉降的的冷凍氣團位於東北地區~渤海之間,
也因東北季風率領沿著"東亞沿海"而下,
沿東亞沿海而下的冷氣團,從路徑上是正衝台灣北部沒錯,
但這長長的海面路徑,剛好就是冷氣團最討厭的路徑。
而對比陸地和海洋,首先看兩種特性,
陸地是一種很差的傳熱固體,既不透明又不流動。
太陽即使再厲害些,也曬不透它。
因為不好傳熱,曬了一整天,它所吸收的熱量還只是集中在幾公分的淺表層內。
海水是半透明的,太陽光可以透射到水下一定的深度,
也就是說,太陽的輻射能可以達到海水的一定深度之內。
(一般大部分的太陽輻射能都可以穿透到1公尺深)
因此,海水的熱容量很大,
海水的熱容量:使1立方厘米海水的溫度增加1℃所需熱量的卡數稱為熱容量。
事實上,
海水的熱容量約為空氣的3100倍,
即1立方厘米的海水降低溫度1℃所放出的熱量,
可以使3100立方厘米的空氣增高溫度1℃。
因此,冷氣團會如此厭惡海洋不是沒有原因的。
而熱容量比較: 海洋 > 陸地 > 大氣
整個地球大部分被海水所覆蓋,海洋不斷地調節氣候,
成為大氣熱機運轉的主要能量和水分的供應地。
然而,超過加拿大、甚至直逼俄羅斯範圍的"超廣大"北極冷凍氣團,
卻往往只冰凍了一個不到台灣大小範圍的海冰。
這也是海冰如此珍貴的原因。
如同海水般,海冰同樣調節著地球氣候,只是換個方式調節。
而這次冷氣團未達標,但北冕颱風通過菲律賓,明晚起水汽北上,
週四、周五天氣不佳,尤其北部東北部降雨不斷,
值得注意的是,
週五是第二波冷空氣南下,
這次的冷高壓是從東北地區而下,冷空氣經過的海洋路徑比這次更強,
但有了這次海洋降溫打下的基礎,
模式預報依舊給了850帕3度線抵達台灣北部,加上潮濕降雨,
因此屆時北部又濕又冷,再度挑戰冷氣團。
而,
外島馬祖則肯定比這次更冷多了,
因為北冕颱風的減弱氣旋位於南海,
因為東北季風偏西把冷空氣偏向台灣海峽北部(東北風的東北季風)。
模式甚至顯示850帕0度線往台灣海峽北部,馬祖接近寒流了。
總之,把握今天,
因為未來一週,乾冷氣團未達標,濕冷來挑戰了。
(簡單說說,以上供參囉)